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麻下B 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处理梗阻性肾积水(脓)的临床分析

2020-11-10刘战兵文少林刘建中叶正辉

江西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造瘘肾积水梗阻性

刘战兵,文少林,刘建中,叶正辉

(江西省萍乡市赣西医院泌尿外科,萍乡337019)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发病率高, 除了引起剧烈疼痛外, 还可以并发梗阻性肾积水、 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如不及时进行处理,肾积水可能会导致肾衰竭,因此,一旦出现梗塞应及时就医。 临床治疗梗阻导致肾功能障碍的常用手段为通畅引流, 通畅引流是一种合理有效控制尿路发生感染的措施,同时肾功能得到改善,术后护理也很重要。 随着B 声介入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仪器的更新换代,B 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PCN)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2]。本研究探讨局麻下B 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处理梗阻性肾积水(脓)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医院收治的梗阻性肾积水(脓)患者98 例,其中,男46例,女52 例,年龄19-81 岁,平均(49.3±4.5)岁。 身体欠佳,乏力、颜面浮肿、几乎不排尿或极少量(少于100 ml/d)或少量(尿量少于400 ml/d)等状况,入院时查尿素氮(BUN)为(7.6±1.5)mmol/L,血肌酐(SCr)为(128.1±22.1)μmol/L。所有患者B 超检查结果均提示其具有梗阻性肾积水(脓)。在B 超指示下PCN 引流肾积水(脓),一段时间身体恢复后,经造瘘管行顺行造影, 在B 超下分析发生梗阻原因及患部,手术完成后,经过治疗后患者情况全部好转。

1.2 PCN 操作方法 在B 超指示下实行PCN,患者需要侧躺或卧于病床上, 观察B 超上显示的肾脏位置、面积、集合系统等情况进行分析,选择目标肾盏 (排尿管的起始位置),B 超定位腋中线11 肋间用中心静脉穿刺包实行为穿刺,宜选用一次性产品作为手术用具。 造瘘管口径选F8~10 为宜, 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在B 超引导下可以清晰地随时观察手术情况, 避开肾脏易出血部位,防止患者因大出血出现生命危险,于肾盏中插入穿刺针,B 超影像显示针尖至其中, 拔出既有尿液流出。快速收集流出的尿液,送检及尿培养。由穿刺针孔向其中放入引导导丝,取出穿刺针,按照流程向其中置入筋膜扩张器,如皮肤过紧扩张器无法进入,用手术刀割开一点即可进入,安置造瘘管,退出引导丝, 再向肾盂内送入造瘘管可见体液流出,接置尿袋,固定造瘘管。

1.3 观察指标 手术前及术后24h 内抽取患者静脉血,观察Hb 及WBC 水平变化,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寰熙医疗,上海,型号BC-2600)检测患者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 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尿液样本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 等指标, 记录患者尿白细胞、24h 尿量、血尿胆素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3.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98 例患者于入院当日至入院后3d 内行PCN 术。 48 例手术后置尿袋中呈血性,一段时间后由血性转为清液。 2 例患者的造瘘管因血液凝固成块状使其出口呈密封状态,尿液无法排出或只能少量排出,反复冲洗仍不通畅,重新进行造瘘解决了这一问题。 术后一段时间,排尿量下降会迅猛增长然后再下降并维持正常排泄量,肾功能也会在一个月左右得到改善并稳定。 另外48 例需经造瘘管造影与输尿管插管造影可明确梗阻位置和长度。 梗阻合并者置尿袋的液体常常为脓状,较为粘稠,易发生阻塞,需经造瘘管注入一定药物进行冲洗,使其通畅,避免造成患者感染,引发其他疾病。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后,所有血液指标均发生改变,其中WBC 值(2.45±1.66)、HB 值(53.88±2.15)、血白细胞(6.7±2.3)及C-反应蛋白(6.5±2.2),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经治疗后血液指标检查比较(±s)

表1 经治疗后血液指标检查比较(±s)

血液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WBC 值(×109/L)HB 值(g/L)血白细胞(×109/L)C-反应蛋白(mg/L)6.31±1.73 114.34±3.14 16.1±3.8 98.1±18.1 2.45±1.66 53.88±2.15 6.7±2.3 6.5±2.2 19.57 26.28 20.95 49.73<0.01<0.01<0.01<0.01

