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2020-11-16张晓霖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声腔中国戏曲著作

张晓霖

摘 要:随着我国学者对于中国戏曲的研究逐渐深入,中国传统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也被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大众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中国戏曲在我国传统音乐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戏曲是我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国学者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戏曲音乐,开始了对于中国戏曲音乐声腔的研究。而且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中国戏曲音乐的声腔划分研究,对于在21世紀不断演进、融合、发展的中国戏曲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着重对《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的声腔划分进行研究探讨,为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声腔划分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02

实际上学者们对于中国戏曲音乐声腔划分的细致研究并不是在这里才开始的。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国戏曲音乐声腔划分十分讲究。根据声腔来源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高腔、昆腔、梆子腔、皮黄腔系统。此分法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思维定式。这四大声腔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的一个基础。但是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除了四大声腔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戏曲声腔。这些戏曲声腔虽然不如“四大声腔”传播更加广泛,但是其发展的历程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剖析。而且中国幅员辽阔,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戏曲音乐发展的十分丰富多彩。很多地区由于技术资源较为落后,加之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戏曲音乐声腔划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变得十分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将中国戏曲音乐的声腔划分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为我国戏曲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国戏曲音乐的声腔划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声腔划分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需要为我国戏曲音乐声腔划分工作的有效推进而不懈努力。[1]

一、声腔词源论

通过上文,我们大概了解了声腔对于我国传统戏曲音乐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声腔词的来源。由于我国戏曲历史悠久,因此关于声腔词的来源也有很多说法。例如,人们认为我国声腔词出现的时期是在宋朝。但是其广泛使用并记载是在明朝。而根据我国目前的史料记载,“声腔”这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元代。但是无论如何,声腔词的出现也就代表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开始拉开序幕,有关于中国戏曲音乐的声腔问题也逐渐出现。

“声腔”一次的出现是专为形容“戏曲音乐”的。这一词开始流行使用是从我国近代学者开始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章、刊物对于“声腔”这一词的用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声腔”可以代指“腔调”,还可以代指“剧种”等。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研究中国戏曲历史的开山鼻祖,他也在自己的著作《戏曲考源》中第一次对“戏曲”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因此王国维对于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研究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由于其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重文轻艺”的研究方向以及书中对于“声腔”的忽略,导致《宋元戏曲史》一书的畅销受到限制。除了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外,在进行中国戏曲音乐声腔划分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外国人—青木正儿(日本)。他的著作《中国近代戏曲史》中虽然没有出现“声腔”和“腔调”这些词,文中也只是用了“元曲”、“昆曲”和“皮黄调”等词语。但是,其所对戏曲声腔的描写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还有一位则是在此领域颇有建树的周贻白先生。周贻白先生被学界称为是“中国戏曲通史第一人”。周贻白先生一生写了八部关于戏曲历史的著作。虽八部著作的撰写时间有差异、研究角度有差异,但周贻白先生关于戏曲历史的观点却是从未改变的。首先,周贻白先生认为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因此舞台是最值得重视的;其次,戏曲从民众中来,也应该在民众中广泛传播和创新再创造;最后,戏曲是社会性艺术,其历史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应该掌握其发展规律。周贻白先生的“场上戏剧”理念与其早年间关于戏曲的亲身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周贻白先生提出这一观点也是针对王国维和青木正儿“重文轻艺”的理念而言的。周贻白先生对于戏曲音乐研究所做出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此。先生还为我国戏曲史学方向的研究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贡献。周贻白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不是枯燥、乏味、严肃、高古的八股文字。他的戏曲史著作所记载的是“活跃于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立体地活着的艺术”。让我们可以相隔百年却依旧能窥探戏曲的风采。而且周贻白先生的著作中不仅有关于“声腔”的说法。而且其著作中关于声腔的说法还可以看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周贻白先生较为早期的著作中提到的是“腔调”一词。而到后期出现在著作中的就是“声腔”一词。而且周贻白先生在书中明确将“声腔”一词指向旋律。由此可见,周贻白先生对于中国戏曲音乐声腔的研究是具备超前的学术眼光非常细致的。[2]

