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巧手神探》的叙事策略

2020-11-16邓黎明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蜡像手作卧底

□ 邓黎明

手作和匠人是电视节目的常见题材,但多以纪录片形式呈现,如《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等,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整体节奏偏慢,风格偏静。而《巧手神探》将这一相对小众的新领域与明星体验、剧情悬念相结合,具有首创性。节目通过打造沉浸式的手工世界、神探团甄别手作、卧底和巧手布防隐藏手作、物以传情的表达方式,构建了特有的叙事策略,使之既有高度的人文情怀,又不乏适度的娱乐精神,具有鲜明的芒果台特色。

《巧手神探》logo

一、打造沉浸式的手工世界

《巧手神探》是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原创手作解密互动体验秀节目。节目将焦点对准匠人手作,将手工匠人命名为“巧手团”,巧手的手工作品作为节目线索推动剧情发展。节目共邀请了三十四位巧手,他们分别来自三十个不同的艺术领域,既有面塑、蛋雕、苏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也有分子料理、特效化妆、人工智能等新兴手工艺。在节目中,每期三位巧手将各自的四件手作隐藏在许多各式各样的物件中,五位神探需要通过火眼金睛进行甄别,被甄别手作最少的巧手将成为当期“最佳巧手”。

《巧手神探》通过巧手与神探两大阵营“过招”的互动模式,让手工匠人的形象愈发鲜活了起来。巧手们不再是被观赏的客体,而是成为主动的出题人,他们将自己精妙绝伦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作,藏匿于节目组精心打造的手工世界中。

这里的手工世界可以理解为通过主题舞美、道具、服装,在声光电的辅助下,营造出极具氛围感的互动情境。这种情境不仅有直播间、蜡像馆、时尚秀场、博物馆、料理店,还有华庭盛宴、游戏世界、民国侦探、古代战场、武侠江湖等不同主题。比如第一期节目的蜡像手作部分,将故事情境设定在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保鲜馆”之中,拥有不同身份的八名真人群演及四尊蜡像假人被放置在不同的场景角落。他们当中有打着瞌睡的保安,有练习咏春拳的拳手,还有一边听《千年等一回》一边缝衣服的老奶奶等等,“神探”们融入其中进行甄别,通过意境化、沉浸式的方式,使观众跟随神探以第一视角体验甄别手作的过程,身临其境般感受手工匠人超群的技艺,让观众为之惊叹的同时,也了解了大国工匠所拥有的精气神。

二、极致的多线叙事

从节目的叙事线来看,《巧手神探》分别有甄别线、卧底线和单期人物故事线,这三条线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保障了沉浸式、贯穿式的主题体验和强共情、强悬念的剧情张力。

(一)甄别线

甄别线是节目最核心的一条明线,是巧手和神探两大阵营的“猫鼠游戏”。

《巧手神探》以破案游戏的形式架构节目,节目组合中的五位艺人嘉宾为“神探团”,与“巧手团”是对抗关系。“神探团”需要在众多真假混合的物件中甄别出手工作品,“巧手团”则挖空心思布防隐藏手作。如此一来,节目剔除了乏味的作品鉴赏环节,营造了素人与艺人势均力敌的对抗阵营。这种紧张的赛制不仅保障了节目的进程感,而且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借助神探视角,展开了对手艺人及其作品的层层解读。

另一方面,“神探团”在主题情境中甄别手作,进而走近手艺、了解手艺、欣赏手艺,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全方位地展现了巧手和手作的魅力。这个甄别解密的过程犹如层层剥笋,根本停不下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那最鲜嫩的笋芯——巧夺天工的手艺作品。这背后是巧手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二)卧底线

卧底线是节目最重要的一条暗线,也是巧手和卧底组成的联盟与神探之间上演的“无间道”。

为了营造剧情冲突,每个房间都隐藏着若干位卧底。卧底是五位神探中的一员,他们是“巧手守护者”,要跟自己守护的巧手配合与打掩护,以保证真正的手作隐藏其中不被猜出。卧底线的设置一方面丰富了人物关系,另一方面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感和戏剧化。

