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安电影《双子杀手》观众审美期待失衡研究

2020-11-14马广洲

电影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子李安科幻电影

马广洲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作为华人导演的领军人物,李安早已凭借《理智与情感》《推手》《喜宴》等作品享誉国际影坛,《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作品也让他深受年轻观众追捧。这位奥斯卡金像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各种荣誉加身的导演引领着观众审美和电影创作风向,尤其是从《少年派》开启的电影技术、制作手法的探索正在创造着新的电影表达方式,书写着新的电影发展史。2019年,由他执导的科幻动作电影《双子杀手》尚未上映就已经形成了热点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电影《双子杀手》中,政府派人追杀自己特工的素材、长镜头追逐打斗戏、最具市场号召力的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都让这部电影可以界定为“大片”,备受观众期待。但是,影片在我国上映的第二天就从单日票房冠军跌至第三位,首周票房仅为1.48亿元;进入到第11个放映日,排片占比缩至4%以下,上座率低至5%左右。上映30天,票房仅为2.33亿。低迷票房成绩背后,大量观众发出对李安及其电影作品的期待受挫的声音。

源自德国的期待视野理论是接受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最初主要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该理论后被英国美学家和艺术史家E.H.贡布里希应用在艺术领域。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审美需要是人的高层次需要。观众观看电影是为了获得感官和精神需求满足。“由于受众的需要目标不同、需要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了对影视的不同期待”,把握住观众的审美需要才会据其进行电影创作,从而产生观众的审美期待点。

观众的审美需要有时是宽泛抽象的,反射在电影作品中,可以指向具体的情节、情景、人物、台词、道具等。电影人可以通过电影语言帮助观众产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审美注意激活大脑兴奋中心,在兴奋灶的观照下进行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并不断推向深入保证审美质量”。所以,这些审美注意是观众产生审美期待情感的缘起因子和维持动力,能够让观众在身心满足中完成整个电影欣赏过程。

电影作品与观众在认知需求、情感体验方面的平衡程度会决定该作品是否被观众认可。而能否敏锐察觉并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能否对审美注意进行有意识设计及启发,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审美期待。《双子杀手》的铩羽是因为李安过于自信、孤芳自赏,还是观众没有足够的欣赏水平?这可以从观众审美期待的角度来探求原因。

二、电影《双子杀手》与观众审美期待的抵牾现象

作为国际知名的电影导演,李安的名字是作品质量和观众口碑的保证。近年来,观众对他在电影成就方面的评价并不低于卡梅隆。但是,距离他的上一部作品已三年之久的《双子杀手》却没能赢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原因在于电影作品与观众审美期待之间产生了抵牾。

(一)影片与观众类型期待的失衡

为了便于进行电影制作和理念研究,出现了对于电影类型的划分。同一类型的电影作品之间既存在竞争对立也存在吸引观众的协同。由于在叙事方式、情节设置、人物类型、影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所以,观众会凭借过往的审美经历,单从电影作品的类型上就可以产生惯性的审美期待。

科幻电影在超现实和超自然基础上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影片镜头呈现的内容貌似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但又可以与科学原理、现实生活相背离。这些影像将观众带入只有在梦境中才能感知但又转瞬即逝的空间,满足他们对未知和未来世界的好奇。

从《月球旅行记》《第三类接触》到《侏罗纪公园》《少数派报告》《黑客帝国》,再到《化身博士》《异形》《第五元素》《超体》《超人》等作品,观众已经接触到太空世界、外星人类、史前生物、未来生物、时空穿越、超能力等诸多科幻元素。这些利用反传统手法创作的电影作品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建立了非理性美学观,培养了大批“科幻迷”。同时,也给电影创作者提出挑战,他们既要遵循科幻电影的基本特征来满足观众对于类型电影的需求,又要寻找突破满足其好奇心。

与其他科幻电影的外星生命入侵、时空错位等不同,《双子杀手》最大的科幻看点是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惊讶与恐惧,观众从屏幕上接收到超经验主义的视觉元素和认知符号后,在肾上腺激素快速飙升中心跳加快,产生对人类社会秩序、生命安全的担忧情绪,这的确是人们对科幻电影的期待点。作为一种无性生殖技术,克隆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人类科研体系。1996年英国科研小组培养的小母羊“多利”让“克隆”一词广为人知,也真正引发了人们对“克隆人”的恐慌。至此,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也达到了一个顶峰。经过二十多年的科技发展,“克隆”对现代人已经失去了眼球效应。利用克隆技术原理所设置的电影桥段、基因生物无法给人们带来新奇感。显然,李安的《双子杀手》在这方面是失败的。

(二)影片与观众娱乐期待的失衡

没有观众是抱着接受直白教育目的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从电影起源上可以看出,娱乐性是电影的基本特性,也是观众对电影欣赏的需求之一。“影视作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观众营造一个梦境,让观众在梦中获得消遣、刺激与解脱,获得身心的愉悦满足。面对观众的娱乐需要,影视创作者不应排斥或视而不见,而应积极主动地去满足和提高。”所以,电影作品无论是否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其娱乐功能不可丢。