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关于中国戏曲音乐“声腔”的研究,我国相关学者亦在持续进行中。《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这部著作是全国戏曲音乐集成工作者经过25年的努力才基本完成的一部关于戏曲音乐的著作。这部著作中几乎包含了中国戏曲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研究成果和资料。此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关于戏曲声腔划分的部分撰写较为混乱。撰写者将声腔按不同省份进行划分。有的省份只是做出较为浅显的分类,而有的省份的声腔划分工作基本没有进行。由此可见,声腔划分工作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3]

(一)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地区的戏曲音乐的声腔划分完全没有出现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虽然没有详细的分类和梳理,但是《集成》中还是有很多关于本地区剧种具体唱腔的一些描写。当然在其中也会偶尔出现“声腔”一词。但是由于关于这三个地区声腔划分不明确,导致东北三省的《集成》中会出现“声腔”和“唱腔”混用的情况。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将“声腔”一词用作剧种的“唱腔”。《集成》中对于声腔划分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二)华北五省

华北五省中内蒙古、北京、天津这三个地区的戏曲音乐声腔划分完全没有进行梳理和分类。因此在《集成》中几乎不能看到关于这三个地区戏曲声腔的描写。

华北五省中山西省的戏曲声腔划分较为清晰。主要分为:梆子腔、皮黄腔、秧歌和说唱诸腔四大类。山西省的声腔划分本来是可以更加细致的,但是最后不知什么原因还是按照《大百科全书》一书中的整理进行分类。例如将所有称为秧歌的全部分为一类。这样的分类过于笼统,但所幸还有一些剧种“声腔”与分类基本不合,因此各自独立。

《集成》中将河北省的戏曲声腔大致规划为:梆子腔、皮黄腔、柳子腔、昆弋腔、秧歌落子腔和影调腔六大类。而且河北省的声腔划分基本与《大百科全书》中的分类相同。但同时《集成》一书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由此可见,《集成》中对于“声腔”的划分工作还是不够深入和广泛。而且《集成》中大多数声腔划分工作都是在《大百科全书》的基础之上做出的。虽然声腔分类工作不够深入,但是可喜可贺的是《集成》一书中对于“声腔”一词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确切了。

(三)西北五省

西北五省的戏曲声腔划分有些特殊。首先就是《集成》一书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出版。也就是西北五省中陕西省和甘肃省的戏曲声腔划分部分还没有正式出版。而且宁夏、青海和新疆这三个地区的声腔划分并没有进行。因此我们还无法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西南四省

西南四省中除了西藏地区没有关于戏曲声腔的描写,其他三个省关于戏曲声腔分类都有不同层次的描写。云南省的戏曲声腔划分有很多种。外来戏曲声腔中有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吹腔、吹吹腔以及七句半、正调、清明俗曲等。民间说唱音乐有扬琴调、大本曲、章哈调、灯调。而四川省和贵州省的戏曲声腔分类也主要是参考的《大百科全书》。属于《集成》的创新分类不多。可以看出《集成》一书著成对于《大百科全书》的依赖是可见一斑的。

三、结束语

中国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一项绚丽的瑰宝。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是一块散发着强烈民族光芒的文化瑰宝。在文化融合、演进的新时代,戏曲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急需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以促使其健康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戏曲从中国古代开始到如今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戏曲的文化属性亦对国民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戏曲艺术的研究工作始终在持续进行中。尤其是对于我国戏曲的历史进行的相关研究更是一直在进行中。而且随着相关学者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国许多学者都撰写了关于中国戏曲艺术的文章和书籍。这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这对于后人学习戏曲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学者对戏曲历史的深入研究,《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一书成功出版。这对于我国戏曲音乐声腔划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和冰.论海盐腔的曲牌化过程——从南戏声腔发展四阶段划分谈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1):37-48.

[2]陳甜.20世纪山西戏曲音乐多声形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3]夏侯玲玲.高腔曲牌的初步研究——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统计与初步分析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35(04):45-55.

猜你喜欢

声腔中国戏曲著作
秒变戏精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川剧音乐伴奏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变革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画家的数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