在节目呈现上,卧底身份一般会在前十五分钟以内,即神探们在甄别手作的过程中互相猜疑谁是真正卧底的时候揭晓,观众可以以“上帝视角”和轻松有趣的心态一边观看神探和卧底们上演的心理攻防战,一边猜测哪件是真正的手作艺术品。

值得一提的是,整季十二期节目中设定过单卧底、双卧底、三个卧底、一个卧底打通关,甚至是没有卧底的剧情,卧底线一直存在。神探们在甄别手作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猜疑谁是卧底。卧底在守护巧手和保护身份之间的博弈表现,再加上烧脑刺激的逻辑推理和戏剧化的反转剧情,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层次感和精彩度。

神探团武侠主题合影

(三)单期人物故事线

《巧手神探》的叙事策略中,单期的人物故事线至关重要,它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角色定位也更加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

节目的常驻嘉宾由肖央、谭卓、杨颖、杜海涛、周震南五位艺人组成,看似相互间很难碰撞出火花,实则每一个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方面,节目成功树立了谭有理(谭卓)、肖指导(肖央)、天真南(周震南)、精明涛(杜海涛)、杨大胆(杨颖)等鲜明的人设形象。比如在《奔跑吧》首次以综艺常驻嘉宾身份亮相的杨颖,甜美娇俏、活力十足,而《巧手神探》里的她大胆进入仿生空间,手摸“鳄鱼”“蜥蜴”“蛇”,敢于挑战的她同时拥有一颗极其细腻的心,经常凭借超准直觉及细致入微的观察,是成功甄别手作件数最多的神探。这些杨颖在以往的综艺中多被忽略的闪光点,却在《巧手神探》中得以被挖掘。

另一方面,节目围绕核心班底进行故事设计、角色定位和关系发展,逐步确立了卧底兄弟、卓实南姐弟、神探夫妻、神探姐妹花、憨憨联盟等CP关系,让观众有了新的惊喜和期待。

杨颖制作陶器

三、物以传情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中国素来有意象之物的表达方式,人们对器物的特殊情感使器物有了温度,兼具文化美感和内涵。

手工艺是世代传承的一种文化,手艺匠人的作品承载着其本人独特的美感及匠心,节目中所展现的每一件手作无疑都凝聚了巧手的诸多心血。比如穷其一生精研微缩手艺的黄跟宝,他打造出仅1.98厘米的微缩小提琴,这种比硬币还小的手作还能和普通乐器一样进行演奏。80后面塑非遗传人张倍源向观众展示了传统技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坚守和破釜沉舟的革新勇气。将“分配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的折纸巧手刘通,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不经过额外的裁剪和拼贴就可以折出万物。此外,还有赋予食物颠覆形态的分子料理领军人物郭红晓,在捡破烂中捡出了灵感和创意的机修高手吴阳德,刀尖上舞蹈的蛋雕巧手杨星国等等。他们用极致的专注与情感,通过技术与艺术相碰撞,打造出了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作品。

在节目的第一期,蜡像艺术家周雪蓉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荧屏前的观众。她投身于蜡像艺术数十载,始终坚持素人创作,只为身边的人制作蜡像,通过对周围人物的细致观察,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创作中。在节目中,谈起那尊以外婆为原型的作品时,周雪蓉忍不住落泪,触动了许多人的“外婆情结”;而隐藏在蜡像手作背后的爱的表达,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与情感的温度。节目通过一件件出神入化的手作作品,全方位展现了在各自领域中用双手创造奇迹的匠人们,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出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蜡像巧手周雪蓉制作外婆的蜡像时动情落泪

四、结语

《巧手神探》之所以被观众称为电视圈的一股“清流”,是因为节目以手作为切入口,落点匠人匠心。就像节目开篇所说的:“我们要相信手的力量,手工的魅力。”节目对匠心精神的深度挖掘,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更加凸显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总之,《巧手神探》兼具娱乐性和文化性,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同时,节目用流行文化的方式推广匠人匠心,呈现了一件件有温度的手工作品,塑造出一群具有当代匠人精神的巧手代表,成功营造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正能量氛围。

猜你喜欢

蜡像手作卧底
诱捕卧底
手作之美:术到极致 几近于道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人体可笑堂
卧底机器人
卧底
卧底
龙舟手作记忆
蜡 像
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