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链:建构“三分论点”的范式与思维路径

2020-11-13安徽王杰成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铁人塞罕坝女排

安徽 王杰成

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高强度的作文训练,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与考场写作经验。如何让他们的考场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获得“50+”的高分呢?笔者梳理、整合了一些考场优秀作文,聚焦问题,寻找思维路径,将思维过程范式化、可视化,以期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能够事半功倍。

一、问题呈现:“三分论点”混乱不清

“五段三论式”作为考场议论文的一种基本结构模式,形式固定,操作简便,颇受学生青睐。这种结构一般围绕论述中心设置三个分论点,以“众星捧月”之势充分论述中心论点。但许多学生的考场作文采用“三分论点”的写法,却导致文章结构混乱,严重失分。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某次月考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往昔,发现几乎过去的每个年代都有其时代精神代表,例如:

五十年代有求实苦干、为国分忧的“铁人精神”;

六十年代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八十年代有团结战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九十年代有爱国奋斗、艰苦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零零年代有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零年代有科学创新、敬业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上述“中国精神”中,你最希望传承哪一种?请从中选择一项,以“传承中国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个性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某学生的考场作文《筑民族魂,传时代精神》主体部分采用了“三分法”,设置了三个分论点:

①传承“塞罕坝精神”,要坐得住冷板凳。

②传承“塞罕坝精神”,要科学创新。

③传承“塞罕坝精神”,要敬业奉献。

这样的“三分论点”就是混乱的!

“科学创新”“敬业奉献”是“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两者能构成并列关系,但“坐得住冷板凳”指的是什么?首先是“坐得住”,即有耐心、有韧性;其次是“冷板凳”,即非热点、少有人关注,是寂寞乃至于清贫。这与第三个分论点“敬业奉献”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叠,不能构成严格的并列关系。作文的逻辑链存在问题,怎么能得高分呢?

在此次考试中,类似的情况并非少数。这是考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设置分论点随意率性,未曾认真考虑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仅仅流于形式;二是学生逻辑知识“先天性不足”,运用时捉襟见肘,找到一两个分论点后就茫然无措,只好草率行事,敷衍成章。

二、应对策略:“逻辑链”轻松破局

怎样厘清“三分论点”,避免严重失分呢?建构“逻辑链”,可以轻松破解难题。

逻辑链是指分论点之间逻辑严密的结构关系,它能使三个分论点组合成一个有机系统。笔者注意到,本次考试中有若干运用“五段三论式”写法获取高分的作文。它们的共同点是逻辑链设计科学、巧妙,“三分论点”准确、新颖。笔者将这些作文的“三分论点”从逻辑链范式与建构的思维路径两个方面归纳、整合,以期能启发备战高考的师生们。

(一)并列式逻辑链:剖析概念内涵,逐一呈现

概念是一种抽象的表达,体现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往往由词或词组来描述,如“女排精神”等。上文的作文中提及的“塞罕坝精神”包括“科学创新”与“敬业奉献”。其实,“塞罕坝精神”还包括三代人自主创业、成就奇迹等方面。学生可依据“塞罕坝精神”的内涵,联系其时代作用,确定以下三个分论点:

新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塞罕坝人的科技创新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全力奔跑。

时代浪潮滚滚翻涌,科技创新无疑是其间最夺目的浪花。昔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富而不强,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蚕食鲸吞;享誉世界百年的柯达公司,在数码帝国的洪流冲击下,早已寂寂无闻……科技是国家强盛的支柱,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以科学创新的“塞罕坝精神”为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必将在高速发展的跑道上风驰电掣。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塞罕坝人的敬业奉献精神鼓舞中华儿女一往无前。

无奋斗,不青春,我们青年一代在塞罕坝人敬业奉献精神的指引下,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只要十四万万中华同胞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开拓出新天地,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中华巨龙复苏腾飞之势必将不可阻挡。

新时代是呼唤奇迹的时代,塞罕坝人的自主创业精神引导我们创造一个个新的“塞罕坝”!

当今世界,局势仍不稳定,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筑贸易壁垒,企图封锁、打压中国,但我们秉承“塞罕坝”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开拓进取,必将冲破囚笼与束缚,创造一个个“塞罕坝式”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围绕“新时代”,依据“塞罕坝精神”,着眼于“奋斗”“创新”“创造奇迹”,三个分论点指向明确,并列有序,逻辑严密,有力回应了“怎么办”的问题。

按照并列关系分解概念的外延或内涵,我们可以轻松建构“三分论点”,如图:

例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文明的韧性”,我们可将“韧性”的内涵分解为以下三个部分:

(二)层进式逻辑链:论述意义,逐步推进

着力论述“怎么办”之后,学生写作时可陈述具体措施,或着力于表述具体措施的作用,将其作用连缀成线,建构层进式的逻辑链。如写传承“女排精神”的作文的本论部分:

以拼搏之躯托举梦想。“哪怕你连一个球都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昔日女排的话语犹在耳畔;“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今天女排写下的精神。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拼搏,才弥足珍贵。一路走来,不松懈、不放弃,顽强拼搏的毅力支撑着她们一往无前。新时代,唯奋斗者进,唯拼搏者强。女排的拼搏精神带领我们奔向远方,将梦想变成现实。

以团结之力创造奇迹。女排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集体。团结是女排的代名词。团结在新时代愈发耀眼夺目。塞罕坝,三代人,一片树林——没有大家的团结奋斗,哪里来的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呢?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有这“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信念,没有百折不挠、万众一心的气魄,哪能有灾后迅速恢复生活的奇迹呢?

