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研与留学两手准备特殊形势下开辟升学“双车道”

2020-11-10屈琦刘薇禛平李阳

留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升学考研研究生

屈琦 刘薇禛平 李阳

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看似是两条平行线,实则有重叠的部分与相同的前进方向。在不确定的形势下,多做一手准备,能够为自己的升学之路多上一道“保险”。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教育产生了更多的期待和需求。曾几何时,“研究生”仍是相对稀缺的人才群体;如今,研究生学历早已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选择进一步深造,攻取硕士、博士文 凭。

当走出本科阶段的校门,决定开启求学之路的新征程,你会发现面前是一条岔路——国内升学,还是国外留学?随着有深造需要的人数增多,考研与留学的抉择成为了受热议的话题。毕竟青春的时光宝贵且有限,作为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进一步深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时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于未来的职业与人生道路势必会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国家、城市、学校、专业,来走完这段学业之旅,需要全面调研、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

海外疫情严峻

留学之路倍显艰辛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留学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打击。海外疫情严峻,各国出台入境限制措施,学校普遍停止线下授课。出于安全考虑,不少身在海外的留学生选择暂时回国。对于预留学家庭来说,疫情打乱了他们原有留学计划。雅思、托福、GRE等考试在中国大陆地区场次取消,线下的学习项目难以完成。国内外疫情的威胁,都成为了留学难以抗拒的阻力。种种因素作用下,留学之路倍显艰辛。

秋季学期已经开启,情况并未好转。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难以控制,多国暴发了第二波疫情。中国留学生的热门留学目的国大都笼罩在疫情阴影里。近期,美国大学陆续开学复课,多校出现聚集性感染的情况。据统计,截至9月24日,已有超过8.8万名美国大学生感染新冠肺炎,全美有超过150所大学在秋季开学后校园确诊病例破百。英国疫情也在升温,多所高校出现新冠肺炎集中感染,格拉斯哥大学自9月开学以来至24日,已出现124例新冠确诊病例。9月以来,加拿大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迅速增加,总理特鲁多宣布加拿大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此外,法国、西班牙、德国、爱尔兰、奥地利等多国亦出现疫情加剧反弹的情况。与海外相比,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全国大中小学全面恢复了教学秩序。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国内继续学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除疫情之外,国际局势与外交关系的变化也影响着留学选择。以美国为例,美国针对中国留学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受到了阻碍。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关于中国留学生亲述遭美国海关苛刻审查之事在海内外引起热议;北德克萨斯州大学的15名中国科研人员被驱逐。此外,考虑限制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希望年底前关闭孔子学院、将13所中国大学列入“实体清单”……美国的举措使得不少人对于美国留学的前景持悲观态度,留学美国的意愿大幅下降。

国内高校竞争力增强

力争跻身世界一流

疫情与国际关系因素对留学造成冲击的同时,国内高校教育实力的上升,使得很多打算深造的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在近期发布的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成为首次进入世界前20名的亚洲大学;中国大陆有创纪录数量的6所高校进入前100名;在2020年度排名进入世界前200名的7所中国大陆高校中,85%的高校在2021年度排名中提高了名次。中国大陆高校凭借其自身实力,正在进一步跻身世界最顶尖大学的行列。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Phil Baty)表示,中国大陆挑战了西方大学在排名顶端的传统优势地位,这种积极的变化似乎将继续下去,尤其是当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时。“随着全球学生和教职工的国际流动可能减少,以及西方成熟高等教育部门或将面临的财务挑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将获得广泛优势。如果中国的本土人才留在国内,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迁往以美国和英国大学为代表的西方精英机构,那么我们将看到全球知识经济发生戏剧性的再平衡的开始。”

