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变革

2020-11-10屈琦刘薇禛平李阳

留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艺术家博物馆艺术

屈琦 刘薇禛平 李阳

艺术从业者们在灾难中寻求转机,并继续用艺术给人类带来希望。

2020年是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一年,各国经济在这场突发事件中遭受重创,艺术领域也是如此,博物馆和各大线下展览处于长期停摆状态。人们对聚集场所的担忧,可能导致重新开放以后依然无法弥补损失。但艺术行业不会因此消亡,人们越是在困境中,越需要艺术作品的引导和鼓励。艺术家们和艺术机构能否以疫情为机遇,实现自身的转型,度过危机的同时治也愈伤痛中的人类?

重创下的欧洲博物馆

严格防控中逐渐开放

欧洲的博物馆一直受到世界游客的喜爱,但即便是巴黎、阿姆斯特丹和维也纳这样的热门旅游胜地,在疫情的冲击下也难以恢复往日的生机。据欧洲博物馆组织的调查,欧洲大型博物馆机构损失了75%—80%的收入,相当于每周亏损数十万欧元。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兹表示,从3月份至今,卢浮宫已经损失了超过4000万欧元收入,预计今夏的参观人数可能只有往年的30%。

疫情不仅让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和收入减少,与博物馆相关的行业如策展、艺术家活动等也受其影响严重。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和新冠疫情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超过80%的博物馆将对博物馆项目活动进行缩减,近30%的博物馆表示将进行裁员。

为了平衡经济恢复与疫情防控,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救助措施,保证博物馆得以安全有序地开放。德国联邦政府出台“文化重启”计划,投入10亿欧元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此前的500亿欧元专项计划也将覆盖到文化艺术行业的自由职业者和小型机构;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15.7亿英镑的文化支持计划,以帮助经营困难的博物馆、剧院等文化机构;意大利文化与旅游部长达里奥·弗兰切斯基尼表示,在意大利政府通过的总额55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50亿欧元将用于文化和旅游产业,其中1亿欧元用来帮助所有的国有博物馆。

截至9月初,埃及已有29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表示,将采取一切防疫措施保证博物馆开放期间的安全,包括强化公共区域消毒、限制参观人数、缩短开放时间等。

意大利的乌菲齐美术馆馆长说:“我们从封城的第一天就开始为重新开放做准备。”该美术馆有大约1.3万平方米,经过防疫特殊布置的展览使它比很多小型博物馆更能防止病毒发生聚集传播。美术馆重新开放后,展厅每日的参观人数将从疫情前的900人次减少到450人次。另外,相較于曾在2019年一年接待了750万的游客量,意大利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罗马斗兽场重新开放后每日最多接待游客量减少到600人。

在柏林市,德国历史博物馆的入口处贴着“保持1.5米距离”的告示,并放置了酒精洗手液盒。德国的许多博物馆自重新开放以来,都必须登记游客信息,有些还禁用了语音及听筒设备。如果一名游客在展柜前近距离停留过,工作人员就会在下一名游客到来之前进行消毒。在欧洲文化博物馆,原本为增加互动而摆放的可触碰展品被封上了塑胶条,以防止参观者交叉感染。

为了保障游客安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自重新开放后,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比如实行提前预约制,每半小时只接待500名游客;11岁以上的游客参观时必须佩戴口罩;停用现金,只接受刷卡支付;关闭快餐和衣物存储服务等。卢浮宫还在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前设置标记,让参观者保持安全距离。

线下展览启动“云游”方案

艺术的“虚拟”时代到来

“疫情防控期间,对许多人来说,即使是通过虚拟游览,博物馆仍是知识和探索的源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致辞中说道。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博物馆也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方式。近来,数字博物馆、3D虚拟游览逐渐成为博物馆业的热门话题。许多博物馆进致力于推进数字化建设,希望能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大的公共教育功能。自9月6日以来,全球有16家博物馆馆长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介绍馆内的藏品与镇馆之宝,其中,陶鹰鼎、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伏羲女娲像立幅、针灸铜人、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等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量级珍藏,依托8K拍摄、5G直播、AR沉浸等技术出现在公众视野,拉开了全球博物馆“云端”接力的序幕。

