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

2020-11-16刘宇轩

艺术大观 2020年27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设计

刘宇轩

摘 要:交互艺术对传统媒体的线性秩序叙事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讲求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并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审美方式进行了解构。交互的目标旨在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为受众营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带领参与者更好地探索感知虚拟世界,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实现一种人与虚拟对象的和谐交流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交互艺术的内涵特征,然后探讨了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旨在为促进交互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交互艺术;沉浸式;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7-0-02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领域也不断寻求发展创新,由此生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艺术展现形式及传播形态,交互艺术便是其中之一。交互艺术作为一种以人机相互作用为基础的艺术形式,表现的是人与虚拟事物交往的过程。交互艺术不仅关注人与作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关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其通过引导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来,同时经由相应的互动使作品形成可逆或者不可逆的转变,进一步实现实时的、可变的艺术效果[1]。根本上而言,交互艺术是一种思想、观念以及情感交流的活动。沉浸式交互艺术作为一种基于新媒体的新兴艺术形式,主要指的是观众可通过不同感官方式与智能化艺术作品进行即时交互,进而实现全面充分的沉浸、融合以及情感交流,获得不同感官的沉浸式审美体验。因而,对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进行探索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交互艺术概述

(一)交互艺术

交互艺术,简而言之,即为可让艺术创作者、观众、作品相互间产生互动的艺术。交互艺术是由传感艺术、电子艺术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艺术领域中,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及作品中的人与物相互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交互关系,所以在欣赏交互艺术作品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作品、作品与作品相互间也都存在着交互关系[2]。交互艺术作品由激发观众的不同感官来实现一系列的信息传输,过程主要是由参与者的感官及情绪进行信息反馈,而应用到的技术是实现交互的一种工具手段。本质上而言,交互艺术与传统艺术并没有显著差异,所追求的目的仍旧是表达思想感情与创造体验,不同之处仅仅是前者应用先进技术产生出了新的观念、形式。

(二)交互艺术特征

对于交互艺术的特征而言,主要表现为:

1.互动性。传统艺术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方式通常是單向性的,观众对信息的接收始终处在被动地位,而交互艺术的出现则打破该种单向信息传播模式,艺术家和作品通过刺激参与者的感官感受,使参与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做出反馈,在反馈的过程中产生互动。某种程度上而言,交互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不局限于艺术创作者个人,观众不只是观赏者,他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参与其中,并通过参与互动对一些作品进行再创作。大部分艺术家在创作时,已把观众本身及观众的感受和情绪反馈设想为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在展示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方式使艺术作品“活”起来、“丰满”起来。交互艺术凭借其互动性特征,使得其被赋予了人文关怀的内涵。

2.空间性。各式各样交互艺术都对应着一个空间,不管空间的形式如何、体系大小如何,人与作品的互动都要在该空间内展开,也就是在该空间内接收信息、并进行互动反馈。空间氛围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情绪、体验,并且空间氛围环境还影响着受众对作品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所以对于该空间氛围环境的营造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观众不同感官的调动,可帮助他们更好地接收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理想的空间氛围环境可使参与者充分沉浸其中,使他们获得大量的真实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艺术所需求的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近年来一些交互艺术作品便借助电子终端设备营造了其需求的空间,这一空间属于是一个虚拟空间,在其中观众可实现与交互艺术作品的交流互动。如日本当红团队teamLab。

3.技术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有力支持,交互艺术同样如此。对于交互艺术来说,其可靠的外部力量即为不断发展创新的先进技术。随着一系列技术通过互联网得以持续而快速的发展,各式各样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广使得交互艺术作品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变得更为实时、便捷、有趣。交互艺术的技术也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也在逐渐渗透。

