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陕西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11-13郭冬会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摘要:陕西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在陕西自贸区建设大背景下,根据自贸区发展需求,探讨陕西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陕西自贸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8月,陕西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这对陕西省对外开放意义重大,新的创新发展平台将为陕西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将是惠泽四千万陕西人的重大战略。其宗旨在于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要实现这个目标,外语人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总结陕西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并探索符合陕西自贸区发展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陕西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陕西高校共有108所,其中包括普通高校93所和14所成人高校。对外语学科而言,本科类院校是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在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陕西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了解当前陕西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理念相对落后

陕西高校众多,各大院校外语类专业往往有一个共通的问题,那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培养的重心往往侧重于语言技能的提高,很多学校缺乏跨专业和跨文化的专业课设置,英语与其他专业没有有机结合,导致专业外语学习浮于表面。这种单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技能很有帮助,但无疑也制约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非外语专业学生亦是如此,因为除了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涉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专英语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行业需求。

与此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陕西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理念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略显陈旧。虽然近年来课堂改革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一贯坚持的“重语言技能、轻专业化”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特殊用途英语知识体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种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和自贸区经济发展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鉴于此,各高校应努力找出与自己校情相吻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外语专业毕业生能够真正为自贸区建设服务。

1.2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仍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

虽然一些学校增设了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空乘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但课程所占比例较小,英语课堂仍然是传统模式,以语言技能的提升为主,跨文化知识和专业英语虎头蛇尾,无法贯穿始终。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和英语专业相比,小语种发展力度远远不够。以我校为例,虽然亚欧语言文化学院近年来先后开设了西班牙语、韩语、德语等专业,但中亚、西亚地区的小语种如: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哈萨克语等领域我校并未涉足,学校专业仍是以英语类专業为主,这可以从各专业历年的招生人数比例中窥见一斑。以2019年招生为例,英文学院英语专业招生人数多达1700余人,而其他小语种招生人数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其他外语类本科院校(西安外国语大学除外)也存在类似问题。由此可见,因此,各外语类高校应充分考虑小语种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所发挥的作用,力争做到各专业协调发展,使得外语人才能切实服务于陕西自贸区建设,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外语毕业生能学有用武之地。

2     陕西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2.1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为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中流砥柱。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发掘陕西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需求,努力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根据自贸区建设的外语人才需求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创建“语言技能+ 跨文化知识+ 专业英语”的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陕西自贸区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需要大量专业外语人才。地方高校应重点培养既具有精湛的专业外语知识,又具备扎实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2.2  重视小语种人才培养,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与中亚、西亚各国经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使得熟练掌握小语种的外语人才供不应求,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和至少一门小语种语言成为适应自贸区发展的需求之一。但目前陕西小语种人才培养和这个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开设中亚、西亚语种的高校较少。结合当前形势,以外语类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可以增设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俄语、阿拉伯语等第二外语课程。课程安排上,在本科前两年,让学生着眼于语言基本功的夯实,进入大二、大三高年级阶段,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辅修国贸、管理、法律、会计等跨学科专业,形成具有语言技能又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该熟悉国际法规,以备不时之需。

3     结论

在陕西自贸区建设大背景下,陕西高校对于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应根据自贸区发展需求,积极构建“语言技能+ 专业外语+ 跨文化知识”的特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尽量使得提升语言技能的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比例协调;与此同时要重视小语种人才培养,使得外语专业毕业生能够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陕西自贸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巧惠.外向型经济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

[2]   张亭亭,王静.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对外经贸,2015.

作者简介

郭冬会(1980—),女,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教学团队项目:大学英语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T19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