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研究

2020-11-10崔尧夫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贫困治理西部地区农村

[摘要]目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复杂的致贫原因、自身能力的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都给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治理带来了阻碍和挑战,妥善解决以上问题既是脱贫攻坚战役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拓宽贫困治理理念,完善贫困识别机制,创新增收模式,弥补自身能力不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就成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贫困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既是脱贫攻坚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涓滴效应”使得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大获成功。然而,经济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那就是人口老年化问题。与此同时,我国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时期,老年贫困人口已经成为了贫困的主体,占贫困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而较之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致贫原因更复杂,脱贫成本更高,脱贫效率更低。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老年贫困问题已经变成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因此,在乡村振兴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双重背景下,如何缓解和消除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问题不仅成为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能否啃下脱贫攻坚战役这块硬骨头的关键因素。

2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由来及特征

2.1相关文献梳理

何为贫困,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英国经济学家朗特里(1901)认为,贫困就是总收入水平不足以获得仅仅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包括食物、房租和其他项目等。阿玛蒂亚·森(2001)认为所谓贫困其实就是相关能力的缺失,例如缺失工作的能力,缺失接受教育的能力等。除此之外,贫困还可分为广义贫困和相对贫困,主观贫困和客观贫困等。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一个特殊的贫困群体已经形成,即老年贫困人口,其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更为显著。于学军(2003)根据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4600万老年贫困人口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就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三。杨立雄(2011)通过使用最低生活保障和“1天1美元”两个标准估算了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及老年贫困人口的规模,他推测我国老年贫困人口总规模大约在1800万人,而农村老年贫困人口规模就高达1400万。

可以发现,尽管由于测算方法的不同导致测算出来的结果存在差异,但数据所表现出来的趋势较为一致,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成为我国贫困人口的主体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姚玉祥(2019)在分析我国老年贫困的特征中指出,无论是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还是老年贫困人口规模都表现为东、中、西部逐渐递增的空间格局。

2.2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特征

2.2.1年龄特征。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人口作为我国当前贫困群体中的主体,首要的一大特征就是年龄,详细的说就是农村老年人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其老年贫困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也就是说,在农村贫困老年人群体中年龄越大的越容易陷入贫困。

2.2.2性别特征。在农村老年贫困群体中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女性群体,在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使得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逐渐呈现女性化这一特征。而由于阶段性历史的影响,当前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最为突出和严重。

2.2.3文化程度特征。当前我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多属于收入贫困,而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直接也影响着他们的收入水平。通常来说,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那么他获得收入的渠道就会得到拓宽,获得收入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陷入贫困的概率就会降低。

3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

首先是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致贫原因复杂,贫困治理理念单一。长期以来,我国针对老年贫困的治理还仅局限于收入贫困这个层面,还没有对老年人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的识别,因此导致了针对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贫困治理呈现低效状态。

其次是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人口自身能力不足,增收困难。老年贫困人口与年轻人口不同,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健康状况堪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般的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等政策对该人群的适用度不高,很难达到使其增收的目的。而由于农村老年贫困人口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往往使得基层的扶贫工作者无计可施,难有作为。

最后是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分割明显。将农村地区和城镇的社会保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保障水平,两者都有着明显的差距。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老年人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正在无法避免的快速增加,然而当前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每月能领取到的养老金仅在一百元左右,作为农村老年贫困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障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贫困风险方面收效甚微。

4完善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建议

4.1拓宽贫困治理理念,完善贫困识别机制

摈弃原有单一的贫困治理理念,完善贫困的识别机制是提升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效率的关键。首先在保留“贫困线”这一标准的前提下,增加子女数量,子女就业质量,老年人健康情况和老年人心理健康情况四个影响指标,将其补充到原有的贫困识别体系中去,综合测算出老年人的贫困指数,这样可以系统而全面的反映出老年人的真实贫困程度、贫困类型以及致贫原因。其次,原有的贫困识别流程主要是“由外到内”,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对人口的贫困识别,这种方式忽视了贫困者自身的感受。因此在贫困的识别过程中可以增加“由內到外”的这一流程,让农村老年人从主观感受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贫困程度进行打分,再将两个流程所测算出来的贫困指数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贫困测算结果的科学性。

4.2创新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群体增收模式,弥补老年贫困群体自身能力不足

对比城乡老年贫困人口我们可以发现,拥有土地是农村贫困老年人口的一个巨大优势,同时也是助其脱贫的潜在有利因素。地方政府可以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上作文章,可集中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并配套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农村进行种植、养殖和相关农产品加工生产,让老年贫困群体就近就业,使他们在得到务工收入的同时也能获取土地流转所带来的收入,从而达到创新农村老年贫困群体增收模式这一目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对农村老年贫困群体开展鼓励引导工作,使其放弃原有的等、靠、要思想,积极配合并主动投入到脱贫事业中去,将扶贫工作由被动转换为主动,带领农村老年贫困群体脱贫,改善和增进农村老年贫困群体的福祉。

4.3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供给水平

要加快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公共财政对于西部地区农村的倾向力度。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可逐步缩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最低参保年限,逐渐放宽全额领取养老金的限制条件。针对老年人患病风险大,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足这一情况,建议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资源的供给力度和供给水平,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的比例,将一些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高价药物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之内,切实降低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支出,保障其不会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一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杨立雄,中国老年贫困人口规模研究[J].人口学刊,2011(04):37-45.

[4]姚玉祥,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现代经济探讨,2019(06):122-127.

[收稿日期]2020-06-11

[作者简介]崔尧夫(1995-),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反贫困。

猜你喜欢

贫困治理西部地区农村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精准扶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