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海南靓点及实践

2020-11-06赵丹皮永华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试验区生态文明海南

赵丹 皮永华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是传统村落景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海南传统黎族村落为例,对比旅游开发建设前后村落人居环境的变化,从规划理念与原则、一村一品、产业引导三个方面分析“旧村改造”与“农旅融合”的价值和具体政策措施,探究如何更好地保存与活化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如何通过开发特色产业经济与生态农业转型,缓解生态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中廖村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23-0101-03

一、引言

2017年海南省政府在《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海南省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海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理念,并在我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虽然成果显著,然而在谱写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过程中,海南传统黎、苗少数民族村落地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那么,如何更好地保存与活化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如何实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美丽乡村典范——中廖村为例,从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景观与风貌控制规划、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五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布局“一心两轴两圈”整体规划及“五带五区”产业规划,总结相關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二、案例区介绍

1.中廖村基本情况概括

中廖村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吉阳镇北部,为镇域民俗村,共8个自然村组成,中廖村辖芭蕉村、朝南村、三公村、上下牛村、上廖村、下廖村、新田村和中和村8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6810亩,其中,耕地2080亩,林地1520亩,水田1100亩,外发包种植、温室、大棚面积490亩,种植果树2100亩。中廖村民风淳朴,是一个纯黎族村庄,近年来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的“四无”目标,现有812户,总人口3402人,2016年人均收入11036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2015年10月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在筹备建设中。

2.开发建设前

中廖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邻近高速出入口(迎宾互通),与亚龙湾度假区仅12公里,具有大量的游客量市场,对项目未来发展有较好的先天优势。村中生态资源丰富,水景中,有水系、水库、湿地和鱼塘;生景园景具备观赏价值。村庄内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但是均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中,没有任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开发建设前,村内大部分为1至2层平屋顶混凝土建筑,少部分为质量较差的茅草屋,整体建筑风格不统一,未凸显当地民俗特色,且分布零散,不利于基地整体性规划;村中缺乏垃圾处理和排污设施,道路较窄,部分道路设有太阳能路灯;村民就业以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比例非常大,家庭经济收入对外出打工依赖性非常强,打工工种多为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村庄老龄化、空心村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于此同时,一产薄弱,二产闲置,三产零星旅游接待,产业落后,结构不合理。

3.开发建设后

依托本地文化特色和独有的热带资源特色,从黎族本土故事为出发点,建造八个不同主题的民族特色村落。绿化、美化、彩化村庄,用辨识度高、彰显民族特色的图腾标识设计村落入口,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90%以上;房屋整治方面,改造整治旧、闲置房屋,改造特色村寨建筑35栋,遍布主要景观节点上,突出黎族乡土风情;道路交通方面,硬板化达率95%以上;村庄亮化方面,中廖村已实现村庄主干路全亮灯。垃圾处理方面,区政府统一采购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由明佳公司负责卫生保洁,全村有专职保洁员11名;卫生厕所改建,选取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墙绘及种植绿植美化临街厕所外立面,即具有卫生实用功能,也有美观宣传载体功能;污水处理方面,建设生态污水治理设施集中处理,已进行调研并草拟了《中廖村污水连片整治概念方案》;清洁田园,通过生态农业大幅度减低农药、化肥及农用垃圾等废弃物,无化肥、无农药有机农田比例超过50%。

三、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历程

1.规划理念与原则

以“资源提升、差异互补、一村一品”为规划理念,对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拓宽发展空间,实现“旅游+民族特色产业”“旅游+热带农业”“旅游+健康养生产业”相结合,形成“一心、两轴、两圈、五带五区”建设蓝图(如表所示)。

2.一村一品

中廖村由八个自然村组成,上廖村和下廖村主要以生态农业种植地和生态养殖场为主要产品,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芭蕉村以热带瓜果加工展销为发展目标;其他村庄主要围绕第三产业发展为整个中廖村提供直接消费市场,中和村定位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黎乡度假风情村;将朝南村打造成黎族风情体验村;新田村建设成为亲子农旅体验村;上下牛村为红色文化体验村;三公村为旅游配套服务村。

3.产业引导

(1)第一产业发展引导

中廖村因地制宜发展以小椒园(辣椒)、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南药)、小鱼池为主的“五小”庭院经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即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实现种养植从绿色到生态再到有机的发展(如图2所示)。

(2)第二产业发展引导

第二产业发展以热带水果加工及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为主。一方面,依托周边哈密瓜、芒果、龙眼等资源,开展小型的原生态的水果加工作坊,生产具有海南中廖村地方特色的水果制品,并在村庄内就地进行展示和销售。例如腌制芒果、酿制果酒、绿色果汁、热带果干等,打响中廖村热带瓜果制品品牌。另一方面,以小型的手工艺作坊为主,既具备参观、销售功能,又能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例如黎族陶艺吧、黎锦传承坊、农具编制作坊、地方小吃加工作坊、黎族饰品加工作坊等。

