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20-11-08徐秀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4期
关键词:黑格尔异化本质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思想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最早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代表性观点。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通过扬弃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马克思开始形成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并在创造剩余价值学说之后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

(一)时代背景

异化劳动理论第一次被马克思提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19世纪30、4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完成,法国也蒸蒸日上,连当时落后于英法的德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一时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技水平的提高等等使得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和解放。这些历史成就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大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却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得人们生活痛苦不堪。

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使得当时社会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结果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资本家对自己的工厂进行升级和改组或是破产。由于小资本家的破产,工人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工人的需求减少,工人生活更加困难。资本家增加劳动时间,压缩工人工资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由于购买力水平的降低,社会经济不景气,产品堆积,最终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人们破败不堪的生活使得工人阶级不得不站出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此时的工人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斗争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迫切地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解放斗争,异化劳动理论应运而生。

(二)理论基础

1.政治学主要思想来源

(1)卢梭的政治异化思想

在霍布斯、洛克政治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卢梭直接运用异化来论证国家的形成。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权利不被侵犯,通过彼此订立契约“转让”自己一部分权利,从而形成国家,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社会”。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借格劳秀斯之口指出,“如果一个人可以转让自己的自由,使自己成为某个主人的奴隶;为什么全体人民就不能转让他们的自由,使自己成为某个国王的臣民呢?”他同样认为,如果国家转变成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那么人民就有权使用暴力推翻统治者的统治以收回自己所转让的权利。此外,他还认为,不是宗教神话而是私有制奠定了文明的基础,“各种不平等最后必然会归结到财产上去”。但是,卢梭并没有把私有制当作一个与国家不同的经济范畴来看待,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人们能否平均占有财产而非财产的私有与否。这表明,卢梭对异化的探讨仍然局限在政治领域中。

2.哲学主要思想来源

(1)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异化观

在青年时期黑格尔就开始对异化问题进行研究,他的研究是与唯心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中,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影响最大的还是黑格尔的精神异化理论。

在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中,他认为异化是“绝对精神”运动的过程。他在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时,构建了一个“绝对理念”。他认为: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最后不断走向思想和存在的同一。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详细阐释了精神异化理论,在黑格尔看来,人征服了自然界,人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改造世界,那么自然界也就成了人精神的对象。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异化成自然,同时还蕴藏在自然之中,决定着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绝对理念的表现。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本质发生了变化,劳动生产开始支配人。黑格尔所说的劳动并不是人的体力劳动,而是指的精神劳动,他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黑格尔的精神异化学说不仅为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同时也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奠定了理論基础。

(2)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费尔巴哈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异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他把人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作为哲学普遍的对象。费尔巴哈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力图自己构建的未来哲学能够从“精神”向“现实”的角度转变。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宗教产生的原因就是人把自己的类本质给了神,神得到了人的本质,而人则变得一无所有。如果人类给上帝的东西越多,那么人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贫困”,最终人类就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成为宗教的束缚物。在费尔巴哈看来,宗教产生之后,把人与人分离开来,造成了人与类本质的相分离,并最终成为束缚人类自身的异已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就成为神的牺牲品。对于怎样去克服旧的宗教异化,费尔巴哈认为要宣扬无神论,向世人揭露宗教的虚伪性,抬高人的权威性,放弃对神的崇拜,变“爱神”到“爱人”。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对传统宗教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提高了人的地位,同时,他的宗教异化思想也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他没有认识到宗教异化的产生其实是由于现实人的异化而造成的,他没有从世俗世界的异化当中阐明宗教产生的原因,因此他所研究的人还是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的人。

3.经济学主要思想来源

(1)赫斯的金钱异化观

1843年,赫斯在《行动的哲学》一文中提出了劳动主体、劳动主体的劳动以及劳动产物之间的异己关系,进而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和物之间的根本颠倒关系,并提出了以“实践的人道主义”代替“理论的人道主义”,以“自由行动”代替“劳动”。同年,赫斯在《金钱的本质》一文中提出:金钱是彼此外化的人、异化的人的产物。在赫斯看来,他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奴役劳动的这个现实,指出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产阶级受到利益的驱使,人的自由活动都异化和外化为金钱。在他看来,如果要想消灭异化,就必须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在赫斯金钱异化的影响下,马克思深入到经济异化中,深入阐释了经济异化的本质。马克思认为:金钱是一种外在于人类主体的物体,但是又是人类主体本质外化的一种表现。

异化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它经历了从政治到哲学再到经济学领域的过程,这使得异化概念更加的完整有意义。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往哲学家们对于异化的理解都是倾向于唯心主义,而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合理部分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科学的异化劳动理论,实现了异化理论的伟大变革。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在《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此时的马克思的思想当中还带有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因此,在后来马克思思想观念的转变影响下,异化劳动理论也开始不断完善和发展。

1.《神圣家族》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异化劳动的的分析不像《手稿》具有很强的抽象要素,而是已经具体到很多的现实内容,比如财产和所有权问题、工人阶级生存条件恶劣的现实问题的分析等等,从而得出结论:无产阶级在这种贫困之下必然要进行革命,无产阶级必须首先解放自己,然后才能解放全人类。

除此之外,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深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全面论证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力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把历史看成是群众实践的历史。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

《德意志意識形态》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第一,在《形态》一书当中,异化的主体不再是具有抽象本质的人,而是转变为现实的个人;异化的客体不再是与人的本质相异化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和异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而是转变为与人相异化的生产力的总和。

第二,在《形态》中,马克思不再用异化来解释历史,而是用历史来解释异化。他不再将历史看做未异化的人的本质,不再用人的复归来说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是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当做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在《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异化的根源是旧式的社会分工。同时他还提出要消灭异化就必须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生产力高度发展;二是劳动者成为劳动力并于资产阶级对立。

3.《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分析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异化。《资本论》的异化主要分析了异化劳动的产生,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分离。马克思指出,资本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使工人处于和他自己劳动的实现条件完全无关、相外化和相异化的状况。《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已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以及从其生产过程内部揭示其根源。

《资本论》的异化理论把《手稿》中劳动异化提出的某些重要问题进一步加以发挥。一方面是把异化劳动看做一个社会的物质过程,这种过程存在于一切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中;另一方面是集中精力探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的异化,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中的异化。《资本论》的异化理论,不仅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原因、推翻各种异化幻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而在于要推翻产生这一切幻觉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到此并没有停止,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虽然马克思在此后的著作当中很少用异化的概念来说明自己的思想,但是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换成了一些“经济事实”来具体说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继续存在他就不会消失。

最后,对待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我们要从精神层次去理解,要从其发展变化过程当中去理解,不能从只能从形式方面去理解。不能以统计马克思异化术语的次数去证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消失亦或是存在,这样的方法都不能够正确的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2]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马克思,恩格斯著.神圣家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马克思著.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5]刘旭东.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辽宁:东北大学,2012.

[6]郝震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徐秀玲,1997,女,汉族,甘肃省张掖市,学生,研究生在读,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黑格尔异化本质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