欧盟负责创新、文化、教育和青年的事务专员玛丽亚·加布里埃尔认为,当前,文化遗产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德国国家旅游局官网上,“居家云游德国”栏目提供了全德数十家博物馆的虚拟服务链接。柏林佩加蒙博物馆与谷歌公司合作,推出了全天候在线展览,众多世界闻名的藏品悉数上网,运用数字技术展现1591件馆藏文物实景及介绍。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早在今年3月就发起了“在家中体验埃及”的活动,人们可以通过讲解视频参观埃及各大博物馆和考古胜地,虚拟体验埃及文化。“物理游览仍然是最好的体验,但是虚拟游览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方式。”中东考古顾问佩特拉·易卜拉欣表示,希望线上导览可以帮助到世界各地热爱埃及文化的人。

除了博物馆,许多具有互动感的线下艺术展也在全球范围内纷纷取消。艺术家们短时间内无法策划实体展览,所以开始运用VR(Visual Realtity:虚拟实景)和AR(Augmented Reality:扩增实境)技术展示、出售艺术商品,这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科技领域与艺术届合作的趋势。来自美国的艺术家“KAWS”(本名布莱恩?唐奈尔),因其巨型充气公仔作品“Companion”在各大城市的展出而声名大噪,成为了全球最受关注的波普艺术家之一。面对意外发生的肺炎疫情,奈尔与英国伦敦的艺术策展公司“AcuteArt”合作,让使用者位于指定地点下载手机程序,在屏幕中就能看见通过VR和AR技术呈现的巨型公仔,并能与之互动。此外,买家还可以用手机收藏和购买艺术品,随时随地“发现”公仔。

科技为艺术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虽然目前无法完全解决疫情导致的各种问题,但虚拟技术已经为艺术届拓展了交流作品和传递资讯的方式。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都应与时俱进,善用科技的艺术从业者更能够突破社会环境和现有技术的限制,创作出历久弥新的作品。

艺术是愈伤的良药

于灾难中重启未来

艺术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在绝境里给人生活的希望,用美好的事物唤醒低谷中沉睡的生命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人失去亲人朋友,失去得以维持生计的工作,人类在巨大的伤痛中艰难地度过了上半年。卡拉·芬德伯克是一名来自洛杉矶的艺术家,为了纪念美国所有因疫情而去世的人,她从五月开始制作不同颜色的千纸鹤。“我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悲伤,并用折纸鹤的方式去悼念。”芬德伯克说,“因为在日本,鹤是把灵魂送上天堂的传统象征。”但在五月中旬的时候,美国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八万,芬德伯克意识到可能要花二十年以上才能完成制作,她开始寻求外界帮助。随后,志愿者们每天送来几十只精致的千纸鹤,有时她甚至收到装满几百只千纸鹤的纸箱,有些纸鹤上还写了名字。现在,数以千计的纸鹤挂在芬德伯克的工作室内,作为纪念逝者的标志,提醒自己和其他美国人,无数灵魂在这场灾难中离我们远去。

小动物和人类一样,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必须居家隔离。在英国,一段沙鼠正享受专用美术馆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热传。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制片人吉尔·杨看到之后决定为自己的变色壁虎也打造一个迷你美术馆。杨用纸板箱制作了外壳,在里面摆放了宠物的日用品,并用牙签和纱线做成绳索,然后挂上用迷你画布复刻的经典艺术作品,比如《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和《维纳斯的诞生》。令人惊讶的是,壁虎“入住”迷你美术馆之后,身体出现了愉悦的物理反应——皮肤变成鲜艳的橘红色,在人类世界收到欢迎的艺术品竟然能引起宠物的共鸣。杨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并发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治愈了许多因隔离而感到苦闷的人们。“我认为爬行动物也需要艺术,这是避免无聊的有趣方式。”杨说:“疫情期间我无法出门,只好和壁虎找些乐子,因为我们一起隔离。”

在全球处于焦虑、失落情绪的大环境下,艺术从业者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让如此怪诞的时代展现出了温暖与生机。也正是这样的时代,艺术家们重新回归自然,探寻自我,在孤独与不安中继续创作,为历史记录了社会中的正能量,也让艺术作品陪我们度过艰难的时期。灾难终会结束,人类文明即将开启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艺术家博物馆艺术
博物馆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露天博物馆
爆笑街头艺术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