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媒体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析

2020-11-16芝春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形态

芝春

[摘  要]微媒体具有碎片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交互化传播、自足化传播和便捷化传播的特点。文章立足微媒体时代,深刻剖析了微媒体的优势与弊端,精确阐述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进一步说明了微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具体对策,对现阶段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媒体时代  高校大学生  意识形态  安全教育

随着微媒體的快速发展,微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迎来了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入研究微媒体时代的特征,清楚微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微媒体的概念与优势

微媒体是指以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从广义上来讲,微媒体就是新媒体,是指在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这种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媒体形式是网络,其媒体形态包括多媒体、数字互动媒体,比如数字电视、数字报刊,以及手机微信、微博、QQ、短信等。从狭义上来说,微媒体则是指微博、微信等具体的社交软件,其内容不仅包括微信、微博,还包括微小说、微电影,以及抖音、快手等各种专业平台或软件。微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媒介属性与这个时代的特征不谋而合,体现了“高频率”的特点。这类媒体短小精炼,以多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信息量极大,传播速度极快,具有超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同时,微媒体还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多元化的角色、碎片化的时间相契合,能帮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

2.微媒体的弊端

微媒体有优势,也有弊端。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微媒体虽然加快了信息的流动速度,但是也制造了大量的信息泡沫容易使人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微媒体门槛很低,很多素质不高的使用者加入其中,他们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是错误信息。加之微媒体信息更新很快,重复性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海量的信息。因此,人一旦进入这个信息的海洋,就很容易迷失在信息海洋之中。迷失意味着方向不明,就有可能会出现判断错误,而这种错误可能会给自身造成损失。

其二,微媒体的个性化特征很容易使其成为发泄工具,并由此形成看客文化,造成人性的冷漠和麻木。毋庸置疑,微媒体能够鞭挞社会不良现象,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人把微媒体当作发泄私愤的工具,要么断章取义,要么发布一些偏激的奇谈怪论。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会使人围观成为看客,进而助长社会的冷漠和自私,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败坏社会风气。

其三,微媒体的迅速发展侵蚀了个人的私密空间,容易使正常的秩序遭到破坏。微媒体是一个公共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需要共同空间,也需要留一些私人空间给自己。当前,由于微媒体没有成熟的子系统,其本身就是一个公共空间,致使个人的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而一旦出现个人隐私被恶意泄露,受害人原来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被破坏,导致其生活陷入混乱或无序状态。

3.微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是碎片化传播。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微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内容模式,它不再讲究大而全,也不再注重固定性、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是以“短、平、快”的方式将信息进行细化分类,以缩略化、短小精炼、以小喻大的形式传播事件信息。这种方式具有间隙传播性和渗透性,与人们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相契合,能够满足人们自我传播的需要和人际传播的需求,使大众能够在娱乐中进行阅读,获得自己喜欢的信息。

二是个性化传播。微媒体用户通过微信、微博和互联网软件,以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符号、语音等为载体,通过原创、转发、评论等方式传递个人信息和个人价值观,实现了个性化传播。同时,这种传播也是一种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的自由交流平台,能满足受众自主选择性地接收各类信息。因此,微媒体是一种个性化的传播,能够让传播主体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释放。

三是交互化传播。微媒体另一个特殊的优点是,它变单向式传播为双向式互动,使点对面的传统传播被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所代替,信息传播主体可以和受众之间借助互联网的即时性和无限性直接进行信息和观点的交流互动。这样就可以借助各种微媒体平台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注,让受众与传播者及受众与受众之间实现高效互动。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激发了受众参与信息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四是自足化传播。微媒体传播还能使受众获得自我满足,一方面,人们借助微媒体平台的指尖传播记录发布信息,在主我和客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传播和自我认知,获得自我认知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关注了解他人的周边事件、内心世界和思想观点,进而扩大自我认知的范围。此外,有些人还可以通过在微媒体发布个人观点和情感信息实现与他人的沟通,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从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

五是便捷化传播。微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更加便利快捷,微媒体通过点击量、排名和粉丝互动,使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淡化,并且丧失了垄断地位。一方面,微媒体增强了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能力,使他们能够依据自身的信息判断和认知即时传播各类信息;另一方面,在弥漫式、即时性信息传播过程中,微媒体很容易成为突发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瞬间聚焦形成围观效应。

微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

1.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侵犯和威胁的稳定状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在大学生心里我国所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影响、干扰、侵蚀等,并能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状态。

综括目前的各类观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主要是指其内心的社会指导思想、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国家政治发展的方方面面。此外,随着意识形态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扩大,还包括宗教信仰安全和道德安全等内容。

2.微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

微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广泛发展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既是高校大学生意識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机遇,又是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其一,微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扩展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传统教育内容的局限性、滞后性、单一性等不良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微媒体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即时性提高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能够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各类信息,提升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的关注。

其二,微媒体的开放性、复杂性很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其缺乏应有的政治辨识能力,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偏离和错位,甚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质疑和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威胁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3.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其一,高校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称中流砥柱。在微媒体时代,加强和巩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且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政治的稳定性,又能够指导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繁荣富强。

微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微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要考虑到微媒体的特点和时代特征,还要兼顾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规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要根据微媒体的特点转变话语方式,打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保卫战

主流意识形态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在微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主动适应微媒体传播的特质,及时转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一是要积极开展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度、依赖度和忠诚度;二是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氛围。

2.要主动出击抢占微媒体阵地,占领时代舆论宣传制高点

微媒体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它契合了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需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掌握这一新颖的媒体形式,要在这一制高点上积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想方设法遏制微媒体传播中的不良信息和消极影响,防止各类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和侵蚀。一是要用优质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用事实打消大学生的疑问,消除谣言法则和眼球情结的负面影响;二是要敢于触及热点和难点,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用事实帮助大学生明辨事理。

3.要根据时代特征制定计划,加强大学生微媒体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干扰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微媒体素养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微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针对大学生这一弱点要制定好计划,快速提高大学生的微媒体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防疫能力和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一是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能力;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创作能力、思变反应能力和微媒体信息应用能力。

4.要加大对微媒体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氛围

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国家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加大对微媒体的监管力度,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一是通过监督和监管减少不良信息量,促进微媒体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技术攻关,通过软件对微媒体内容进行筛选和过滤,提高信息的健康度和安全性;三是加大对违法信息的查控、制裁力度,净化社会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1]徐金超.“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党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

[2]陈培涵,俞国锋.微媒体语境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牛凤燕.微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4]吴小霞.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2016(7).

[5]欧阳雨婷.新媒体对提升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6]赵金广.论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河北学刊,2014(5).

[7]于孟晨,苏倩,孙钟伟.微传播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17(2).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形态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点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