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多元历史形态下社区菜市场空间的演变与设计

2020-11-13任文东代安然

艺术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菜市场居民空间

任文东 代安然

一、研究背景、概念阐释及文献梳理

1、研究背景

大连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且根基深厚的殖民城市,是唯一一座由殖民者完整规划且顺利实施的中国近代城市,最能代表近代沿海发达城市建设的成就①。近代大连的城市形态呈“西方巴洛克风格城市+殖民地区划理论城市”的二元空间结构。2019年为大连建市120周年,研究市井气息浓厚且能够代表城市性格的菜市场空间的演变特征,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2、概念阐释

“多元”概念具有两个角度的含义:一是建筑学,建筑设计的尺度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建筑文化来源是多元的,是历史过程造就了建筑要素的多元融合;二是社会学,和谐社会角度下人与人平等所呈现出的居住区内菜市场空间为居民所提供的生活状态的多元。

“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1887年提出,其基础是由“本质意志”所构成的富有人情味的地方性社会。在我国,一般指 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的地域范围,如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菜市场”(农贸市场)概念最早源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②最早可循的“市”,其设立条件十分考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集市贸易发展越来越好,但过去居住区的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其建设因素,甚至在公共建筑项目和定额指标中也未见被列入。后由于居民需求,菜市场以未经规划的面貌存在于小区中,并服务于居民。2004年 “农改超”计划正式展开,随后逐步出现各类新形式业态,更符合当代居民追求便捷、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求。

3、文献梳理

图1:大连城市结构示意图

国内菜市场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定位、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及社区层面这四个方面。首先,王宇实(2017)从城市区域布局角度分析菜市场的区位布局因素,并总结规律提出了人性化空间设计的策略③。其次,邢诚(2012)探讨传统菜市场规划是否能承担城市发展和复兴的“催化剂”任务,并为其改造提供了新思路④。而盛强(2016)进行实地调研,对北京菜市场的规模和位置空间分布进行了整合与分析,认为菜市场规模与道路交通等级和拓扑空间的连接具有明确关系,而且所连接市场的稳定性随尺度的增多而递增⑤。再次,胡双婧(2014)以旧城背景看当代发展,以空间精细化设计与提升建筑空间品质为落脚点,提出了旧城菜市场发展及建筑空间改造的建议⑥。最后,张皓智(2018)总结社区菜市场的共性特征,并将其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触媒,从而归纳、总结出了菜市场设计的方法⑦。

笔者认为既有研究有两点不足:其一,菜市场不能脱离社区概念而独立存在;其二,居民的使用需求应作为设计考虑的首要因素,改造不应仅停留在对物质空间简单的装饰,应避免过于表面化而忽视对社会因素及实践层面的探索。

国外研究者Helen Tangires(2008)提出对传统菜市场的保留是地域文化传承进程中极其重要的角色⑧。Ebru FiridinÖzgür(2013)强调复兴改造后的市场应具备多元复合功能,同时设计公众参与建设市场、树立公众对于旧城市场的保护意识⑨。一方面市场空间催生了居民生活形式的多样性,而多元发展又反向促进了当地市场的发展,使菜市场保持着为城市生活持续输出动力的功能。相较国内,其更注重居民参与的形式,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地域意识与归属感,使菜市场的复兴过程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另一方面,菜市场从单一到多元功能的迈进,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

二、近现代大连老城社区菜市场的形成与演变(120年)

大连的城市规划经历过三个重要阶段,即俄据规划时期、日据规划时期、新中国建设至21世纪现代历史文化城市规划时期。通过时间序列梳理其形成与演变进程,能反应出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菜市场空间所发挥的长远意义。

1、城市发展第一阶段—俄据时期(1899~ 1904)

沙俄萨哈洛夫对达里尼市(大连市的前身)的第一份规划,具有分区规划的特征,将市区分为欧洲人区、中国人区和市政区,各区的使用功能与地块命名相一致。且分区建有大市场与中国市场,是大连市可追溯的人为规划出的最早市场。两个市场各自处于其所在区域的核心位置,为市民的商业消费提供便利,保证市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体现了殖民者对城市的分区控制以及区别服务的规划理念(图1)。