(3)第三产业发展引导

第三产业发展着重以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七种模式为主。

以产业发展盘活地方文化,从产前、产中、产后引入业态,(如图3所示)提升区域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人均收入与集体收入,实现美丽乡村生活美这一愿景,实现人人参与旅游人人共享旅游成果。如,中廖村农业观光采摘区可供整合游览面积1710000平方米,生态容量均值1500平方米/人日,日最大可容纳游人数量1140人,按人均消费75元计算,年产值1539万元。水稻景观可供整合游览面积42000平方米,生态容量均值300平方米/人日,日最大可容纳游人数量140人,按人均消费35元计算,年产值88万元。莲花、玫瑰等花卉可供种植面积占7.2%,娟瑰玫瑰种植合作社在中和村和朝南村的玫瑰园占地近14000平方米,年产值60余万元,年收入达50余万元。滨河景观及渔业可打造游览面积51000平方米,生态容量均值145平方米/人日,日最大可容纳游人数量352人,按人均消费75元计算,年产值475万元。中廖村乡村观光产业建设中心区(包含民宿业)可提供骑行体验、民宿、农家乐餐饮、土特产销售等乡村游体验项目,游览面积460000平方米,生态容量均值600平方米/人日,日最大可容纳游人数量760人,按人均消费150元计算,年产值2052万元。产业建设可吸纳就业311人。

4.生态工程

(1)污水处理

中廖村在污水处理上采取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及PASG地理式污水处理两种方式。村中设置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人工濕地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通过格梯井,进入一级厌氧池和二级厌氧池,最后进入阶梯式人工湿地处理后,可用来浇灌植物。与此同时,村庄空地处修建PASG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其污水处理站置于地下,修建恢复后地面可修建园林景观、休闲场所等。其PASG具有流程短、处理构筑物简单、工艺操作简单、处理能力强、耐冲击负荷、运行方式简单和运行费用低、占地小等优点,且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操作员的管理水平要求也比较低,该工艺非常适合小规模的污水处理站(如图4所示)。

(2)雨水处理

中廖村积极响应三亚市海绵建设工程,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减少下渗的总量,同时采取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提高雨水积蓄利用率,将雨水的排放总量减低到40%以下。积极建设道路集雨工程与雨水湿地工程。一方面,利用碎石缓冲、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另一方面,将车行道雨水汇流至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汇流至后排绿地,土层含水饱和后水位上升,当水位高于雨水口顶面标高时溢流入雨水口排入下游雨水管道系统排走。绿化植物选用耐污耐涝乡土植物,种植土低于路面10厘米,溢流式雨水口低于路面5厘米。缓解村域内防洪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中廖村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经验与总结

1.绿色共享

中廖村保持着非常完整的生态自然环境,在规划和建设施工中,坚持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建设用地,强化水系保护,修缮加固船型屋,民居立面庭院改造就地取材,环湖栈道施工保护原生植物,环境绿化美化尽用本地绿植,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规划及建设。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升环境质量,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饮水、排污管网、修缮公路桥梁,修整文化室、村史馆,扩建大榕树广场;为了村民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让农旅结合政策落地生根,政府投资公益项目建设自行车驿站、慢行道,进行民居外立面及庭院改造,突出黎族风情、美化游览景观吸引游客。

2.政府扶持+民众参与+企业投资模式

中廖村在开发建设方面,采用“政府扶持+民众参与+企业投资”,村企业共建股份公司,整个模式即盘活地方文化与农业旅游,又整合区域民俗、文化、生态资源,同时,强调农民群众在本次村庄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利用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中廖村委会与深圳华侨城签订的《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中廖村制定的《中廖村自治章程》《中廖村对违规建筑的处理办法》发挥社区主体功能,将闲置房改成黎族民宿,建立哈黎博物馆、村史馆、黎锦展馆、黎族歌舞吧、琼剧吧,充分展示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通过黎族文化演艺培训,鼓励村民参加黎族织锦、黎族舞蹈、黎族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以及年过花甲的阿公阿婆席地展示黎锦传统手工技艺增加村民收入。

3.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

中廖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秉承村落居民与项目共同受益,村民可以利用土地、劳动力、地理位置、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以及生活方式等作为参与旅游的资本,保证村民的核心权益,实现村民、游客、政府、企业四方共赢。

4.产业带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通过引导三大产业引导,提出一村一品,带动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收益来源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收益,水稻和各类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是项目经济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光旅游收入,如旅游者景点体验消费与休闲娱乐项目消费;花果采摘收益,通过芒果种植园和蜜瓜种植基地并与各企业团体合作向游客开放各类花果采摘项目,获得巨大经济收益;餐饮住宿收益,民宿,度假酒店、木屋、特色餐饮等经营收益;其他收入,包括项目设施的租金以及各类商业服务、浪漫摄影获得的经济收益等。

参考文献:

[1]欧阳莉,李东.农村农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324~329

[2]谭星宇.30年,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J].今日中国,2018,(5):24~27

[3]王劲刚.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应如何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12,(3):67~68

[4]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5]胡爱娟.休闲农业结构布局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1,(1):104~107+112

[6]刘大中.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三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

[注]基金项目:本研究由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海南村落生态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研究(HNSK(JD)18-05)”资助

作者简介:

1.赵丹,三亚学院丝路商学院、三亚学院丝路商业文明研究基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

2.皮永华,三亚学院丝路商业文明研究基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商圈。

猜你喜欢

试验区生态文明海南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