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录方式的创新改革能促进中国特色高师美教专业体系的构建

2020-11-06谢雱吕振业文安琪汤顺鑫梁意爽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范类高师生源

谢雱 吕振业 文安琪 汤顺鑫 梁意爽

摘要:本文从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的创新改革出发,认为只要招录了有从教意愿的生源“苗子”,才能稳定中国高师美教专业的高素质生源,进而有利于中国高师美教专业强化“师范性”以及促进中国特色高师美教专业体系的构建,最终实现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美术教师的目的。

关键词:招录方式  创新改革  中国特色高师美教专业体系  构建

回首中国高师美教专业①一百多年的历程,既有其艰难曲折、成就辉煌的一面,又有其不尽人意、需要创新改进的一面。归根结底,又不得不说与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的因循守旧,需要创新改革、优化生源素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能稳定中国高师美教专业的高素质生源

第一,能保证优质生源

依据课题组的相关调研以及前面发表的系列论文可见,如果高师美教专业能在招录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也即在美术类考生录取环节中,增设“师范性”自愿申请栏目,一方面能让真正热爱美术教育专业,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职业的“苗子”,找到求学的方向与入口;另一方面又能吸引更多文化与专业素养都较高的考生进入高师美教专业,从而整体提升与优化该专业的生源质量。图1为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美术类招生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第二,能稳固生源的从教信念

据课题组对湖南省三所高师美教专业生问卷调查②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69%的学生不了解所报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有56%的学生认为现在所读的专业并不符合自己当初的期望。甚至还有同学表示:“如果可以重来,一定会重新选择专业”。因而有81.9%的学生认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有必要在录取环节中增设师范类自愿申请栏目。就目前高师美教专业的教育现状而言,那些从教意识淡薄的学生进入该专业后,他们对于美术技法类课程的学习往往“特来神”,而对于教师职业类重要的必修课程学习,不是敷衍了事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还有“跳槽”或“辞职”等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的生源状况,既直接影响了高师美教专业这些必修课程的正常开设,也实际上降低了其应有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认为要想根除这一难题,就必须从生源、从有从教意愿的“苗子”中开始抓起,才能稳定生源“不忘初心”。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避免以往有些考生“错上花轿”,也能为那些深陷填报志愿迷雾的考生解开疑团,从而让高师美教招录到有教师潜质的优质“苗子”,并能稳固从教意愿与信念。

第三,能奠定教师岗位所需的职业发展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是人类文明与艺术的传承者,并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传播思想,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也就是说,高师美教专业的考生,除了首先要有从教意愿这一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之外,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从业品德等。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就明确要求师范生要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而这四个方面的培养目标,正是高师美教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落实国家师范教育专业的要求,反映其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发展的预期目标。可见,对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的创新改革,特别是在其录取环节中增设师范类自愿申请栏目,能满足该专业培养“未来美术教师”岗位所需的职业发展基础,把有教师潜质的“苗子”逐步培养成为卓越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和专家型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有利于中国高师美教专业强化“师范性”

首先,有助于课程体系与教师职业要求相联系

众所周知,“师范性”是师范类专业区别于高校其他类专业的特殊属性,它的教育目标即什么人才是教师,以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这也就是说,高师美教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要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要求相联系。而要做到这点,只有先对该专业招录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才能使生源优化地达到其专业选拔与培养的“苗子”要求。因为“教”是为了“学”,如果“学”不愿接受“教”,其结果则只能是“教”与“学”均“互损”而难以达到目标。当下许多高师美教专业的一些“怪”现象,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如有些高师美教专业的师生常将自己所在的专业与艺术院校的美术专业混为一谈,采用“美院模式”教与学,不是“重技轻理”就是“重技轻艺”,造成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正如我们所知,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艺术家,而需要更多的美术教师。③再如拿中国高师美教专业与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相比较,日本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比例相对较低,而教育类课程设置比重相对较高(见图2)。这说明,日本的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面向的是“师范性”而不是“艺术家型”。所以我们说解决了生源的“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与解放高师美教专业“教”的问题。