沙俄第二份规划是由斯科里莫夫斯基作出的具有历史性的城市形象整体规划。规划首先确定了城市核心广场—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第一份规划大市场),该位置建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奠定了大连城市的整体基调。广场布局数量的多寡也可视为各区差异性服务的表现(图2)。

在欧洲区内,市场不再是核心,名称由“大市场”改为“欧洲市场”。欧洲集市宽149.1米,长213米,呈规则矩形。最初是露天市场的形式,四周配有仓库供商贩临时使用。后增设一栋楼,中间以两个“H”形排列的架构连接,能容纳多达360个摊位⑩。中国人区的中心市场,位于中心位置。由于中国人区道路较为平坦,传统的中国式中轴线对称排列布局,更合理且方便实用。市场被设计为菱形,其他街区以它为核心点依次向外有规律排开。中国人区的布局结构略显保守与固化,更具传统性,具有历史意义。但相较于欧洲市场所展开的具体规划而言,中国市场依旧只是选址与外形的设计,未见进一步的详细规划。

在沙俄的两次规划中分别设有两个集市类市场,欧洲集市由最初的位于区域中心改为区域边缘,而中国人市场则一直位于中国人居住区的核心位置。二者共同显示出以功能为导向的趋势,同样具备作为交通枢纽的意义。

2、城市发展第二阶段—日据时期(1905~1945)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将“达里尼”改为“大连”⑪,并接棒沙俄正在进行的城市设计,成为继续进行大连城市规划的建设实践者。

日据时期大连的商业具有殖民地商业的特点,华商与外商的差异是造成经商区位条件与经营状况不同的决定性因素。二者的差异对比鲜明:如繁华商业区与无人问津的街巷,人流鼎盛的菜市场与羊肠小路中的集市。

(1)日本军政与民政初期:①信浓町市场(后称常盘桥市场,今大连商场的前身),1905年8月建立,位于大连站前至胜利桥南一带,是市内最繁华的地区。市场以售卖副食品、日本产品为主,兼营日用百货。市场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在大连水产品市场中已占有相当地位,售卖品种最多可达250种左右。且购物环境良好,配套设施现代化,广受市民欢迎⑫。②小岗子市场(今西岗区长江路512号,西岗市场),1909年2月成立,占地面积1929坪(约为6377平方米),店铺面积150坪(约为496平方米),设有26家商铺⑬。它是可追溯的大连最早初具分区(社区)服务意义的市场,其服务人群与辐射半径基本覆盖了中国人居住区,具有地域特点。它的建立为该区居民增添了生活幸福感与地区归属感。③山县通市场(今中山区福寿街43号),1914年1月建成,占地面积3876坪(约为12516平方米),设有12家商户。它的名字是旅大殖民当局为纪念军阀山县有朋大将而来,在多以市场所在街道命名的市场中独树一帜,凸显了其纪念价值。市场附近居民住宅较少,由日商银行、商店等围绕周边,导致人流量较少,是同期市场中经营状况最不乐观的。

(2)1919年城市区域扩张发展规划时期:④露天市场,1918年前后建成,由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与归国定居的清肃亲王善耆,经大连殖民当局协商后,用小岗桥立町8、10、12、14号四块地皮共同建成。露天市场因其交易基本处在室外空地而得名,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市场。据1942年的市场单位统计表,在属于五大行业之一的物品贩卖业中“食品杂货与水果”的商户数量分别是25户与5户,而市场内共计493户,二者合计占比只有6.1%。在露天市场内并没有单独划分售卖农产品的区域⑭。

图2:1899 年达里尼港城规划示意图 (明确标记商业区、欧洲市场位置)

图3:六个历史菜市场图

(3)30年代综合规划建设时期:⑤千代田市场(今寺儿沟春和街道地区),1921年5月建立,位于寺儿沟中国居民区的中心。虽起初店铺数量仅为13户,但发展至30年代中期,则增加到了24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只1户为日商。

(4)1941年实行的关东州规划时期:日本当局加强了对大连的商业控制,其多以“商业组合”形式存在⑮。菜市场在此过程中经营形式也越来越趋于“日化”(图 3)。

3、城市发展第三阶段—建国至今(1945~ 2019)