在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該排名中,中国大陆有6所跻身全球前100名;3所中国顶尖大学获得了其QS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相比上一年度,计入世界前1000名的中国高校又增加了9所,中国已拥有41所世界前1000名的优质大学。QS研究总监Ben Sowter表示,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结果,进一步认证了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等教育项目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中国大学在研究领域的卓越表现已经越来越毋庸置疑,而中国的大学仍然可以在更多领域变得更具竞争力。”

研究生教育改革号角吹响

近日,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动态,为有意在国内读研深造的学生下了一颗定心丸。

9月22日,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改革举措。

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数据显示,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49年的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我们还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洪大用表示,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能力、学术作风、志向追求,决定了整个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研究生教育代表的是国家最高教育水平,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大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争得一流。

出国留学优势难以取代

留学热潮不会冷却

尽管留学活动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留学作为近年来日益蓬勃的一股热潮,未必会因暂时的因素而冷却。与国内升学相比,出国留学具有的优势是难以取代的。正因如此,许多已制订留学计划的家庭不会轻易放弃原有规划。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的学术能力领先,前往这些国家的名校“取经”,能够更好地为人生“充电”,获取更多知识和能力,为国家乃至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在U.S. News、QS等各类世界大学排名中,英美高校大都占领了榜单最前端的位置,这些一流高校的学术科研水平也毫无疑问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其次,留学的意义除了获取知识,更多的是视野的拓展。来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感受不同于国内的文化氛围,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对各种问题会有全新的、更深入的理解。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世界,拥有这样的多样化视角,事业与人生的发展都会如虎添翼。

近期,Kaplan的全资子公司BridgeU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3的国际学生不会改变2020年的留学计划。BridgeU对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的潜在国际学生和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指导顾问进行了调查,并将从BridgeU大学和职业指导平台搜集到的近17000名国际高中学生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报告显示,67%的国际学生表示他们没有改变2020年的读书计划。其他33%的学生表示他们将改变计划,他们当中绝大多数(86%)仍计划就读一所国外大学,但已经改变了他们最初打算留学的国家或心仪的大学;只有3%的人决定不上大学。

在打算改变计划的人中,有42%的人选择了一个新的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在这样的转换中,损失最大的国家包括美国(下降71%)、加拿大(下降58%)和英国(下降56%)。按国家划分,留学目的地变化涨幅最大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增长167%)、印度(增长53%)、德国(增长53%)和韩国(增长52%)。

坚持留学的人,很难因暂时的变故而动摇想法。即使改变了留学目的国和学校,却不会放弃留学。在《留学》杂志第152期封面人物栏目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首席学术官曹文在专访中曾表示,“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她认为,这次疫情成为一个试金石,区分出了“真留学”和“假留学”。疫情筛掉了盲目跟风选择出国留学的人群,让真正有留学需求的人留了下来,这对国际教育从业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留学与考研殊途同归

两手准备值得一试

国内升学与国外留学的抉择,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在2020年的特殊形势下,这样的抉择摆在了更多学生面前。2020年留学形势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许还会延续至2021年。无法入境、延期入学、安全威胁……历经曲折的留学道路让无数学生倍感焦虑,对学业进度受到的严重阻挠却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2021年的准留学生来说,国内考研与国外留学进行两手准备,似乎成为了可以一试的选择。

无论是准备考研还是留学申请,都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在不确定的形势下,多一手准备,意味着多一条路可走。考研与留学看似是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实际上却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付出同样的工夫与努力,可以同时推动两条线路上的进度。只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两手准备并非不可能成功。

第一,过硬的专业水准,无论对于考研还是留学来说,都是必备的基础。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尽管考核形式不同,要求却是相通的。脚踏实地的学习与钻研,是成功升学的保障。从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刻起,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都与未来的升学之路息息相关。对于考研来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初试的专业考试成绩,每个学期的考试成绩也会成为复试录用与否的参考条件。对于留学来说,GPA是很多院校的硬性條件,本科期间取得良好的成绩,是申请成功的关键。

