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0-11-17◎李

新闻前哨 2020年3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民众

◎李 青

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新闻舆论的传播范围、拓宽了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形式,使得新闻舆论更多元化。如何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加科学、有效地融合,使两者互相作用、共同作用于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上, 确保新闻舆论能够更有效得发挥出社会引导与影响作用, 这是我们广大新闻相关工作都要去探索和实践的。

一、融媒体环境对于新闻舆论的影响

(一)传播渠道多元化

从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机制和平台, 普通民众能够借助媒体工具获取、传播信息,现阶段各种网络社区、论坛等都是舆论产生与爆发的主要阵地[1]。尤其是其中的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等),这些平台均为舆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也能引导新闻舆论走向。 融媒体时代,普通民众能够在媒体平台上获取最新、最热门的信息和资源,同时也能在平台上加入自身的观点和评价将其对外转发, 不少的普通民众现已成为新闻舆论的传播者。 总之,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因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其引导性和影响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议点多元化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等传播非常迅速,诸如微博、微信等平台很大程度地带动了新闻舆论的产生与传播速度,也是大众舆论的重要发酵阵地。 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同一事件也衍生出较多的议点(话题),如微博的“热门话题”“微议题”等。媒体平台内民众可以曝光多种热点舆情事件,而事件当事人仅仅只需在手机、 电脑等移动终端前就能对事件进行“直播”,消除了传统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人们在能够非常便捷地就某一舆情事件添加文字说明、讲解、讨论等,但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导致舆情事件在传播过程中议点向多元化发展。

(三)信息传播周期短

融媒体环境下, 各种信息和舆情事件等都能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因此存在传播快、传播广、发酵周期短的特点。而主流媒体快速了解清楚事件后,针对舆情事件做出第一手报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件的发酵。 同时,由于舆情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等特点,民众的关注点也随时变化,导致新舆情事件快速覆盖旧舆情事件,导致许多舆情事件的议点、话题也存在持续时间短的特点[2]。 因此,融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传播快,但也存在信息传播周期短的特点。

二、 融媒体环境下应对其对新闻舆论影响的有效对策

(一)创新性使用先进信息技术

借助先进技术和新媒体平台, 创新性拓宽新闻舆论的传播途径,如设立专业、权威的新闻网站,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开通官方账号等。 有效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独特优势湖区更广的信息收集与传播途径, 更加深入地与民众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更加实时、真实的新闻舆情和民众观点。同时,通过发布客观、公正、专业的点评,逐步获取民众的情感认同,从而使得新闻舆论在民众心中的权威性逐步提升。

(二)强化合作,共促发展

传统新闻舆论具有严谨性、真实性、权威性等优点,具有较为丰厚的经验与行业规范,这是新媒体难以替代的,也是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根本。现阶段,传统媒体要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发现其中的问题,将自身厚重优势展示出来,通过多放合作、创新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将真实、正能量等优质内容展示给民众,共同追求新闻报道的全面、客观、真实、准确[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协同发展,共同为新闻舆论的引导性和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三)突出政府引导力

新时期, 互联网新闻舆论具有的突出特征是情绪化较多,民众在对待舆情事件时往往会有情绪先行现象,特别是自身较为排斥的舆论事件中这种现象更是突出。例如,前几年关于城管的舆论事件一旦发生,网络上的消极、讽刺类的言论较多, 但部分事件本身情况民众并未清楚地了解。 又如,“新冠肺炎”事件在我国武汉爆发之后,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但是他国部分民众并未对事件有清晰认识,出现了网络消极指责武汉、恶意评论人为制造病毒等舆论。 对此,融媒体环境下,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强化对网络舆论失真的监管力度,维护信息传播环境的和谐稳定。通过网络创新政府宣传的精准度,潜移默化地提升民众的客观判断力,不断减少民众情绪先行的现象。 首先,对于政府网站、账号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力度,相关部门要设置专项管理和编辑人员,且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发布政府政策、公告等信息,做好日常信息更新和系统维护工作;其次,落实舆论情报收集和及时回应等工作,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政府要强化与民众的互动力度;再次,政府与媒体定期、实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助理媒体、社会、政府的立体互动,解决传统的政府“信息孤岛”等问题;最后,借助“议程设置”解决一定的舆论泛滥问题,政府对不真实的信息、舆论等给予权威的回应,将舆论引导向更加轻松、健康的环境中。

(四)落实媒体舆论相关的法制建设

融媒体环境下, 想要使得新闻舆论具有更有效的引导性和影响力,就要强化相关法制建设力度,尤其是针对虚假信息等要设置严厉的惩治条例、法规,在维护民众言论自由的前提下通过法律法规去规范民众的网络舆论行为, 避免因虚假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新时期,社会中依旧存在部分群体缺乏规则意识, 获得某一信息时不能分辨其真假就开始广泛传播;而部分人员则将网络当做发泄情绪的场所,因此在传播舆论时带上了较强的个人观点且不计其后果影响;部分新媒体平台为了抢占新闻的发布速度,在新闻事件具体情况尚未核实前就公布似是而非的信息, 甚至是给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影响了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例如,2016 年“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一虚假新闻,地方媒体未核实后将新闻报道出来,而后精微博、微信等的转发,部分新媒体的加工,被广泛传播,其在网络上的点击量超过亿次。 由此可见,融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舆论带来的影响之大,广大传媒业同仁都有打击虚假新闻舆论,控制舆论事件发展的义务和责任。融媒体阶段,要针对现实和网络新闻舆论做出统一、严谨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和完善法制建设,强化新闻播报前的把关和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度,提升两微一端的监管水平。 2017 年我国已经出台了《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其对现阶段的信息安全、网络舆论、基础设施等都作出了较为具体的指导,对净化网络环境、引导传媒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五)提升媒体人员的综合素质

融媒体环境下, 新闻媒体相关的人员都是与时俱进的专业人员。他们往往处于新闻舆论的前沿,不仅要快速适应时代的变化,还要提升自己的媒体能力,更是要强化新闻敏感度和辨析度。 新时期, 辨析度是媒体人员需要强化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专业敏感度,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际工作,保证播报的新闻信息的实时、真实。

结语

新时期融媒体环境下,传媒业要积极创新战略手段,不断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势,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社会新闻舆论向和谐、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性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情
舆情
舆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