图4:大连历史菜市场一览表图

(1)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计划经济城市整体空间重构时期(1945~1977):1949年8月,市内共有公立市场18处,28处露天市场被拆除。1958年大连商业发展总水平不低,副食品类经营服务网点的用地面积少,经营比重大,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主力军。

(2)改革开放至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外部空间高速拓展时期(1978~2000):1979年至1994年,大连市市场建设投资额高达8.46亿元,总建筑面积157.5万平方米。其中顶棚式市场建成144座、大厅式市场89座、楼层式市场38座⑯。①长兴街农贸市场(沙河口区西安路沿街),市场日平均客流量3万多人,峰值可达10万人以上。1989年农产品成交量达到122万公斤,年交易额319万左右。②荣盛街农贸市场,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它是市内最大的农贸市场,与省内外30个左右的信息点相互联结,进行有效的市场经营和物资的相互补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市内农贸市场的核心作用。1994年全市副食品销售量的80%左右都被各大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所承包⑰。

(3)21世纪经济发展、城市存量空间增长时期(2001~2019):菜市场的一部分逐渐被其他新兴业态所同化或取代,剩下的传统菜市场基本改头换面或搬迁,但依旧坚守其位,是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须。

(4)大连老城区菜市场的现状—被规划遗忘的“社区菜市场”

菜市场是农村与城市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据点,其形成与发展搭建起农村与城市之间沟通的桥梁。长久以来对于历史菜市场空间建设的忽视,是造成社区老化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历史菜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类与考察,根据梳理出的八个市场调研结果,对这些社区菜市场的创建时间、类型、历史、规模、名称变化、市场现状、所属行政区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图4)。

从有迹可循的八个菜市场区位分布图可以看出(图5),其较为分散地分布在老城区中。被规划遗忘的大连老城区菜市场呈现出四个特点:其一,历史菜市场的地点发生变化,其与其它商业形式相结合而演变为现代化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但其所在社区繁华历史商业街的经营现状却每况愈下;其二,历史菜市场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随着城市对其社区的规划而一并被墙体围住,不再营业、等待更新;其三,历史菜市场地块功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历史地点已被改建为住宅区,在社区的小型商业业态中未见历史菜市场的印记;其四,历史菜市场建筑职能的延续,通常伴有社区范围内的搬迁现象,虽面临新型业态的冲击,但居民缘好、回头客多、经营现状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趋势。

三、多元历史菜市场演变下当代菜市场设计的发展趋势

1、传统思维与当代手段的共生

菜市场虽不再是居民快节奏生活的最优选择,但不会消失,而会披上时代的外衣,运用信息时代与创新科技所带来的优势,更新改造后长久地存在于生活中,并为社区居民服务。但菜市场的未来发展将会区别于冷酷的模式化超市、无人超市等形式,而继续以人情味为招牌,运用新兴科技手段找回居民对菜市场长久以来的记忆。

2、社区层面的菜市场为主要发展模式

菜市场扎根于城市生活中的基本单元(社区),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居民核心需求的表现。未来菜市场将不是与市中心的核心商圈或次商圈等圈层结构商业的竞争,而将会是踏实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一份子。这就意味着,菜市场空间的设计将更加符合不同社区的功能定位,而产生以社区地域、文化、居民的邻里需求为导向所建立的多元化功能复合型菜市场。同时将承担起营造居民幸福感和美好人居社区的新要求。而在微观层面要想作出突破性的进展,将要求未来的社区菜市场能踏实地对每一份新鲜食材负责,让以社区居民为主的顾客放心。

3、面对非常态危机情况下的转型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COVID-2019疫情的发生,让学术界将眼光延伸至最为基础的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上面。菜市场以往经营的常规状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显得有点儿措手不及。2020年2月7日~2月14日,笔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络问卷调查,对大连市七区两市一县的居民作防疫期间社区菜市场的调查问卷,回收100份。笔者发现,居民对于菜市场建设参与的态度是积极的,疫情期间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体表现为,菜市场的正常运行可以给社区居民提供心理上的安慰(满意度高达92%),可以使居民感到放松(满意度达79%)。问卷反应高达85%的居民希望菜市场为避免拥挤而进行时间段分流,应以购菜花费时间在11~30分钟的人占比68%来进行综合考虑。居民希望菜市场的防疫措施能满足两点:一是能获取安全信息,二是能保证人员安全(避免行为接触)。如希望菜市场的通道(摊位与摊位之间)范围扩大的居民占比84%;社区作为此次疫情的重要防控单位,74%的居民希望社区参与菜市场管理;而对于小区进行蔬菜团购的态度基本持平:49%对51%,前者希望后者不希望。