以爱国之心腾飞中华。“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郎平的这句话引得多少网友含泪转发。女排队员们热爱祖国,奋力拼搏,在国际赛场上留下了中国奋进的印记。女排所传播的爱国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接棒传递。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新时代的我们,是传承女排精神的主力军,让我们以爱国之心,助中华巨龙腾飞!

“拼搏”“团结”“爱国”是“女排精神”的具体内涵,“托举梦想”“创造奇迹”“腾飞中华”是传承“女排精神”的意义,这三种意义由实施方法、实施过程到目标实现,体现了由过程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构成层进式逻辑链,体现了学生写作思维的顺畅和说理的层层深入。

建构层进式逻辑链可将主体部分“怎么办”分解为三个部分,从而体现问题由开始(点)到结果(面)的发展过程,如图:

例如,可将劳动对青年发展的作用分解成层进式的三个部分:

(三)层次分明的时间链:追溯历史背景,延展向前

空间、时间的内部具有一定的组织顺序,可以形成明晰的逻辑链,但空间链一般用在说明文中,议论文中用得较多的是时间链。如:

忆往昔,“铁人”担起卫国大任!

犹记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国力尚弱。西方舆论大肆宣扬“中国无油论”,一批批石油工人挺身而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以坚忍不拔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超乎想象的努力,成功开发出大庆等多个油田,彻底粉碎西方谣言。他们担起了那个时代的卫国大任,是当之无愧的“铁人”!

看今朝,“铁人”扛起崛起担当!

七十年白驹过隙,但“铁人精神”并未远去。飞机制造师胡双钱经手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突破极限精度,为火箭铸“心”;特高压检修工王进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高压、特高压,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万家灯火;机修钳工王树军临危请命,打造重型发动机“中国心”,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他们是模范,是高标,是当代“铁人”。祖国之崛起,当代“铁人”功不可没!

展明日,“铁人”担起复兴重责!

七十年风霜之后,中国迈入发展新阶段,民族复兴之责,不在他人而在我们。同学们,有想过成为新时代的“铁人”吗?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努力即是“铁人”模样。这样的“铁人”,你我皆行!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用“铁人精神”充实自己,我们就是未来的“铁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当然由我们这些“铁人”的铁肩担当。

“忆往昔”“看今朝”“展明日”,时间由前到后有序推进,建构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逻辑链,从而使历史人物、当代青年,往昔担当、未来使命有序呈现。

时间链的范式大多是溯古视今、展望未来,如图:

例如,可将“劳动”的意义按时间先后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四)由分而总的逻辑链:从两方面分述,再合二为一

由分而总、由总而分是常见的结构模式。如论述传承“塞罕坝精神”可先概述“塞罕坝精神”,指出其包括“科学创新”“敬业奉献”,再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建构由总到分的逻辑链。如此论述,思路清晰有序,操作难度不大,但落于窠臼、难出新意。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由分到总的逻辑链进行论述。下面的写法可资借鉴:

若无科学创新,何以致远?

当今时代,5G方兴未艾,若想在5G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量子通信、青蒿素、月球背面登陆……我国的科技成就令世界惊叹。然而,“红芯”闹剧、中兴事件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明显不足,我们迫切需要科学创新,我们渴望成为科技强国,我们希望不再受制于人。

若少敬业奉献,何以夯实基础?

德国制造一直让世人称赞,为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35”计划已启动,前进途中,敬业奉献精神不可或缺。火箭铸“心”师、故宫文物修复人,他们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工匠”,他们是敬业奉献精神最好的标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这难道不是对敬业奉献的最好诠释吗?这难道不是为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夯实了基础吗?

唯有创新能致远,最是奉献可长行。

正是因为屠呦呦的敬业奉献,传统中医药得以焕发生机;正是因为海思员工的科学创新,中国有了自己的“鸿蒙”。科学创新与敬业奉献是复兴之路不可或缺的条件,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我们的复兴之舟都难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远航。今天,我们接过这精神火炬,向前奔跑。传承“塞罕坝精神”,以敬业奉献为基,以科学创新为柱,方能致远。

三个分论点构成了由分到总的逻辑链。先分后总,由局部而整体,使读者的认识逐渐丰满而完整,如入幽境寻胜,步步觅芳,渐入佳境,最终豁然开朗。

由分而总的逻辑链按照由部分而整体的认知规律,将阐述的中心先分为两个部分,再合二为一整体阐述,其思维路径如图:

例如,2019年全国卷Ⅲ优秀作文《桃李蹊成,寸草春晖》将“看”先切片成两个部分,再合二为一:

两个分述点既可以性质相同,又可以性质相异。如阐述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可拆解为“保护”与“开放”,这两种态度相互对立,先谈“保护”,再谈“开放”,最后论述“保护”与“开放”二者的平衡,文章的主体部分就具有强烈的思辨性。

猜你喜欢

铁人塞罕坝女排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