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来时的路

2020-11-14巩志明

海峡影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纪实摄影家纪录

巩志明

武汉摄影家周国献从2014 年开始,用摄影的方式关注纪录湖北的工业遗址景观,至今拍摄了15 个地区近400 处工业遗址,蔚然大观。这部沉甸甸的作品,将成为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影像地方志”,观照既往,昭示后人!

我理解的类型学摄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曾经存在的、正在不断消逝的事物的一种冷静的凝视,它刻意表征的是事物更迭的时间感和对历史场景与细节的证据留存意识!

周国献的这部作品,是以极其个人化的方式向一个渐行渐远的伟大时代致敬,这种执着且理性的致敬方式,看似“如如不动”,其实“了了分明”。在这部作品中,周国献将作为建筑物出现的工业遗址影像一帧帧罗列起来,既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对已经暗淡的那个时代的眷恋式回眸和多元且深刻的反思。他的每一幅照片都是深思熟虑的,他是那种一定会把想法和方案在肚子“千翻万滚”的人,没有做事之前“千思万虑”,一旦做起来就“一意孤行”!所以,我们作为受众看到的是视觉形式的高度统一、几近相似;影像内容的重峦叠嶂、波涛连绵;承载信息的密集分布,历历在目;蕴含情感的温情脉脉、一咏三叹!照片一幅幅犹如排排兵阵滚滚而来,即残酷激烈又冷寂无情,让阅读者的心久久地揪在一起,无法释然……

美国著名的博物馆策展人约翰·萨考夫斯基说:“当摄影师逐渐意识到摄影这一媒介的内在特性和问题所在的时候,才有可能考虑它的历史”。

湖北乃近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清末民初“实业救国”的肇始者。新中国成立之后,荆楚因为特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地利运输之便,加之身处内陆腹地之安稳,渐渐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湖北作为工业大省,武汉作为工业重镇,曾经辉煌几十年!自1980 年代开始,武汉与全国许多工业城市一样,开始“转身与分型”,作为昔日辉煌印记的工业遗址,盛况不再,寂寥冷清……

当一个时代结束的时候,我们作为有思想、想表达的生命个体,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周国献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样板。他就单单凭借自己的一台相机,两条腿,硬是生生“跑出”了这部谁也无法漠然的、有分量的作品。

法国文艺理论家罗兰·巴特尔认为:“摄影就这么两条路:是使摄影的场面服从于完美幻想的文明寓意,还是正视摄影不妥协的真实性重新活跃,就看我如何选择了。”

周国献在这部作品中,表达的是对自己经历过的这个伟大时代的个人态度,也是他对武汉这个自己工作生活了40 年的“第二故乡”的一往情深。我特别欣赏的是,他的深情是通过倔强地展示“摄影不妥协的真实性”来实现的,这体现了一个现代人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将之视为现代人的核心价值。

进入21 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对建筑开始进行类型学的关注和纪录,这种纪录往往在历史、记忆、权力、消费、城市化、资本化的多维度层面展开叙事,以隐喻晦涩的方式进行探索和发问。其实这些所有的叙事、探索和发问都是以人的体验为出发点,以评价现实社会和构建人文精神为终极目的。

这种探寻在摄影史上是由来已久的。早在以美国摄影家沃克·埃文斯、德国摄影家贝歇夫妇等为代表的经典摄影作品里,它们就得到交相辉映的呈现。中国最早的案例,我记忆深刻的是摄影家徐勇创作于1989 年夏至1990 年春的《胡同101 像》。

喜欢安静,疏于社交,酷爱读书的周国献显然汲取了这些经典著作的养分。《远去的轰鸣声》的影像,不温不火,不骄不躁,冷静异常,甚至有些呆板僵硬,但是其背后,恰如沉默的火山,赤诚的情感好似沸腾的岩浆被约束、内敛、压制于理智之内。

以马丁·帕尔为代表的新纪实摄影和以尤金·斯密斯为代表的传统纪实摄影,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传统纪实强调单幅的戏剧冲突和画面的美学意义,而新纪实则侧重系列作品的矩阵效应和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表达。周国献的这部作品,显然符合这些不断进步和更新的时代特征。

“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方志以记录当代为主,随着摄影媒介的日趋广谱和赋能,以照片为主的修志撰史方式必然会成为纪录历史的主要方式,其中个人视角的深刻挖掘和持续纪录尤其珍贵。

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的个性定会照见其经年累月的历史;反过来,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的历史也必然昭示其不可预期的未来。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说过:“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中华民族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屈指可数的拥有五千年持续文明,没有被断割的伟大民族。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感念先祖与既往,珍惜当下和子孙!从家到国,从国到家,强烈的家国情怀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的基石和基因。让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能为这个灾难深重、伟大坚强的民族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让我们的历史文献更真实鲜活,更多元丰富,更耐人寻味!

只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加入到坚持个人纪录的行列里来,我们的昨天才能被珍视,我们的明天才能更美好!“修志问道,直笔著史”,这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人都应该牢记,并且不断秉承的人文精神。中国摄影需要平心静气的影像,更需要的是像周国献一样,安安静静做事,踏踏实实拍照的人!

作为国献的师友,我从2009 年开始持续关注他的摄影实践;作为策展人,本部著作中的部分作品,在2017 年的大理国际影会上,以《大武汉》为名,已经率先展出,曾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而今,时值《远去的轰鸣声》付梓之际,在下不择浅陋,草成此文,乞方家教正!

是为序!

2019 年11 月于西安不不居

猜你喜欢

纪实摄影家纪录
摄影家杨荣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出版纪录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郑州擂台赛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