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2020-11-13潘克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潘克平

摘要: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国家通过对初中科学教学的推广,从年轻一代做起,为社会科学的发展、科技兴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初中科学的大力普及,给学生在少年时代就建树起奋发图强、热爱生活、尊重科学的学习观念。本文就促进学生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做出相关分析。

关键词:观念建构;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08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内容丰富多样化,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多种知识现象。该门学科的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然学科背后的一些原理和规律,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也更加重视学生观念的构建,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提炼教材主旨,延伸教学主题

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却是课堂的基本大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按照课本的信息进行讲解,从来没有进行主旨的提炼或者教材的融合。由于课本的版本更新速度往往落后于当下科技的发展速度,教师仅仅按照课本进行讲授往往无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观念发展,被课本“牵制”。因此,教师在深入了解课本主旨的基础上,对课本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解读,确定本章节的讲授主题,之后便着手于教学内容的构思,一定要根据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科技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从整体的角度进行主题的把控,随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对观念的建构。

例如,在“孢子植物”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死板地按照课本内容对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进行分类介绍,学生往往无法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做到完全掌握,且无法从本质上理解课本内容的内涵。如果考虑到对于教学主题的延伸,教师在介绍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之前,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对孢子植物这一门类进行引入,使学生对于此类植物有基本的认知。除此之外,可以与其他门类的植物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异同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植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刻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在与其他高等植物的比对中,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对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有深刻的认知。回顾这一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扣课本的主题,但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要大胆地拓展出去,在突出课本主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知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

二、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学科观念的重要策略之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兴趣,就会有一定的动力驱使其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在年级和特点对课程的节奏进行把控和设计,尽可能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独立找出答案。法拉第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质疑和提问,导致首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对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借鉴,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科学史来丰富教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驱动来解决部分现象或新的知识。

在“微生物”一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新闻热点,首先向学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在学生了解整个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自己体验过的生活经验来探究如何抵抗病毒对人体的入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原子”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冰糖进行无限切割会产生什么样的微粒?”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依据,并对学生提问:“原子是什么样的?”,从而使学生描绘出自己独特的原子模型图形。采用这样驱动的提问方式,可以使学生建立形象的微粒观,并通过实验的方式促进观念的构建。

三、培养实践思想,行为驱动观念形成

科学这门学科主要是探索自然界奇妙的现象,从而对科学进行深刻的认知,而科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科学的这个特点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发现,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现象时能够与科学课堂中的相关知识形成联系,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应时刻注意对学生实践思想的培养,用行为驱动观念的形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现象的联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浙教版关于《浮力》这一物理现象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围绕课本主旨的基础上,打破常规,结合生活现象开发其他教学实验,引入新鲜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将玩具船带到课堂,通过让学生的实际观察来引出浮力的原理和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他们对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实践的思想,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互动空间,从而引导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和行为驱动,而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念。对于《化学性质》这一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多种化学实验,通过试剂颜色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最大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总结

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国家提出了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初中科学教学,学生可以对某些科学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相联系,促进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营造出既轻松又有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文忠.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4.

[2]倪世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及其优化[J].新课程研究,2019(16):53-54.

[3]陈绪杰.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76-177.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麻步镇中学325400)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