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创作解析

2020-11-16刘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悲惨世界音乐剧

摘要:本文通过对勋伯格创作的两部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西贡小姐》进行综合解析,从音乐、文学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介绍了音乐剧的创作,以期对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音乐剧;《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创作解析

中图分类号:J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9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71

一、引言

音乐剧是舶来品,它最早产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当时被称作“小歌剧”或“民间歌剧”,19世纪后期才称作“音乐剧”,20世纪中期已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戏剧演出形式。它综合性极强,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多种艺术元素,以音乐唱腔和形体表演来演绎故事,推动情节,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众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中,《悲惨世界》《西贡小姐》以其恢弘的气势、震撼人心的旋律和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音乐劇的经典代表剧目。

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解析

(一)巧妙的结构布局

《悲惨世界》是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同名名著改编创作的一部享誉世界的音乐剧作品。该剧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释后计划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的故事。

该音乐剧结构特色鲜明,共上下两幕,以文学和音乐裹挟着叙述故事。第一幕在介绍男一号时,以一段大合唱《Look Down》交代了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本身要传达的阶级对立,以及底层和强权之间的对抗。从对一个角色的介绍引出历史环境和阶级对立的大主题,为最终引起的剧情冲突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形成音乐剧典型的叙事逻辑。第一幕在音乐上的布局也是精简而巧妙,分别用三段音乐简单明了地完成了对男一号人物冉阿让命运的交代。第一段音乐(谱例1)表现与沙威尔的对手戏;第二段音乐(谱例2)表现与社会和神父的关系;第三段音乐是冉阿让的咏叹调。

三段音乐的逻辑很清晰,用不同的语气呈现了一个遭受冤狱的平民与强权的对立,一方面揭露出强权的草芥人命,另一方面塑造出冉阿让敢于与命运抗争、不服输的坚强性格。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在之后与沙威尔的几处对手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三段布局中的截点安排在神父所唱歌词“我替上帝救赎你的灵魂”之处,编剧、导演、音乐同时在此处转折。音乐的处理是:人声转到最低音‘god,整个节奏停下来,紧接着转入冉阿让大段的内心咏叹,用音乐来说话,而故事和情节等信息不再动,也就是说第一场关于情节故事到歌词“上帝”这儿就完结了。整个咏叹调唱段完整地展现出冉阿让复杂的内心活动变化:从出狱后对社会的仇视——神父原谅他盗窃行为时的震惊——到被感动——最后决定重新做人,一系列复杂的剧情转换融合在一个唱段中,用14分钟的篇幅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底层无助的、但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显示出勋伯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清晰完整的结构布局。

转折点即是结构点,对懂音乐的编剧来说第一场的截点打在“上帝”这儿,对应的是音乐里一个乐段的半终止,而终止带来的力量在结构布局中第一次强调上帝的感召力,自然而真实,脉络呼吸顺畅。导演也很好地运用了半终止所带来的、类似音乐中休止符感觉而转向一个大长镜的运用。用一个镜头来呈现大段咏叹调,大胆且有才华,体现了典型的电影镜头语言。

对于冉阿让越狱的事实,作者并没有强化篇幅,仅仅只在歌词里作了随意的交代。看似不经意的叙事,却为他之后营救女婿时与沙威尔进行的英勇对抗之举做了简洁有效的铺垫。这种以有限的篇幅、极其简约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交代人物历史背景的艺术手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二)丰富的音乐创作手法

《悲惨世界》在调式布局上运用不同的音区营造出不同角色,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量身打造出鲜明的音乐主题,使剧情色彩更为丰富。如监狱长和冉阿让的唱段,分别用高音区与中音区来代表不同的角色,同时在调式上采用 a-b-a的布局(大合唱-对唱-回到大合唱)。不同唱段的转换将人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与剧本的文学性有机融合,用音乐的对立强化人性的色彩,从而让观众更深刻的感受到阶级对立,感受到革命前底层百姓在强权镇压和剥削下的苦难生活。通过音乐塑造出的“潜台词”,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人物角色的关系和历史环境。

剧中大量运用大小调式的交替,以大调和小调不同的音乐色彩来代表不同的人物阶层,通过音乐色彩上的娴熟转换,来配合故事情境的或明或暗,以及人物口吻或深沉或嘲讽的变化。一方面丰富了音乐织体,另一方面,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上来看,代表了底层群众的希望和呐喊。剧中的音乐间奏既是音乐承上启下的需要,更为该剧庞大复杂的舞台设计提供了转换的时间。间奏或延用原来的主题动机,或是下一个剧情动机的开始,成为了该剧音乐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三、音乐剧《西贡小姐》的创作解析

