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初中语文开放型课堂

2020-11-17甄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初中语文

甄轶

摘要:开放型课堂指的是将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相联通的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引入生活资源,构筑开放型课堂,将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元素和生活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活资源;开放型课堂;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1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要将民风、民俗等生活资源引入课程中,丰富教学资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联通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生活,构筑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必然能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活体验

在课本中必然有一些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与之有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的理解效果便会更好。杜甫的诗歌有诗史的美称,但是其作品却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指导学生学习《石壕吏》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再现曾经的生活场景,通过视觉感知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可以整理一些图片、新闻照片等,集中展示各个战争的场面,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收租院》等艺术作品的画面,让学生注意每一个人物的面部表情,促使学生产生“苛政猛于虎”的感想。此时,教师还可以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战争已经让百姓民不聊生,如果再加上官吏的残暴统治,百姓的生活会处于怎样的状态?”此时,学生再来阅读《石壕吏》,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其中各个人物的心理,对诗歌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入生活案例,主题研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然而如果只是围绕书本的内容展开探究,学生的研究未必可以更为深入。教师不妨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读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加以理解,这样或许能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有更深刻的想法。《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展现的是母爱的伟大,展现孩子对没有好好孝顺母亲产生的懊悔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一些真实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如可以展示“女儿多年未回家,老人却为女儿还债”这一热点新闻,让学生尝试分析为何老人要给女儿还债,女儿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学生能体会到老人的行为是出于对子女之爱,而子女知道实情必然也会产生羞愧之情。此时再理解《秋天的怀念》中的情感,学生就更容易把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搜集其他展现母爱的作品,然后展开主题讨论,分析什么是母爱,母爱的伟大展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古代有哪些诗歌展现了母爱的深沉。在生活案例的基础上展开主题研读,学生的探讨会更加深刻,认识到尊老敬老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发现生活元素,内化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将学生的学习和地方文化的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围绕某主题进行生活元素的挖掘和发现,则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认知。学生在深刻感受到地方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学习《端午的鸭蛋》这样具有文化气息的文章时,为了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元素和教学融合在一起。如可以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家乡的民风民俗,说说端午这一天有什么特别的习俗。还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下家乡地区是否有什么著名的诗人曾经创作过和端午节有关的作品,也可以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文化元素组织起来,写成作文,然后展示出来,在创作中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有学生谈到了一种不常见的家乡习俗“沐兰汤”,端午那天要用菖蒲沾水,清洁双手、额头等部位,表示驱除晦气。该学生总结认为这个风俗现在已经不常见,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人们有了随时沐浴的条件,因此该习俗也逐渐隐退。

四、利用先进设备,强化生活感知

现代的农村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文本、生活的感知。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场景的感知,笔者事先在网上进行了相关图像及视频资料的收集,将之整理、剪辑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此一来,既帮助学生更为明确地感知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情景,实现了课文学习的良好辅助,又增强了学生对如今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五、组织生活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实践经过撰写成报告,这样便能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学习《散步》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一次生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和自己的家人一起散步,并创作一篇作文,写一下自己在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一下自己的感想。不少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如有学生提到自己和外婆一起去散步,自己走得太快,外婆都跟不上,他想起自己刚刚学步时,外婆总是弯着腰跟在自己的身后,可是自己现在却抱怨外婆走得慢。于是便回到了外婆的身边,搀扶她走路。通过这次的活动,该学生意识到了孝顺并不是挂在嘴边上说说而已,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在一次次陪伴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散步》一文中所展现的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而且也通过写作练习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构筑开放型的语文课堂,用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则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艺娟.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2]吴桂进.初中语文隨笔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4(11).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中小学校445605)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生活点滴,许小学英语一个美好未来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