图5:2019年八个历史菜市场区位分布图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未来菜市场的发展与设计应解决很多存在已久的问题,如:菜市场环境的整洁程度、管理的整合程度、供菜系统的高效集约化、物流配送系统的城乡对口支援,以及菜市场向社区居民需求的靠拢等。综上所述,在非常规状态下,菜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提升,这里指的突发事件不仅是对突发疫情的应对,还包括反恐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突发火宅事件等。菜市场应更多地考虑安全预案,从根源上预防公共突发事件对市场经营状况的影响,维护市场经营的可持续性,并充分激发菜市场的“自愈”能力,对社区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菜市场转向超市化的优势

在模式方面,超市比菜市场更加标准化,如规模相对整合、经营型态的一致性、室内空间标准化布置、污染物排放的流程更加高效,以及摊位构造的布局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等。在服务人群方面,超市人群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意识较为信息化且追求方便的服务形式,食品安全健康是其基础需求,而进口食品或稀缺食物品种则是进阶要求;菜市场人群则较为固定,熟悉感与人情味相比超市的模块化成为其极大优势。在商品来源方面,超市渠道较为固定,食材运输过程安全化、集约化,能实现批量管理及运输;而菜市场则可以遇到极为难见的食材,是一些未被吸纳到超市供菜系统中的菜农所提供。菜市场向超市方向转型,将是优势的扩大化进程。

四、当代社区菜市场的创新设计

图6:枫林社区菜市场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功能分区平面图、建筑流线平面图

图7:枫林社区菜市场剖面图

图8:枫林社区菜市场建筑效果图

对于老旧社区菜市场空间的创新设计,可以带动整个社区的发展并为社区赋予新的活力。我们的设计项目选址于大连市中山区桂林街道枫林社区,此社区在大连极具代表性,其特点有两个之最:辖区面积最小,总户数最少;四个较多:残疾人口较多,老旧楼房较多,外来人口较多,困难群体较多。该社区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较大,如南山首府小区房价在3万元每平方米左右,户型200平方米以上,是大连市内的高档小区;而困难群体的住房面积平均却在20~30平方米左右,社区位于山上(南山),出行较困难,辖区内未设菜市场。

1、彰显地域文化特征的设计原则

这样的设计原则不单单表现在将城市元素具象运用在建筑外观方面⑱,更深层次的理解应为如何设计才能让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城市肌理协调呼应,换言之,即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完整性。考虑到建筑物与社区的关系,菜市场空间作为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充当多种角色,如交通枢纽、社区活动站、老年人聚集地等。该建筑平面选取与社区同名的枫叶元素,枫叶如同南山隧道穿过气象山一般,穿过不规则的菜市场,而与室外交互的中庭空间成为该设计的亮点。将建筑镶嵌于既有的地形之上,是创造培育具有地域生命力建筑的一种过程,在社区中具体化了一块公共场所,并唤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有人气是地域文化彰显的最重要的标志。

2、连续有机的空间布局

连续有机的空间布局通过内部的双向流线体现出有序的趣味与节奏感,符合居民对菜市场的审美惯性,避免了受“形式本位”意识的干扰,因为建筑物的真正内涵绝不止于建筑形式的简单表达。设计剖面图呈现了一个连续有机的菜市场货运及经营贸易体系,从西向东依次为菜市场自由贸易区、菜市场中庭(外、内)、小型货运区、大型农贸卸货区,直达室外停车场,更大程度地满足了菜市场与电商合作进行配送、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时代功能。

3、“延展性”菜市场空间设计理念

设计平面构成中的中庭是整体设计理念的精华所在,在这一构成中其形式理念被大胆提升,建筑空间中的中庭相当于我国传统居住空间中的庭院,庭院为户与户之间提供充满生命力的绿化空间。中庭的划分,强化了空间的延展性设计理念。在尽可能拓宽室内空间可利用率的基础之上,通过延展纵向空间布局的设计手法来达到聚合室内空间功能的作用,延展是某种意义上的反向聚合。设计中北南方向分设六个出入口,两个主入口1、2紧邻交通主干路;而其余次入口与室外停车场连接。优势在于,延续的沿街立面凸显周边交通道路的延展性,而非打破既有的秩序成为流畅交通系统的阻碍。内部的延展性更多地体现在空间不会被多余的隔墙阻断,空间的灵活性能够充分表达,采光面所受到的制约也随之减少了。

