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戏曲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11-09唐云霞梁广慧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唐云霞 梁广慧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提出在戏曲专业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任务教学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提高戏曲专业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戏曲专业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戏曲专业 行为引导教学法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122-03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戏曲专业语文教学中,综合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方面,探索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向,尝试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从“教”法向“学”法转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中动态地、开放地、创造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行为引导教学法简述

行为引导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备受职业教育界推崇。行为引导教学法,顾名思义,以教师的引导为主体,以关注学习成果为核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采取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把课堂变成“活”舞台,扭转学生“要我学习”的学习方式,变为“我要学习”。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实施,不但促进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以及模拟教学法。针对戏曲专业的语文教学,笔者就前三种方法的应用进行实践与探讨。

二、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戏曲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戏曲专业的语文教学,一方面引導学生从环境描写、肖像、动作、语言方面分析剧本里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有助于戏曲学生理解唱词所传达的情感,理解剧本的人物形象,揭示剧本的主题思想,把握饰演角色的性格特征,更好地促进专业的学习;另一方面启发学生选择课本教材中感兴趣的题材,自己编写课本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戏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是指让学生扮演社会中某一特定职业或情景下的角色,通过角色行动处理问题,从而领悟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寓科学教育于表演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变为表演者,并根据兴趣及能力不同,分饰不同角色,教师退居幕后,成为导演。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群体参与意识。因为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笔者在戏曲专业《宝莲灯》人物形象赏析课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分三个小组研读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学生查阅资料,掌握文中的故事情节,分角色演绎小故事。课堂上,首先分角色演绎三个小故事:冲破禁令,结为佳偶;宝灯被盗,圣母被压;沉香救母,全家团圆。学生亲身参与自主表演,研读文本揣摩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特点,把沉香、圣母、二郎神,甚至哮天犬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学生挥洒自如、彰显个性,他们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演技”引起现场笑声不断。学生学得快乐,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互相点评小剧。教师可以观察参演的学生和点评的学生是否把握对了人物性格。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提问,如沉香是如何救回圣母的?表现他怎么样的精神?二郎神捉拿圣母交手、被压,表现了圣母怎样的精神?二郎神为什么要捉拿圣母?圣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经过文本研读已对人物形象有初步了解,在角色演绎和互相点评中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教师总结全文,学习写法,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角色扮演法可以使戏曲专业学生将专业表演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在表演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角色扮演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把一堂人物形象赏析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就是选用教学内容中常见的并有一定典型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着重开发学生智能和启发思维,从案例中引申出带规律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堂好的案例教学课,可以使学生高度参与,充分讨论,实现师生“共商、共赢、共享”。

引导戏曲专业学生阅读戏剧作品,走进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感受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品味精彩绝伦的人物语言,将戏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结合起来,是学生在舞台上栩栩如生演绎人物角色的前提。笔者在教学《如何分析剧本人物形象》的专题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情况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进行“量体裁衣”“精心打造”。案例必须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笔者选择广西的地方戏曲壮剧《醉酒英雄》文本作为案例,因为其具有跌宕的矛盾冲突、细致的人物描写,讲述小人物如何蜕变成英雄。笔者通过研读该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其次,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案例—— 广西优秀地方戏曲壮剧《醉酒英雄》,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研读课文文本,深刻感受人物角色。接着,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案例。设问 1:文中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设问 2:文中有几组矛盾冲突?设问 3:韦老六如何从一个小人物蜕变为英雄的?设问 4: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设置的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安排,为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剧本的人物形象而服务,设置提问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由易而难逐渐深入,利用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识各个层次。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学生对文本阅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激发了好奇心,参与范围广,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五花八门。这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案例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把控讨论的方向,由“放”到“收”,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先由学生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再对学生零散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评、总结,以实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对韦老六这个人物形象和标题《醉酒英雄》提出质疑:韦老六是英雄吗?他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为什么赋予他“英雄”的称谓?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走进了文本,并认真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学生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有的说韦老六就是一个小人物,有的人说他战胜了自己的“小我”……接着,教师“穿针引线”归纳总结,并引出与《如何分析剧本人物形象》相关的理论知识,总结分析剧本人物形象方法的规律:一是通过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把握细节描写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三是衬托手法凸显人物形象。归纳分析和点评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往往是一堂课的高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能掌控全局,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并且要求学生将案例与专业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出一般性的属于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形成习惯性的学习。

如此一堂案例分析法的课上,教师只是“教练员”,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进行启发、引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求,在探求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获得教学目的的解决方案。

(三)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及知识,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有意义的任务更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促进其成就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完成任务。任务教学法应遵循“三主”原则,即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作为任务的执行者,主动参与分析任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任务结束时,学生同样可以作为任务的评价者积极参与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吸取他人的优点,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在戏曲专业语文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标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达到表达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引导学生创编剧本正是实实在在地“用”语文这一工具,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正确地感知,深刻的理解,广泛的搜集,大胆的发挥。如果仅仅把创编小剧本当作写作课来教学,既枯燥乏味又呆板无趣,如何让学生把创编小剧本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来做呢?

在教学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时,笔者在讲解诗文中引出了历史人物王昭君凄凉一生的故事,抛出“谁是王昭君客死他乡的罪魁祸首?”激发学生探究历史人物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工作材料的兴趣。”首先,笔者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编写主题为“王昭君落选”的剧本;其次,在班上自由分组;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史料;最后,小组讨论,创作成剧本。学生对王昭君的故事很感兴趣,究竟当年发生了什么事让如此貌美的女子落选?不得不离别汉宫、远嫁匈奴?学生带着问题,以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为线索,查阅了不少当时的资料,查到了汉元帝的昏庸,找到了毛延寿的贪婪。以此为基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昭君人品正直、自我牺牲的高洁品质。学生从史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史料为依据,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王昭君和画师毛延寿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初步搭建了剧本的框架。笔者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在各小组口述故事思路后,重申戏剧的基本要素、戏剧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将资料中概括性、描述性的语言改编为戏剧形式的对话语言,用戏剧语言表达主题,另外注意人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一连几堂课的引导、汇报、指导、写作、抠细节,学生写成了《和亲公主》《昭君画像》等小剧本,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组间互相评议,教师点评,完善剧本。

在任务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兴趣牵引着去学、去写、去做,教师在其中起到规划的作用;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担任着课堂“规划师”的角色,圆满完成课堂的任务,符合任务教学法的“三主”原则。

三、結束语

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都是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要求,又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等参与、平等教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教学实践证明,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戏曲专业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调动学生语文阅读、鉴赏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语文的相关阅读、鉴赏知识、技能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到赏析人物形象和创作小剧本中。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戏曲学生掌握鉴赏剧本的技巧和方法,理解剧本的人物情感,学会创作剧本的基本技巧,为戏曲学生唱唸课和剧目课打下基础,发挥了语文课工具性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表演专业水平、专业素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才,张卫红.“行为引导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J].交流与探讨,2009(6)

[2]罗 醒.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3]叶永平.试论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艺术中职语文教学与地方戏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8B05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云霞(1979— ),广西桂林人,广西艺术学校公共文化课教研室主任,语文教师,讲师;梁广慧(1978— ),广西南宁人,广西物资学校民航服务专业带头人,语文教师,讲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