部分科幻电影会对政治、社会、人文主题进行关注。多数科幻电影虽然创作灵感来自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却会超越甚至背离现实与科学,电影人以车祸等看似真实的“激励事件”引出与现实冲突的环境、形象、情节等,这些只有在幻想中才可以出现的“天马行空”场面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这些正是科幻电影娱乐性的体现。

《双子杀手》从一开始就将观众带入特工亨利对自己手上沾染太多鲜血的负罪感中,退休之际的他被自己人欺骗并被自己信任的政府派人追杀这一情节激发了观众的愤懑情绪。而“父子”关系、“本我”与“克隆我”之间的纠结让观众进入一种彷徨状态。影片营造的是一种严肃甚至压抑的氛围。与亨利一起服役的战友赶来为他提供援助,这个憨笨却又万能的角色充当电影中的笑星,却无法承担起娱乐责任。不合时宜的黑色幽默不但没给观众带来轻松气息,反倒打破了电影的叙事风格,多次造成电影节奏与人物情感之间的断裂。所以,李安的电影娱乐功能实现方式陷入了既无法打动欧美观众,更让中国观众捕捉不到幽默点的尴尬中。

(三)影片与观众形象期待的失衡

审美注意伴随审美体验整个过程,对审美期待的产生、审美经验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审美注意是观众将自己的审美心理、审美重点集中指向某一对象进而激发审美欲望,产生期待情绪。审美注意可以依附在具体的电影语言上,如人物形象。

与其他电影不同,《双子杀手》的故事、情景元素很难成为审美注意的对象,观众无法将关注点聚焦在并不新鲜的情节设置、场景设计上。《双子杀手》的核心语言就是“双子”即人物形象。但是,1997年的《异形4》、2002年的《星战前传2》、2005年的《逃离克隆岛》、2015年的《终结者5》、2018年的《克隆人》都已经让观众见识到克隆形象与原形象百分之百相似性。

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双子杀手》想给观众一些不一样的认识。所以,电影中特工亨利与克隆人有很大的差别。两个人物也并非威尔·史密斯分饰两角,而是用数码技术制造“小亨利”形象,虽然CG技术对亨利的动作、表情都进行了动态捕捉,但是,最为直观的相貌差别明显,两人的情绪、思维方式也相差太大,这不仅让观众对“克隆技术会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人”的心理预期产生了失落感,甚至会怀疑克隆技术的可靠性。

在“小亨利”出现前,观众对其形象已产生强烈期待,“在审美认识中,主动理性……被制止了。它刚刚降落到完整形象上,便被牢牢地吸引在上面,再也无法回升到普遍概念的水平”。但是,“小亨利”没有让观众发现“克隆人”身上的“同一性”,他分散了观众的审美注意,导致心理落差的出现。

另外,影片尾声两个亨利的对话与现实中的父子冲突与和解并无二致。这样,在塑造科幻人物形象的神秘感方面,《双子杀手》也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四)影片与观众意蕴期待的失衡

观众的审美期待可以来源于艺术作品的文体、意象、意蕴等不同方面,电影作品的意蕴期待更多是立足于主题思想的探讨和表达上。对于世界和人类个体的求知是每一个人实现个体价值的前提性需要,这种行为动机会让观众主动去接受艺术作品中的深层内涵。电影人往往具有强过一般人的艺术敏感力和创造力,他们生产出的电影是一种可以从精神上满足观众发展需要的艺术作品。

与纪录片、文艺片较重的纪实性、哲理性不同,科幻电影更擅长以视听效果吸引观众。但是,很多经典科幻电影也成功地对政治、社会、人性等进行了挖掘,引发很多前沿性话题,话题的分歧点集中在对人性和人类命运走向的理性解读和非理性判断上。这个过程是人的精神得以进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科幻电影中的人文关怀会让观众翘首以待。

《双子杀手》在内容表达上是要输出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拷问和反思。但是,“克隆人”亨利身上没有形成有张力的矛盾冲突,这一主题在一个并不饱满的人物形象身上很难呈现出来。影片中,“小亨利”没有对个体价值产生太多迷惘,虽然在观众眼中,他完成“父亲”的命令是有悖于正义和道德的,但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杀会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坏人”,所以,这个单纯的少年只是受人利用,他身上并无劣根性。

而当两个陌生人告知自己的身份后,他没有经过太多怀疑、挣扎就很轻易地与养大自己的“父亲”决裂,正途与弯路之间的立场转变过于突兀。这种没有起伏的人物设定弱化了内容表达,不足以引发观众对人性问题的共鸣或反思。所以,在满足观众意蕴期待上,《双子杀手》的打磨有些粗浅。

(五)影片与观众技术期待的失衡

电影的产生发展是以现代科技为条件的,技术是电影最基础性的语言,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与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不同,仅有创作者的艺术灵感是无法产生电影作品的。摄影技术和放映技术是产生银幕形象和文化思想的基本构成法则与必要物理条件,也是电影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技术保障。

