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锻造专家型记者探究

2020-11-06尹春芳

新闻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融媒体

尹春芳

[摘要]: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碎片化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真相与虚假难辨。只有成为专家型新闻工作者,以牢固扎实的新闻理论作基础,掌握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艺术,并且熟练通晓新型传播手段和技术,博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长,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关键词]融媒体;专家型记者;新闻价值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播的渠道与方式。如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相辉映,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传媒业的潮流。他们的融合、互补发展对采编方式、传播渠道、产品形态、产品内容等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写出有见地、有洞察力、有深度的新闻报道,除了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之外,还需要把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运用于8常的新闻采编工作,并善于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传播、互动,与读者建立关联,满足他们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新闻工作者,立足当下,应该积极求变。在心态上要“刷新”当前的媒体传播方式,在实践中勤思考多动脑,提升专业技能,完善知识库。因此,研究如何成为专家型记者,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一、融媒时代凸显专家型记者价值

随着互联网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传播形态不断拓展与丰富,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说:“我们选择媒介的依据是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延伸我们生物有机体传播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维持我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或者技术传播的能力。”

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平台、技术、内容、渠道、传播、智慧、用户、运营、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在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如果媒介没有与时俱进,就容易被时代和受众所淘汰。

随着“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传播媒介的快速崛起,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如乱花迷眼。不仅渠道越来越多,而且方式越来越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事实未经甄别,只要轻轻一点屏幕,让信息如子弹一样飞出去,让人无法辨别真假。在“效率就是生命线”的今天,人们获取事实真相的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刷屏”获得的某条资讯,往往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遇到“多次反转”,各方主角粉墨登场,利用传播渠道自说自话,让读者一头雾水,陷入“真假难分”的泥沼,这并非融媒体时代的个案。在这种境况下,更加凸显专家型记者的稀缺和珍贵。

融媒体时代,“快”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不二法宝。然而,“短平快”的浅显报道已经无法体现记者的能力与价值。否则,一名记者与普通的读者已经看不到差异所在。再加上,近年来,人工智能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2015年,腾讯首次发布人工智能写作的新闻稿件;同年新华社的人工智能记者“快笔小新”上岗。包括纽约时报、美联社在内的一些著名媒体纷纷投入开发人工智能新闻写手。

科技日新月异的融媒体时代对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新闻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练就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以及笔力。习总书记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对新闻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该具有职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专家型记者”这个词并非新鲜概念。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指的是除了具备新闻传播理念、知识与技能之外,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的了解,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融媒体时代的专家型记者,除了必须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效率。

信息复杂多变,转瞬即逝,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挖掘新闻价值,这些都值得思考。专家型记者不仅要把握新闻规律,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而且要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既要了解各领域正在发生的事,也要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社会、国际等方面的知识都应涉猎,不断扩宽知识面,从而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专家型记者既可以充当“信息安全阀”的角色,从最初的新聞源头上切断虚假新闻的传播;与此同时,专家型记者积累的经验,也有助于透过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表象,作出新闻价值的研判,从而给读者提供有效真实并且有深度的新闻。

二、精益求精的专业要求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变革图存是时代的要求。当今新媒体的挑战8益激烈,成为专家型记者也面对多重挑战和要求。具体来说,“专”这个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化的态度

面对新闻事件,记者不能感情用事,被主观感情所左右,更不能先入为主,牵强附会。特别是在政治敏锐性方面。媒体始终是重要的社会舆论与价值导向引领者。专家型记者在采访时尤为需要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策理解力。

(二)专业化的表达

记者要遵守新闻采访的语态和时代写作,并将专业化的内容以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观之可亲,读之有余味。故事是新闻文本的内在灵魂。专家型记者要用新闻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提高自身素养,挖掘新闻中人性的力量,具备表达关怀的能力,努力丰富和拓展新闻写作的内涵和外延。

(三)专业化的思考

面对采访对象,专家型记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去提问、追问、寻求事情的真相。于抽丝剥茧之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引爆点,从而控制文章的节奏,让受众产生共鸣与情感。

不断提升“专业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用事实说话。现场和一:线是最能锻炼记者的地方。无论是重大主题报道,还是自己策划、组织的活动,专家型记者应该跑得勤钻得深。在流量为王的喧嚣中,仍要保持洞察和定力。“脚底板儿下出新闻”、“新闻在路上”……这些新闻业界传承多年的行业准则不能丢,时刻作为座右铭。

三、创新驱动厚积薄发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紧跟融媒体时代传播的步伐,创新观念以及实践能力、技术手段,锐意进取变革。对专家型记者而言,创新是应有之义。

专家型记者在传播理念上应该摒弃过去传统媒体时代“唯我独大”的想法。融媒体时代,人民所向,用户所想需要牢记于心。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最主要特征。专家型记者除了练就一双“慧眼”之外,善于找到用户关注的新闻点之外,还应该多注意与用户、读者的互动,在互动中发挥新闻敏感度,找到更多线索。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读者主动了解真相、获得真相,传播正能量。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专家型记者要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正如专家所说:“新闻工作者在实践能力上求变,就还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力的要求,让每一篇新闻作品都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或是‘镇版之作;或是‘刷屏之品”。

传统媒体时代,记者靠着一支笔,一部相机或者一台摄像机就能走天下。而融媒时代,专家型记者要熟练掌握各项智能手段。圖文、音频、视频、H5等多元综合方式齐上阵。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中游刃有余。

。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内容的竞争。新闻媒体机构能不断生产出优质内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专家型记者而言,脑海中始终紧绷着生产优质内容的弦儿。专家型记者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百态和观察社会,发挥思维的联想能力,写出有事实、有深度、有态度的报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永远是赢得读者的“试金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成为专家型记者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里的学习,既可以通过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来完成;也可以在采访中,不断学习与积累。有学者指出:“在现实世界学,更要在网络空间里学。但这个‘学不是一味迎合、卖萌撒娇,而是要在‘冲浪里‘学游泳,弄通掌握网络舆论场的‘说话技巧,更好地凝聚精神气,传播正能量。”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融媒时代的媒体格局发生聚变,舆论面临复杂化生态,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无论是普通记者还是专家型记者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以及新闻志向。在变化多端的媒体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总而言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媒体融合时代“大浪淘沙”,此时的媒体行业与过去相比,更呼唤越来越多的专家型记者。而专家型记者价值日益凸显的同时,也对记者的专业性提出新挑战。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才能在未来的媒体行业中走得更远,更扎实。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页.

[3]傅春秘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变与不变[J].新闻战线,2018年第8期.

[4]刘晓平.内容“活水”何处来[J].新闻战线,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融媒体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