APP下载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研究

2020-11-18万玲莉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视域话语权

万玲莉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言

话语权,单从字面上去理解,主要是指话语的权力,“是影响社会发展方向和民众判断和选择方向的能力”,它能帮助“某些社会团体通过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来确立其社会地位”[1]。掌握话语权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作出了重要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更要牢牢掌握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肩负起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但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与文化的更迭,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接收的方式,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与环境产生了质变。其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了严峻挑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时代性发展,提升思政话语权,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在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保持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网络文化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要性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发展时代,由此也衍生出一种文化,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产生,将文化这种意识形态的范围从空间上的现实拓展到了虚拟,让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开展互动、学习、交流、工作、生活等多种活动,也改变了人的知识层次、思想政治水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网络平台的构建以及网络文化的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育人载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时代传播的话语优势。

1.1 巩固加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形式,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2],而特定话语必然会潜隐其内在的意识形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一重要媒介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助于传播主流思想,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网络文化作为时代的产物,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也改变着言语沟通和思想交流。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创作带有“思政语言特色”的网络文化,还体现在通过对网络优秀文化的借鉴与汲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突出价值导向、具有意识形态成分的教育活动,通过话语的传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升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实效性。

1.3 推动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受教育者能在网络空间中自觉地关心国家大事、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常态[3],并且利用网络平台弘扬正能量、倡导主旋律、传播好声音;也体现在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创新创造不断更新网络文化作品,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提升网络文化的质量,这种“反向回馈”也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建设。

2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及挑战

2.1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而网络衍生品——网络文化也一样,它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了喜与忧。网络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突破时间的固定性,随时与他人进行观点碰撞,也可以打破空间的束缚性,随地与他人机进行言语交流。同时也为网络文化的创作传播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另外一个育人平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权的藩篱,拓展了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宽度与深度,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出现和使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入了新的动能,延申了其广度与温度。在网络文化视域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不断质疑与解构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逐渐弱化,进而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2.2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2.2.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与主导性弱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组织性。这种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而网络时代的出现,网络文化的兴起,打破了单向话语传输体系,提供了各类思想文化碰撞竞争渗透的平台,变革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渠道。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灌输,他们获得了信息接受与思想表达的自由,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民间趣闻,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人需求创作与发布各种网络文化作品,但在作品的背后也承载着不同价值观念与思想导向,既有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和价值观,也有恶俗低趣味的言谈作品,既有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的大爱信息,也有充斥着胡编乱造的虚假妄言。多元的网络文化形成了多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共存的格局,这必然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动摇,挑战着权威,弱化着主导。

2.2.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吸引力与控制力分化

思想政治话语权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注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因此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偏文本性、政治性,具有较强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抽象性程度较高。与网络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则表现出通俗化、亲民化的天然优势,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鲜性。对于受教育者而言,网络话语满足了他们多变的喜好要求,相比于线下课堂教育,更依赖于网络文化。思想政治话语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控制力,它在通过传播思想政治话语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与引导,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之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这种要求与需要从另一个层面上表现为控制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由于话语的传递过程一般是通过教育教学,这些教育教学可以进行提前预设与预演,也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做出动态调整,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控制力得到了很大保障。网络文化的出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控制力,受教育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对其思想状况的动态也无法把握。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变小,其话语权的吸引力与控制力在逐渐分化。

2.2.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淡化

网络文化时代多元的价值观念、海量的话语内容以及多维的文化思潮都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感召力不足以及影响力淡化的风险。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教育仍采取的是传统的理论宣讲方式,这种方式使原本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思想政治话语更加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网络文化的“泛娱化[4]”现象,任何严肃的政治问题和主流价值观念都可渗入娱乐化元素进行娱乐化的包装处理,因而导致说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和受教育者产生共鸣,进而消解或淡化话语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3 网络文化视域下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网络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端口,但是网络环境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不良信息或者病毒的入侵会严重破坏网络平台,污染网络文化,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进行腐蚀。因此,在网络文化视域下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领力、吸引力,是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认同的有效举措。

3.1 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必须丰富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这关系到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权威的树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受教育者,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丰富话语内容的关键,在尊重学理性、政治性的基础上,关注网络文化热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情怀与人文气息,同时结合环境的特征灵活地转变思想政治话语表达方式,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大众化、平民化、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趣味性和感召力以及影响力。

3.2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网络文化也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变化着,而变化的背后既有着阳春白雪的高雅作品也充斥着下里巴人的低俗文化,因而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就显得及其重要。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文化监管机制,通过加大对优秀网络文化的宣传与引导来减弱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冲击,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撑,开展网络平台的研发,利用信息过滤、网络文化监控等技术,通过过滤各种糟粕文化,从源头遏制其传播等方式来达到净化空间、正本清源的目的,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

3.3 掌握话语传播技能,加强思政话语权队伍建设

在网络文化视域下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思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首先教育者要学会掌握一定的网络技巧和话语传播技能,结合网络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运用网络媒体平台把政治性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增强吸引力。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出发,要加强思想政治网络话语权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素养深厚、政治意识敏锐、网络技能高超的思想政治话语权队伍[5],以此来占领思想传播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视域话语权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七出:婚姻视域中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及其叙事意义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陈年凡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