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应用

2020-11-06董平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导入初中数学微课

【摘要】本文阐述微课的产生及其特点,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手段单一、乏味无趣、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论述运用微课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途径,提出运用复习旧知型微课、趣味故事型微课以及悬念型微课进行课堂导入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 导入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142-02

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微课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导入形式,既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又丰富教学内容。本文笔者阐述微课的产生与特点,分析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中的优势,探讨如何设计合适的微课,以期有效导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微课的产生与特点

微课是根据教学设计者的教学思想而拍摄的一段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讲解的视频或者音频,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微课是一种适应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的新型教学形式,简短精悍、引人入胜,契合当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2008年秋,戴维·彭罗斯首创“一分钟视频”的微课程,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产生一种更聚焦的学习体验。2009年,胡铁生首次提出了“微课”的观点,强调微课是以学科知识点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开启了微课在我国教学中应用的序幕。微课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二、微课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联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第一环节,恰当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启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思考,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但当前一部分数学教师为节约时间,总喜欢“开门见山”。“开门见山”看似节省了时间,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数学课,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微课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导入要灵活多样。而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学习时间灵活等优点,符合提高课堂导入灵活性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针对知识复习、内容衔接、概念引入、理论应用等,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录制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新课导入类微课,从而提高学生課堂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中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复习旧知型微课导入

学生的已有知识会对当堂课所学习的新知识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激发对新知识的求知欲。通过复习学过的内容导入新课是教师平常上课常用的方法,这样导入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复习微课,自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教学沪科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五节“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录制复习旧知型视频微课。教师首先制作复习“线段长短的比较”的微课,帮助学生回忆运用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来比较微课中两个角的大小,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避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此外,教师可以继续运用导入视频微课演示角的拼凑、叠合、度量,利用微课资源“情景化”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角的和差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的理解。

“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复习旧知型微课,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之前学习的知识,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通过趣味故事型微课导入

上课伊始,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录制成微课并播放给学生观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录制喜羊羊租土地种植绿草的故事微课。狡猾的灰太狼把一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喜羊羊种植绿草。第二个月,灰太狼对喜羊羊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20米,相邻的一边增加20米,继续出租给你,租金保持不变,你看怎么样?”喜羊羊一听,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什么损失就答应了。喜羊羊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邻居们,大家都说:“喜羊羊,你吃亏了!”喜羊羊非常吃惊。教师暂停微课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喜羊羊吃亏了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相信你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反思的过程,积极寻找微课视频中的等量关系:(100+20)×(100-20)=1002-202,教师接着给出几个类似的例子:(9+1)×(9-1)=92-12,(x+1)(x-1)=x2-12,(a+b)(a-b)=a2-b2。启发学生逐步发现等式中的数据特征,归纳得到平方差公式。然后通过“学以致用,交流展示”“巩固提高,大显身手”等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平方差公式。最后,教师提问学生:“现在你知道喜羊羊是否吃亏了吗?吃亏了多少?大家动手解决微课中的问题。”学生算完后教师继续播放之前暂停的视频微课:如果将喜羊羊所租的正方形土地的边长设为a米,一边减少b米,相邻的另一边增加b米,那么改变后的土地面积变为多少?学生思考一会儿后,教师继续播放微课视频,演示图形的剪拼过程,从几何的角度证明平方差公式。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趣味故事微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愿意成为课堂的主体,逐步去探索、运用平方差公式。

(三)运用悬念型微课导入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设置悬念也是引入新课的常用方法。悬念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效地进行。

例如在教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節“数据的收集”时,教师可以播放带有悬念的微课视频引入新课: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如央视财经频道公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反映了我们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又比如我们班上同学最喜爱的球类活动是篮球,等等。同学们,你们清楚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得到的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通过微课,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顺势引导,有效导入新课。

课堂中,教师结合微课导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①如何确定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活动是什么?②如何调查?③你能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吗?④你清楚我们班同学为什么喜欢篮球了吗?学生需要调查才能回答这四个问题,激发对数据调查的兴趣。紧接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进入数据收集阶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教师通过微课总结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喜爱的球类活动;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第四步,展开调查——收集数据。这过程其实就是数据收集的过程。

设置悬念型微课,能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进而主动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思想。从动手实践到提炼微课中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如何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喜欢学数学是值得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微课的出现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初中数学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微课引入新课,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导入的效果,稳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建,桑学峰.基于微课新型教学模式的传统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3)

[2]高立疆.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导入应用[J].新智慧,2018(23)

[3]黄艳霞.浅析导入型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8)

[4]曾艮任.小学数学课堂之微课导入法[N].汕尾日报,2019-07-07

[5]赵林林.巧用微课导入 提升课堂效率——以《河中石兽》为例[J].语文天地,2018(2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初中数学的微课建设与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8JD0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平(1989— ),广西苍梧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导入初中数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