第二,英语水平是必须修炼的一项功力。对于留学来讲,英语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外生活,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正常生活与学习的前提,英语能力薄弱会导致在国外寸步难行。此外,从申请的角度讲,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是对英语的直接考核,GRE、GMAT等也离不开扎实的英语基础。这些标准化考试成绩同样是大多数院校提出的硬性条件。对于考研来说,英语与政治同属公共课,是几乎所有专业的初试必考科目。即使在国内读研,从事学术研究也常会需要阅读英文文献、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努力提高英语水平,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成为升学的强大助力。“背景提升”是近十年来在留学行业兴起的热门活动,指的是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提升升学“软实力”,“软实力”即指区别于GPA、标化考试成绩等“硬条件”,包括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素质和能力。在留学申请文书上,这些能力最直观的展示就是学生参加过的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科研项目、志愿活动、实习等。在名校申请竞争愈发激烈、录取率逐年降低的形势下,“软实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在考研方面,初试采用笔试形式,复试则大多是面试,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出来的个人风采会在面试中得到展示机会。一味钻研书本、忽略社会实践的学生,难免会在面试环节“发怵”。

专业实习、英语水平、实践经历,无论对于考研还是留学来说,都是重要的基础和助力。把握这些方向,能够让你的考研路与留学申请路都更加顺畅。越早着手准备、夯实基础,赢得胜券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时间临界点已经逼近,在这几个方面“临时抱佛脚”,也会取得正面的效果。

制订合理计划

全力以赴获得深造机会

每年的下半年,是本科至研究生升学准备最繁忙的时间段。从9月到年底,既是留学申请季,也是考研准备的冲刺时间段。如果想要同时准备考研与留学申请,这段时间会非常紧张忙碌。虽然时间紧迫,但只要底子扎实、认真应对、全力以赴,未尝不能收获成功。

第一步,明确目标,选择学校与专业。留学申请可以同时向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递交申请,甚至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国家的院校。不少同学都会选择“广撒网”的申请方式以提升命中率,在2020年的不确定形势下,这种申请方式成为更多同学的选择。而在国内,研究生招生考试只允许填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因此,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定最理想、最适合的院校和专业。不论是考研还是留学申请,都要在选校前做充足的功课,做出最理性的决定。

第二步,明确时间节点,制订准备计划。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申请时间不同,需要在学校官网上进行查询,了解准确的申请开放与截止时间,以及所有需要准备的材料。考研初试每年的时间固定在12月底。根據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消息,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则在12月28日进行。考研还需要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或现场确认,具体时间要求务必准确查询,以免耽误考试。学生需要结合考研与留学申请要求的时间节点,制订合理的时间计划表。

第三步,严格执行学习与申请计划。考研复习是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占据大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否则很难取得成功。留学申请所需要的语言成绩也要付出努力复习。考研的英语复习与雅思、托福复习可以相通互融。尽管题型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英语水平的考核,能够反映出真实的能力。努力扩充词汇量、大量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英语能力提升了,应付考试自然不在话下。利用假期与学习之余的时间,适当参与一些实践项目,不仅有利于调整心情、缓解压力,也能提升自己的申请“软实力”。

第四步,备齐所有的申请文书与材料,提交申请。考研的复习准备必须是“亲力亲为”的,需要沉浸式地全身心投入复习,占据更多的时间,更加考验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相比于考研,留学申请的过程并不会那样“痛苦”。如果时间与精力不够,可以把申请事宜交给可靠的留学中介机构,一位经验丰富的留学顾问能够给你提供很大的帮助,让你的准备过程更加轻松和顺利。留学申请虽然也非易事,但是借助机构与顾问的帮助,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研与留学两手准备虽然可行,但是需要学生自身的功底足够扎实,有良好的基础,且制订的准备计划合乎实际。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考研还是留学申请,归根结底都是长期的事情,不可能凭借几个月的努力一蹴而就。尽早开始准备,制订长期规划,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前进,才能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升学考研研究生
我的考研故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