2.3 患者治疗前后尿液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尿液指标均发生改变, 其中尿白细胞(405.7±61.5)个/μl、血肌酐(145.66±23.72)μmol/L、尿素氮(11.08±4.25)mmol/L 及降钙素原(0.13±0.05)ng/ml,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 尿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经治疗后尿液指标检查比较(±s)

表2 经治疗后尿液指标检查比较(±s)

尿液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尿白细胞(个/μl)24h 尿量(ml)血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降钙素原(ng/ml)405.7±61.5 721.8±110.2 470.23±38.27 14.54±5.15 0.95±0.16 38.9±6.1 1401.4±198.5 145.66±23.72 11.08±4.25 0.13±0.05 58.79 29.72 7.825 5.038 48.43<0.01<0.01<0.01<0.01<0.01

3 讨论

梗阻性肾积水(脓)患者身体状态较佳,手术风险较高,临床尽量选择解除阻塞,治疗过程中,患者常表现为腹痛、有尿意但无排泄等症状,且多合并感染、肾积脓等。 梗阻性肾积水(脓)患者可能因身体不耐受,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3],如输尿管留置支架管失败造成患者二次痛苦及经济损失等。因外。伤或输尿管损伤造成肾积水的患者身体不方便立即手术,相对较高的PCN 是一些重症患者的绝佳选择。 本文患者均在局麻、B 超指示下PCN 成功,只有少许轻症并发症,只有些许痛感在患者接受范围内。 PCN能使患者术后快速排尿,恢复肾功能,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害[4]。 其中,引流期间实时监控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治疗有一定帮助。 在出现好转、肾功能改善后,经造瘘管造影,传统操作为先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 经皮肾穿刺造瘘后,短时间内尿液大量排出,肾内压得到减轻,亦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及贫血的发生,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肾功能改善后,患者可以避免血液透析或减少时间,患者花费减少,减轻负担[5]。 本文患者肾功能的恢复程度不同,一般情况好转,耐受力提高。

结石的部位极其广泛,一般分为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结石,胃结石,前列腺结石,以及牙结石等结石,其中肾结石发病率较高[6]。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类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将会发展为尿路阻塞,损伤脏器功能。 临床检查通常采用X 线、B 超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应避免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7],且严重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多发男性。文献报道采用PCN 手术后患者HB 丢失严重,患者需要长时间静养,PCN 术中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等情况,导致WBC 升高,但是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患者术后应多喝水及补充维生素,蔬菜等,动物内脏等不宜食用。 本文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尿液指标均发生改变,其中尿白细胞、血肌酐、尿素氮及降钙素原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提示PCN 对于通过创建通路,使患者淤积的大量尿液排出,减少肾脏压力,从而改善肾功能指标。

以往采用PCN 基本在全麻下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全麻不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术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如禁食、禁水等,患者恢复时间增长痛苦增加,使麻醉有一定的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患者节省费用[8-10]。 本文开展的局麻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在治疗疗效显而易见。 因肾脏的痛觉纤维较分散,对穿刺造瘘的操作引起的痛感感觉较低。 文献报道部分病人,在局麻下也可完成PCN 手术[11]。 这种手术的操作位置及手法大同小异, 局部麻醉相比于全麻无论是在时间及技术方面都相对简单, 泌尿科医生对此类手术的掌握程度较好, 局部浸润麻醉因为麻醉范围小、患者思维清醒、实施起来较为简单,减少了麻醉的风险,并且局部麻醉的患者思维始终保持敏捷,可与医生进行正常沟通,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的产生;另外,局部麻醉患者身体复原速度快,危险性低,住院时间短,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麻醉处理,医疗花销较低,不发达地区也可开展此治疗手段[12,13]。

综上所述, 在B 超引导下进行PCN 操作是一项实施难度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伴随的并发症较少,对肾功能等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造瘘肾积水梗阻性
肾结石引发的肾积水会影响肾功能吗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多参数超声评分法在胎儿肾积水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术前合并肾积水与膀胱癌根治术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幸福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末段回肠造瘘对比结肠造瘘的临床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