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血液滤过对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并发症的影响

2020-11-11陈国星姬明珠

大医生 2020年9期
关键词:肾衰竭连续性肾功能

陈国星 姬明珠

(1.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2.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

肾衰竭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威胁,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肾脏移植以及血液透析,前者需要有合适的肾脏来源且患者要承担极大的经济负担[1]。血液透析治疗根据其治疗方式可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通过治疗排泄体内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研究提示肾衰竭患者应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方案虽然能够排出体内的多余废物,但并不能有效保障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且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2]。临床急救医学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而在逐渐得到完善,近年来通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来控制肾衰竭病情恶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有效保护肾功能,并对血液透析引发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本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60 例确诊为肾衰竭患者为例,旨在观察分析连续性血液透析对于肾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月收治确诊为肾衰竭患者60 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0 例)。本研究经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21 ~57 岁,平均年龄(44.56±5.13)岁;平均血压(73.91±11.32)mm Hg;平均心率(113.56±23.59)次/分。观察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4例;年龄 22 ~58 岁,平均年龄(45.13±6.14)岁;平均血压(73.65±11.51)mm Hg;平均心率(114.13±21.51)次 /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 ~60 岁间;②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测指标数据均与《肾脏病学》[4]中关于肾衰竭诊断相关内容相符合;③经肾内科医生确认可通过血液透析方案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①合并重要脏器(心、肝、肺)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②自身存在有免疫功能障碍;③凝血功能存在异常;④有精神、交流、认知障碍等导致治疗依从性偏差;⑤曾有肾移植手术治疗;⑥在本次研究前2 周患者接受激素或者细胞毒药物治疗;⑦患者或者其家属明确表示拒绝配合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方案治疗,所用仪器产自德国,型号为F60 聚砜膜透析器,选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速设置为每分钟500 mL,血流量0.25 ~0.30 L/min,低分子肝素抗凝,根据体重增长情况,设置脱水量,透析时间4 ~5 h,每间隔1 天进行1 次透析。

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血液透析方案治疗,所用仪器产自德国,型号为AV600 聚砜膜血滤器,产自美国的Bater 公司的BM25 型床旁血滤操作系统。选择患者左股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血滤时间每次为8 h,每天透析血滤1 次,血流速度设置为每分钟280 mL。置管液流速约70 mL/min,采用置换液后稀释方式,根据患者体重情况,设置脱水量。在此期间要对患者应用抗凝剂,根据ACT 结果决定首次肝素使用剂量,并给予肝素6 mg/h 持续泵入,每隔1 h 监测1 次ACT,根据ACT 结果调整肝素泵入量,提前半小时停肝素泵。需连续治疗14 天。两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期间均需要接受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

1.4 观察指标

在疗程后对两种血液透析治疗方案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内容包括平均动脉压及心脏指数,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在疗程后对两种血液透析治疗方案下患者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内容包括血肌酐、尿素氮以及C 反应蛋白,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在疗程后对患者进行平均2 周时间随访,记录两种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

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如平均动脉压及心脏指数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种血液透析方案下肾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种血液透析方案下肾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平均动脉压(mm Hg) 心脏指数(L/min2)对照组 30 63.23±4.90 4.15±1.29观察组 30 69.01±3.25* 4.89±1.12*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以及C 反应蛋白等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种血液透析方案下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种血液透析方案下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n) 血肌酐(umol/L) 尿素氮(mmol/L) C反应蛋白(mg/L)对照组(30) 478.55±76.29 30.25±10.21 36.21±6.20观察组(30) 356.21±65.20* 17.23±9.23* 16.23±1.4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例数有13.33%(低血压3 例,心率失常1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血压6 例,心率失常4 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目前,肾衰竭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为血液透析,但肾衰竭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会合并有其它器官或者功能方面的障碍性疾病,且病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加快人体高分解代谢的速度,对于患者预后可能造成负面影响[6]。当前临床对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自动腹膜透析以及持续性血液透析,而后者在临床对于肾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验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案是在传统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于肾衰竭患者病情控制甚至发挥了里程碑的作用[7]。

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的关键在于创造了一条高效的血管回路,确保人体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避免了血容量的明显波动,降低因为血流不稳定所导致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受损状态[8],对机体酸中毒情况进行纠正,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控制氮质血症,使得肾脏微循环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而肾脏分泌出来的肾素相关激素则有可能会导致血压提升,降低低血压事件发生概率,并使得MAP 升高。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能够通过持续性过滤的作用将体内的尿素氮、肌酐等废物排除,缓解了毒素对于患者心脏、肺等重要脏器组织的伤害,减慢心率。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会产生较大的置换液量[9],将大分子炎性介质过滤掉,从而改善了炎性反应的负面损害效果,保持体内的生理环境能够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这能够预防或者缓解心脏受损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其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等改善所得评价显著优于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提示了相对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于肾衰竭患者更有利于保持肾脏血液的循环,加快肾功能恢复速度,促进肾素激素分泌,平均动脉压指标得以升高,将存在于体内过多的尿素氮、肌酐等废物清除,缓解器官组织受损[10]。

在重症监护室当中常用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指标来评价危重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和预后质量,所得评价分数越高提示病死的风险就越高。重症肾衰竭患者体内一般储存有大量的氮类代谢废物,长时间刺激机体后产生恶心呕吐、心率加快都能够中毒不良反应,有研究对收治肾衰竭患者应用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量表进行评价,提示在接受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后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得到有效清除,肾小球、肾小管在滤过和重吸收方面有所恢复,尿量也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能够让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在稳定状态,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的并发症也相对较低,说明了该治疗方案在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的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对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相对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措施,对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等有积极改善效果,且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相对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肾衰竭连续性肾功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膳食营养护理与要点分析
肾衰竭血透能活多久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