二、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设计

(一)营造交互式空间

交互式空间中的“交”指交流、参与,“互”指相互作用、相互反馈。在交互式空间下,艺术创作者不再占据传统的绝对主导地位,观众的互动行为成为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实现对交互式空间的有效营造,首先应对艺术创作者的决定进行重新定位,在交互式空间中,观众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交互艺术让艺术创作者,观众成为艺术的一部分。参与者可以从声音,位置和身体等方面参与到作品中,因此艺术作品的完美展现很大一部分源自观众的参与度。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身份逐渐消失了。艺术创作者身份的消失是艺术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削弱,减少创作者对受众的主观性引导,赋予受众更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因参与者有着不尽相同的个性特征,所以他们在观赏一件作品时往往会生不同情感及解读,进而可实现丰富多样的作品效果。其次还应当加强对交互艺术的有效应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交互艺术作品不断趋向于视觉化、立体化、多媒体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作为非物质性艺术的有力载体,消除传统艺术载体的束缚,赋予艺术更深刻的内涵。[3]

(二)关注受众的感官交互体验

首先,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激发观众进行艺术欣赏的内驱力,心理预期的形成通常受观众对应所处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很大程度影响。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应当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相符。人是社会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明社会不允许与社会利益、精神文明相背离的艺术作品的出现,而沉浸式体验所肩负的引领受众、弘扬文明社会价值观的责任更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所以,心理预期是体验的重要前提,创作者在创作交互艺术作品过程中,需对观众的心理预期及与其相对应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全面深入探究,方可创作出可满足受众需求的交互艺术作品。其次,应融合观众的行动与不同感官。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是借助交互空间搭建的双向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交互艺术作品与观众、创作者与观众、作品与创作者、作品与空间相互间的全面信息交互,是一种受众行为多不同感官的有机融合[4]。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中,必须要将参与者行为与不同感官打造成一个有机整体,方可实现沉浸式的体验效果。再次,合理设置效能助力。在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注重设置合理的效能助力,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这是因为,倘参与者的能力有限但却面临着极难的考验,则观众将极易产生失落情绪,进而造成体验终止及体验感不尽人意;而倘若观众能力很高但面临着极简单的考验,则参与者将会产生无聊情绪。所以,设计人员在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中应当合理为观众提供相应考验,基于对考验与观众能力的有效匹配,以此不断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三)建立观众感官交互的有效反馈

交互空间中,参与者的感官交互表现出即时反馈的特征,对于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设计,应建立观众感官交互的有效反馈。观众感官交互的反馈可分为直接反馈、间接反馈。其中,直接反馈的交互艺术指的是观众与交互艺术作品相互间的直接交流互动,这一反馈形式对周围环境的依赖程度偏小,普遍的交互方式包括肢体动作、遥控器、控制杆等,比如近年来一些创作者创作的交互式影片,该种交互艺术作品作为直接反馈的呈现,可充分激发观众的多感官体验。间接反馈指的是观众与作品在空间环境下进行的间接交流互动,观众对空间环境的体验是间接反馈交互艺术作品创作的一项关键因素。此类交互艺术作品对参与者行为的反馈通常是滞后的、间接的。比如,由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交互艺术作品《空窗子》,这一作品所实现的交互行为是基于对参与者脑电波的分析。

三、结束语

交互艺术沉浸式体验的发展应用,是人们积极探索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思想表达、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在交互艺术沉浸式体验中,参与者的一系列感官体验推动了艺术观念表达的不断发展完善。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等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交互艺术沉浸式体验将进一步趋于自然、和谐,推进艺术创作与科技化社会和全球主流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也将成为今后艺术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柴秋霞.数字媒体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J].装饰,2012,11(02):73-75.

[2]黄若曌.数字化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全新交互沉浸式体验的突破与前景[J].艺术科技,2017,30(01):147.

[3]任剑超.浅析teamLab Borderless新媒体艺术展的沉浸式体验与交互设计[J].新媒体研究,2019,5(17):114-117.

[4]王红.基于沉浸式交互体验的博物馆文化数字媒体设计研究[J].明日风尚, 2017,09(17):365-366.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