这部于2019年才与观众见面的《双子杀手》,其文学剧本却完成于1997年,剧本一直无法影像化的最大障碍是技术制约。电影技术语言的进化会让电影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发生质变,如今的科学技术对于制作这部电影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事实上,技术不但没有束缚住李安,他反而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在这部电影中做着大胆的实验。但是,这种实验却过于前卫,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观众在艺术欣赏上,始终存在喜新厌旧的意识,尤其是对于很多“技术控”观众来说,他们更期待科技发展带来的电影创作手法上的新奇。所以,作为全世界第一部4K/3D/120帧的电影作品,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2016年上映时引发了观看热潮,新技术和新手法的突破成为高票房的最直接原因。

“现在看来,李安为电影视觉革新所投入的精力是一种冒险。当120帧技术成功重置电影场面调度、画面美学的标准之后,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就会随着诞生。”4K画面、3D多维视角、120帧节奏都是电影的卖点。但是,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跟得上、适应得了这种技术变革,很多观众观影时有在玩电子游戏的错位感,如同在电影院屏幕、真人CS之间频繁跳转,产生了不伦不类的感觉。另一方面,技术上的完美弱化了电影情节,很多打斗场面虽然精彩,但仅有两个片段且动作技术含量低。再一方面,院线技术升级的滞后也导致了李安的失败。影院升级一套设备需要五百多万元的高额成本,《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国内仅有两套能原版放映120帧电影效果的放映机。三年过去,多数院线并没有实现设备升级。所以,很多观众观看的并非原版电影。以天津为例,仅有华开、橙天嘉禾等影城提供3D、60帧场次,而4K、120帧则不能完全实现。大多数影城的普通3D甚至2D版本,只会让观众感觉看了一场剧情不反转也不文艺、打斗不精彩也不够多的动作电影,看点甚少。

技术是电影内容表达的载体,可以独立承担起激发欣赏注意的责任,让观众在折服于视听享受的前提下去进一步发现内容方面的注意点。无疑,影院设施条件也是导致《双子杀手》在技术上的冒险归于失败的因素。

三、影片与观众审美期待平衡的实现措施

电影产业的终点是观众,当电影的主题表达、技术使用都无法与观众的审美期待达到平衡时,“电影的精神空间及其携带的价值便会因之萎缩”,那么,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都将无从谈起。要实现电影作品与观众审美期待之间的平衡,还是需要从电影文本、电影技术等方面入手。

(一)文本的思想功能不能丢失

《双子杀手》“克隆人”的素材很难在当下观众中激起审美欲望和观影话题,这使得炫技般的镜头虽然嫁接了宏大命题,却思想单薄,在技术和思想衔接上出现失衡,大大稀释了电影的质感。如果电影创作依托的故事文本是一个过时的素材,那就要重新改造剧本,植入新的思想。否则,即使借助技术摆出了时尚的姿态,也无法扭转故事情节的老套,让观众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老掉牙的旧事。

(二)作品的评价对象不能迁移

电影创作及技术使用的审美对象始终都是观众,评判者也应该是观众,而不能完全迁移到电影人身上,否则就会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电影人的审美理念可以超越一般大众,但是,两者并非二元冲突的关系。电影人可以通过一些实验作品来启发和引导审美风向,但是,绝不能完全脱离观众的审美趣味。所以,要在传统的制作模式、观看方式基础上寻求循序渐进的技术升级。如果要给观众一些新奇的视听体验,也应该先保证作品本身没有硬伤。

(三)导演的注意设计不能突兀

无意识审美期待的产生和满足会获得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高评价,这得益于导演的审美注意设计。“审美期待的产生是伴随着审美注意而来的”,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会为观众设计多个注意点来触发其情感反应。科幻电影的类型决定了观众的直接追求点是激烈场面、玄幻场景、奇异形象等幻觉体验。观众可以在观赏时有顿悟,但不能全程都在对某种哲思进行玩味。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真正体现人的本真状态的东西”,所以,导演在设计作品的注意点时,尤其是在处理思想注意点上,不要痕迹过重,要着眼于让观众先进入到自由放松的非理性审美,再衍生出理性思考。在这一点上,《双子杀手》的个体存在意义、正邪对抗等设置就显得过于喧宾夺主了。

电影是文本语言和镜头语言结合的产物,电影人依靠前沿话题和先进技术双重因素可以制作出艺术精品。故事的思想内核是电影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曾经拍摄出《理智与情感》的李安深谙其道,他能敏锐捕捉到焦点话题。技术是为电影生产、观看体验服务的,作为一个技术实验的先行者,李安和他的实验电影承载着失败风险,却也推动着电影制作的本质飞跃,会带动电影技术的全面升级。只要把握住观众这一核心,在文本和技术上设计合理的注意点,肯定会激发观众的审美期待,实现导演创作意图、创作手法与观众视听体验期待之间的完美平衡。

猜你喜欢

双子李安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当“双子”遇上“金牛”
蓝斯诺占星转载之月亮双子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以酯基为连接基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