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手法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疗效观察

2020-11-08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督脉椎动脉体征

王 鹏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正骨科,河南郑州45001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多种因素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促使椎动脉痉挛,脑供血不足,进而产生一系列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近年来,该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但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中医学将颈椎病归属于“项筋急”等范畴,推拿是目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但常规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不甚明显,有学者提出采用中医辨证理论实施推拿可获得良好疗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推拿与辨证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临床症状与体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8例)与观察组(78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46例;年龄48~76岁,平均(62.63±4.12)岁;病程 0.5~3 年,平均(2.05±0.32)年。观察组男34例,女 44例;年龄47~75岁,平均(62.38±4.22)岁;病程 0.6~3 年,平均(2.03±0.2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纳入标准 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棘突多存在病理性异位,压痛,肿胀;③头晕、头痛,发病部位位于枕部。

1.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②严重骨质疏松,伴有严重感染;③意识不清,沟通困难。

1.2 方 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推拿手法,采用弹拨点按法、侧扳法进行操作,颈肩部软组织采取弹拨、点按法,30 min/次,1 次/d,每周按摩 5次,连续治疗 1个月;颈部棘突偏歪者采用侧扳法,3~4 d重复1次。观察组采取辨证推拿手法。①气滞血瘀型:舒经活络、化瘀活血。采用大鱼际揉法按揉前额2 min,然后采用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取阴陵泉、率谷、血海等穴进行按摩,最后采用扫散法在颞部操作30次。②气血不足型:健脾益气、补气充血。采用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阴脾经-任脉-足阳明胃经取足三里、中脘、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持续操作1 min,然后对腹部采取顺时针按摩与逆时针按摩,各2 min,最后沿督脉施以擦法,透热为度。③风寒阻络型:祛寒通络。沿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对肩井、风池等穴位持续推拿1 min,采用横擦手法从大椎穴擦至肺俞穴,以透热为度,背部膀胱经与督脉采取擦法至皮肤泛红。④肝阳上亢型:平肝潜阳。从前发际至后发际以五指拿法拿捏头部五经,颈项部采用三指拿法,各重复5次,自上而下左右推桥弓20次,督脉以手擦,透热为限,循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对太冲穴、三阴交、阴陵泉、肾俞等穴位持续按摩1 min,沿臂丛神经走向对天鼎、中俯、曲池、内关、外关等穴位进行按压1 min。均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采用椎旁压痛、叩顶试验、旋顶试验等方法评估头晕、头痛、恶心、视线模糊等症状及体征,以 0、2、4、6 分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其中无表示患者无上述症状,记0分;轻度表示患者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记2分;中度表示患者上述症状一般,工作劳累时加重,记4分;重度表示患者上述症状较严重,无法进行日常工作甚至晕厥,记6分。采用Beckman Coulter血液检测仪检测全血低切黏度(RBV低切)、血浆比黏度(RPV)、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恶心、视线模糊等症状、体征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RBV低切、RPV、ESR、HCT等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

3 讨 论

有关研究指出,血液流变学因素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血液黏度与脑血流量呈负相关,血液高黏滞倾向可降低血流速度,进而导致脑微循环障碍,特别是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黏度升高、椎动脉痉挛均可引起营养性微循环血流减少,局部供氧不足,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4-5]。因此,治疗该疾病应有效改善颈椎管内外力学平衡,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数 时间 头晕 头痛 恶心 视线模糊对照组 78 治疗前 4.28±1.16 3.97±1.25 4.13±1.25 3.99±1.32治疗后 1.79±0.52 1.85±0.63 1.90±0.95 1.46±0.61 t值 17.299 13.376 12.544 15.36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观察组 78 治疗前 4.32±1.13 4.02±1.19 4.18±1.16 4.05±1.27治疗后 1.06±0.43 0.97±0.58 1.05±0.72 0.85±0.37 t值 23.813 20.348 20.247 21.36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治疗前t/P值 0.218/0.828 0.256/0.798 0.259/0.796 0.289/0.773治疗后t/P值 9.555/0.000 9.076/0.000 6.298/0.000 7.551/0.00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时间 RBV 低切(mPa·s)RPV(mPa·s) ESR(mm/h) HCT(%)对照组 78 治疗前 8.41±1.36 1.69±0.92 15.89±12.41 0.46±0.15治疗后 7.35±1.31 1.32±0.42 12.82±7.21 0.40±0.10 t值 4.958 3.231 1.889 2.939 P值 0.000 0.000 0.061 0.000观察组 78 治疗前 8.52±1.32 1.72±0.85 15.78±11.29 0.45±0.14治疗后 6.22±1.27 1.02±0.41 10.03±7.02 0.33±0.11 t值 11.089 6.743 3.820 5.95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治疗前t/P值 0.513/0.609 0.216/0.833 0.058/0.954 0.430/0.668治疗后t/P值 5.470/0.000 4.514/0.000 2.449/0.016 4.159/0.000

推拿是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病常用的非手术方法,可有效松解炎性粘连组织,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纠正椎间关节生理曲度,促进颈椎动力平衡,减轻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的刺激,改善缺血、缺氧状态,进而缓解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病情康复[6]。既往推拿治疗主要根据现代医学中颈椎病的病理分型对颈椎实行旋转复位扳法与局部理筋,未辨证治疗,其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本研究以辨证施治为指导思想,对不同类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法进行按摩与推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恶心、视线模糊等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RBV低切、RPV、ESR、HCT等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推拿手法比较,辨证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血液高黏状态,提高血流速度,促进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

祖国医学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成气滞血瘀、气血不足、风寒阻络、肝阳上亢4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发病机理不甚一致,应采取相应手法进行推拿。气滞血瘀型患者主要选择太冲穴、阴陵泉、血海穴进行推拿,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相关实验证实,采用电针刺上述穴位可缩小大鼠脑梗死面积,缓解脑水肿,具有很好的脑保护作用。气血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对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穴位行一指禅推法,可达到健脾益气、养血、暖胃的作用;风寒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拿法对肩井、风池等穴位进行按摩,并对督脉及背部膀胱经施以擦法,可达到祛风散寒通络之效,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肝阳上亢型颈椎病患者以擦督脉、推桥弓的方式可平肝潜阳,同时推拿太冲穴可增强平肝潜阳的力度,推拿阴陵泉、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可滋阴潜阳,达到辅助治疗的功效[8-10]。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辨证分型实施推拿,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病情康复。

猜你喜欢

督脉椎动脉体征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最方便的健身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