(一)人物关系的表达方式

《西贡小姐》是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的一部感人肺腑的经典悲情音乐剧,是根据普西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改编而来,讲述了在兵荒马乱的越南战争中,一个美国士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之间爱恨纠葛的恋情故事。

该剧开篇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分别通过男女主角的演唱来表达。男一号克里斯和女一号“金”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短短四个乐句的演唱介绍了剧情,划分出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开篇的结构由序曲发展到一段九分钟的唱段,这是宣咏调的创作手法。勋伯格在作曲时运用了更多的交叉手法,因此可以在旋律中窥见一点咏叹调的影子,这也是勋伯格音乐剧写作的特点。

《Moive in My Mind》是剧中的主要唱段,该唱段流畅的旋律配以诗性的文学,将底层小人物的梦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后半部分合唱的进入,使独唱与合唱之间产生呼应,展现出同一空间内的两层语境。

导演在剧本的基础上,为唱段和音乐间奏设计了很多行为,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当行为的变化处于曲式转换时,则通过舞台的调度对剧情内容的发展予以补充。比如:夜总会中一名男性调戏“金”的行为片段,就设计在精简的8小节音乐间奏中,其间发生了如下两个情节:情节1:两名不稳重的男性角色引出美国大兵克里斯。情节2:克里斯救了“金”。在情节2中克里斯推开了想调戏“金”的男性角色 A,这个推的动作体现出克里斯已经对“金”产生了好感。然后另一边的男性角色B要打克里斯,被克里斯再次推开,此时“金”已被她的女伴从克里斯面前拉走了。这一系列动作行为,通过短短8小节的间奏调度,把人物的关系清晰的介绍给了观众。

(二)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

美国部队撤走之后,“金”独自在越南生存,与“金”青梅竹马的“岁”一直在等待着“金”,希望与“金”在一起。“岁”在音乐剧上半部分里的唱段中唱到:“我在战场上的时候,当战争停下来歇着,我看着天上的月亮,我就想我的新娘就是你,穿着洁白的裙子,就是你,像月亮一样洁白的裙子,跟我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一唱段既表达了“岁”对于民族解放以后新生活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金”深深的爱,然而却始终遭到“金”的拒绝。这无法消解的矛盾,激烈地剧情冲突,最后通过克里斯送给“金”的一把手枪而化解了(“金”和“岁”都死于这把手枪)。勋伯格在音乐创作中,运用了大量越南的地方民族乐器,突出民族风格,表达细腻情感,为该剧增添了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

(三)音乐布局带来的戏剧张力

“岁”不仅没能和青梅竹马的“金”在一起,反而还死在了他深爱着的“金”的手上。剧中作曲家和编剧用了四首歌,以长达十一分钟的篇幅来布局:第一首《There year's i've been away》;第二首《You hear those soldiers outside》;第三首《There is a secret that you don't know》;第四首《This is the hour this is our land》。

這四首歌无缝连接,一气呵成,宣叙调混合咏叹调,以及喧咏调交叉混合,用音乐加文学叙事,不断推进故事中人物命运矛盾的冲突,直至最后二人命运完全无法消解,“金”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无奈只有开枪杀了一直爱恋她的越南军官“岁”。当“岁”倒下时,背景的大合唱喷薄而出,在音乐强大的戏剧张力中,勾勒出战争的残酷和人物命运的悲惨无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结语

通过对勋伯格创作的两部经典音乐剧的解析得知: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作曲家和编剧需要同步发力和思考,才能使文学和音乐准确匹配,最终创作出直击人心的作品。目前中国音乐剧已经迎来了创作者的春天,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更多的学界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丰.歌剧音乐作曲技法在音乐剧创作中的体现——以 C-M.勋伯格音乐剧《西贡小姐》为例[J].音乐创作,2016(02).

[2]   何珣薰.爱与生命的悲颂式[D].上海音乐学院,2011.

[3]慕羽.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岳,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创作作品涵盖音乐剧、歌剧、戏曲、流行乐、古典音乐多个领域,多次荣获音乐创作奖、田汉作曲奖,多次担任“中国电视金鹰艺术节”和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华表奖、北京国际电影节音乐总监,创作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西夏之恋》《东郭与狼》以及多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在全国巡演,创作湘剧《护国》应邀国家大剧院展演,获得各界高度好评。

猜你喜欢

悲惨世界音乐剧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