4、菜市场空间形态的时代性重生

设计利用玻璃外形增加空间可识别性,具备公开共享而又充满社区安全感的特质,与周边的绿意环境一同营造出一个内外交融的时代性社区公共消费空间。售卖区的木制货架给人带来的温暖感受,与其外建筑的方格网玻璃幕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更可看作是一种“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在菜市场内部空间的共生。

5、菜市场内部空间的多元灵活性

图9:枫林社区菜市场内部水果售卖区效果图

图10:枫林社区菜市场中庭空间效果图

图11:枫林社区菜市场内部蔬菜售卖区效果图

内部空间的安排不是简单地将货品摆放或堆叠在划定好的地块之中,而是在总结充分调研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内容的先有服务人群功能定位再有设计理念的考虑,这样该设计便更好地回应了所属社区发展的需求。市场提供加工、半加工、堂食、外带、外卖等新式服务,不定期举行促销、满赠、抽奖等活动,为不同消费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露天中庭区域良好的采光使菜市场充满了活力。透过网格状玻璃投射下来的自然光线,成为该社区菜市场不可多得的最好光源,光线下的食材新鲜、饱满,也表达了居民对于菜市场的期望—公开、透明、为百姓生活服务(图6~11)。

五、结论

1、大连多元历史形态下社区菜市场空间被规划所遗忘的现象已十分显著,且始终延续分区而设的居住区服务特点。

2、大连城市发展到第三阶段,社区菜市场空间的演变现状分化现象十分显著,并呈现出四方面特征:(1)历史市场演变为现代化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显著,但其所在社区的繁华历史商业街经营现状却每况愈下;(2)历史菜市场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停业待更新;(3)历史菜市场地块使用功能发生根本性改变;(4)历史菜市场的建筑职能得以延续,经营现状呈现出平稳发展的向好趋势。

3、社区菜市场空间的发展趋势:传统思维与当代手段共生、社区层面的菜市场为主要发展模式、面对非常态危机情况下的转型、菜市场的超市化。

4、对菜市场进行创新设计的探索:(1)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设计原则;(2)连续有机的空间布局;(3)“延展性”菜市场空间设计理念;(4)菜市场空间形态的时代性重生;(5)菜市场内部空间的多元灵活性。

注释:

① 刘泉、梁江:《近代东北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元素》,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35页。

② 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65页。

③ 王宇实:《成都旧城更新下的社区菜市场空间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76-107页。

④ 邢诚:《传统菜市场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56-72页。

⑤ 盛强:《菜市场的等级与路网层级结构—对北京三环内菜市场的空间句法分析》,《华中建筑》,2016年,第20-25页。

⑥ 胡双婧:《当代北京旧城菜市场空间研究》,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07-129页。

⑦ 张皓智:《成都市社区菜市场空间活力设计研究》,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83页。

⑧ (美)Tangires,Helen,Public Markets,2008,PP.256-320.

⑨ (土)FiridinÖzgür, Ebru, Urban design projects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 The Kadıköy Old Market Area Revitalization Project and the Kartal Industrial Area Regeneration Project,Cities, 2013, PP. 208-219.

⑩ 蒋耀辉:《大连开埠建市》,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年,第121-326页。

⑪ 同注⑩,第236页。

⑫ 同注⑩,第237-246页。

⑬ 郭铁桩:《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四十年史》(上、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第454页。

⑭ 同注⑬,第977-982页。

⑮ 同注⑬,第430-458页。

⑯ 王会全:《大连五十年》,大连:大连出版社,1995年,第311页。

⑰ 同注⑯,第309-311页。

⑱ 任文东:《室内设计创新思维与表达》,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02页。

猜你喜欢

菜市场居民空间
石器时代的居民
空间是什么?
成都最生活——逛菜市场
创享空间
热闹的菜场
买菜记
菜市场的早晨
高台居民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