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口腔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06王宏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5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口腔疾病口腔卫生

王宏梅

【摘要】目的 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对口腔疾病患者实施护理支持,提升护理服务效率。方法 实验以我院2019年1月~12月接受口腔疾病治疗的114例患者为主体,依据患者的意愿将研究主体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控制更好,在SAS焦虑量表评分上为(27.4±2.8)分,对照组为(33.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MDAS评分中,观察组为(9.8±1.6)分,优于对照组的(10.7±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口腔疾病患者的病情改善,心理状况调节,在积极的心态中面对治疗,缓解病痛,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口腔疾病;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

口腔疾病往往具有破坏性、感染性,具体而言指的是牙体自身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牙外伤、牙髓炎、龋齿等等,可发生与不同年龄段[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给予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然而有些患者出现口腔疾病之后,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导致个人的耐受性大大降低,非常不利于病情的康复。选择我院治疗口腔疾病的部分患者为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12月于我院治疗口腔疾病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口腔疾病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牙外伤、牙髓炎、牙周病等,均需要开展手术治疗。患者的男66例,女48例;年龄22~65岁,平均(49.62±3.58)岁。排除以下患者:不愿意配合此次研究进行的患者;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其他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對照组患者均以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做好信息资料的登记,安排患者入院,做好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并嘱咐患者做好口腔清洁管理,在饮食、日常生活上注重口腔卫生;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组织所有患者参与健康知识宣讲,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如病情发生的原因、症状、危害,以及如果防控治疗,防止复发,如何做到对自己牙齿健康的保护。针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患者,可以利用字体更大的彩色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让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提醒家人做好口腔管理。在口腔卫生上要具有自我保健意识,并能够坚持行动。在心理疏导中,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借助SAS、MADS量表分析患者的目前的焦虑程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征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促使患者逐渐克服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并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了解其主观意愿,提升信任度,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增加治疗的安全性、舒适感和依从性。在手术前讲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帮助患者适应手术环境,对存在口臭、牙齿不齐而有自卑心理的患者,要端正态度,给予理解,尊重,增强自信。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患者焦虑情绪(SAS)对比,除此之外,针对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对患者进行更深入、更专业的心理问题分析和疏导。

1.4 统计学方法

对口腔疾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SAS量表、MADS量表中的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t方法检验。P<0.05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2 结 果

护理工作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控制更好,在SAS焦虑量表评分上为(27.4±2.8)分,对照组为(33.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MDAS评分中,观察组为(9.8±1.6)分,优于对照组的(10.7±1.5)分,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疾病,疾病类型多种多样,比如牙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等等,其中牙周病比较常见,该疾病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有牙龈出血、口臭,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则会导致咀嚼功能受损[2]。而颞下颌关节紊乱是指患者的口腔与面部不相协调,因此在进食之后患者会有肌肉酸痛肿胀的感觉,还有部分患者会伴有耳鸣、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虽然目前的治疗手段相对纯熟,然而口腔疾病患者多有焦虑,即在治疗期间,由于恐惧疼痛、医疗器械的冰冷感、经济压力负担大等多因素问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在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心理管理具有必须性,能够以患者的需求为核心,应用现代护理医学理念和模式,多去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进过原因分析再去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与患者交谈。与家属沟通,做好手术工作的安排与康复工作的指导也十分关键。除此之外,在饮食、口腔卫生保持、正确刷牙方式等方面都要给予相关建议,帮助患者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3]。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才能进一步调动患者自我改变的意识,加强口腔卫生管理。

此次研究对象多为成年人,因此护理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实际的诊疗过程中,会收治不少10岁以下的患儿,他们年纪幼小,会对冰冷的器械表现出明显的畏惧与抗拒,如利用大喊、哭闹等表示自己的恐惧。这些患儿大多是因为不重视个人饮食习惯而出现龋齿,在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护理之时,护理人员更应该重视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对口腔护理和儿童的心理状态形成深度认识。比如医院可以设置定期培训与定期考核,进而督促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的护理技巧,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性。指导患儿与家属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主要是因为患儿本身认知有限,不了解口腔的构造与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将患儿组织起来,为所有患儿与家属同时讲解人体口腔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的基本功能[4]。最重要的是让患儿通过口头教育了解龋齿额形成过程,这样一来患儿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哪些坏习惯引发了龋齿,进而保障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指导患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通常情况下龋齿的形成与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比如有些患儿会在晚上睡觉之前食用大量的糖类,之后还没有及时刷牙,最终导致龋齿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类问题护理人员应叮嘱患儿家属密切关注患儿的饮食习惯,让患儿养成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口腔疾病患者的病情改善,心理状况调节,在积极的心态中面对治疗,缓解病痛,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 岩.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3):83-84.

[2] 梁顺怡,于 淼.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1):90-92.

[3] 娄新华,陈春生,黄 强,虞景亮.心理护理在口腔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4(28):92-94.

[1] 王丽娟.口腔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7):168-169.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口腔疾病口腔卫生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骨性Ⅲ类错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口腔卫生师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口腔卫生差者心血管和炎症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