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

2020-11-08黄战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2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文化遗产保护

黄战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特色,也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但是在文化生态视野之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改变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进一步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也代表着社会的前进方向。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原则,并为文化生态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旅游行业也在新时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人们由重视风景旅游转为重视欣赏文化,这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因为人们缺乏文化保护意识,而且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也并不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破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损失,还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所以,正视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有利于保证文化生态的平衡,也可以推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1.1本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具体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其原本的特性,遵循当地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存在的自然环境特征,例如当地的植被、地形、地势、气候、光照等条件,只有充分的立足于实际条件,才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环境特征。只有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才可以更好地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民族性

民族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最应该遵从的特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发源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魅力,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和文化生态视野之下,一些文化遗产由于过度开发,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本色,充分的立足于民族发展的实际,才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本真,使其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依然可以焕发其原有的色彩。例如,相关单位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活动,让游客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同时,又不至于破坏文化遗产。而且,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还可以感受到时代赋予文化遗产的新内涵。

1.3人文性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不仅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除此之外,如果真正想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就必须要依靠人民的力量。首先,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文化遗产的独特内涵。其次,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动员群众,使每个人都加入到遗产保护的行列之中,文化遗产与人民有着很深的渊源,又可以依靠人民保证其长远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整体性的原则,只有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才可以保证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在开展工作中,要注重协调保护工作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看成一个整体,才可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还要注重对环境的适度开发和利用,达到既保护生态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目的。其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职业素养和水平,以此来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2.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所开展的工作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还要立足于客观实际。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始以前,不仅要对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整体调研,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协调好人民群众和文物保护工作、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推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3.1坚持保护第一,保护重于利用

在文化生态视野之下,如果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必须要坚持保护第一,保护重于利用的理念。这主要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如果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保护工作不当,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本土化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之中孕育出来的,只有协调保证文化遗产的本土性和民族性,才可以真正彰显它的价值。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离不开传承人的支持,充分的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可以充分体现文化的价值。

3.2重视社会效益,兼顾经济利益

当今社会,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都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塑造人格、陶冶情操,而经济利益只是遗产保护工作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所以,遗产的保护者和开发者,应該摒弃金钱利益,以免违背文化遗产本身的内涵。

3.3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持续发展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提倡构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持续发展。首先,相关部门要改变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部分群众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腐朽的、落后的封建文化。殊不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人们忽略的先进的民族文化,纠正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错误认识,才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相关部门要让人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附加价值,比如可以净化心灵、提升人格修养、带来附加的经济价值等。人们在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追求之下,发扬保护遗产的意识,更进一步地保证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建构文化生态理论,进行遗产保护

在文化生态视野之下,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构建文化生态理论,以理论为工具可以为遗产的保护提供基础的保护和后援支撑。首先,相关部门要结合行业发展的规范以及国家的要求,发布文化生态理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其次,相关部门要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支撑,推进遗产保护工作。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还要借鉴专家的研究理论,以此来保证保护工作的科学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还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宝贵的财富。如果想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必须要遵循其本身的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本土性、民族性、人文性的特点,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科学性原则,还要坚持保护第一,保护重于利用,并且要重视社会效益、兼顾经济利益,以此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还要建构文化生态理论,进行遗产保护。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也可以让文化生态在人们的保护下得以生存。

参考文献:

[1]汪玲莉.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戏剧之家,2018(30):20-22.

[2]宋俊华,何研.学科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化遗产,2019(06):117-119.

[3]常晶晶.文化生态视野下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5(09):51+141.

[4]宋杰.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产业,2021(18):104-107.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文化遗产保护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