正如《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所明确指出,师范类专业的课程结构要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程要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设置。与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相比较,日本的学科课程内容要注重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在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基礎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等。

其次,有利于职业类课程与基础美术教育直接对应

我们从以往高师美教专业生的培养过程来看,特别是在教师职业类课程的“三习”教学中,不少学生常出现中小学课程学习意识欠缺、教学能力偏低、教研素养不足,甚至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明显难已达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若我们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则一方面与高师美教专业对这类课程的要求不高、质量把关不严有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该专业的学生原本就属“拉郎配”,根本就没有从教意识。正如课题组对湖南省三所高师美教专业现有招录方式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有近八成的学生是以第一志愿录取到此专业的,但他们明确表示毕业后愿意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人数却不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一半。⑤显然学生的这种现状,就不可能不影响到该专业开设的教师职业类课程以及学生与基础美术教育直接联系的实效。所以我们说,高师美教专业只有对现有的招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把那些真正有从教意愿的“苗子”招收进来,优化生源,才能实现该专业教师职业课程的顺利进行,并收到学生与基础美术教育直接对应学习的实效。

再次,有益于学生课外、校外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毋庸置疑,从一名有从教意愿的“苗子”到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其间需要经历相当数量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历练。因而高师美教专业生的课外、校外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便自然成为了其逐步成长、成熟的重要途径,也说明作为一名高师美教专业生,仅靠校内开设的有限教育实践类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去主动参与一些课外、校外的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类似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参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调查、中小学美术课改实验、中小学美术教研项目,以及少年宫、美术馆、社区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甚至家教等,以此来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美术教育能力与教研素养,为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湖南师大扶贫点插柳村的“社会大课堂”为例,就有许多美教专业的志愿者们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课外、校外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他们为苗寨的村民们普及美育知识,举办与宣传、展示苗寨村民们的民族工艺产品,更为贫困山区的未来——在孩子身上播撒了美育的种子,因而获得了扶贫点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与社会的高度赞扬,并为学校的扶贫工作增添了极大的“亮点”与贡献。⑥除此以外,湖南师大美术教育研究基地的美教专业志愿者们近年来还到长沙市天心区为智障的孩子们进行援教服务活动,并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心理交流辅导活动等,这种公益性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了平均每月一次。近三年来他们共举办开展了“湘江天晴——艺术生活公益教育活动”“艺心同梦——美术公益教育活动”“与美同行”等多项公益类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⑦再如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校外美术教育培训基地,自2009年起每学期学员有近8000人,该校所招募的美教专业志愿者们从少年宫的美术教育衍生至博物馆、特殊学校、福利院、社区甚至病房等。⑧显然,美教专业生通过这些课外、校外的美术教育实践的亲身经历,不仅提高了自已的教育能力,其教师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谓收获良多;同时,还证明了这种有益的课外、校外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是美教专业生将自身学习与校外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其在校学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三、 能促进中国特色高师美教专业体系的构建

其一,能更好地履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职能

我国自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创办现代高师美教专业以来,其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一直沿用的是独立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开放后,面对社会美育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需求,特别是国家鼓励综合性高校与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因而形成了当下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学格局。随着今天社会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需求已从数量取向转变为质量取向,特别是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实行,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新变化,尽管高师美教专业的主体职能未变且还得到了强化,但是对生源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说,只有对高师美教专业现有的招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才能遴选出有从教意愿的“苗子”,才能优化生源,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培养优质的美术师资人才,发挥好“工作母机”的作用与履行好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职能。

其二,能实质性的丰富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类别

从目前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结构看,其层次结构主要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当代研究生教育又可再分为硕士生与博士生两个小层次的教育。仅就高师美教专业而言,其设置与分布则相当广泛,既有在综合类大学、理工类院校的,也有在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也正是这种现状,使得各校开设的高师美教专业受学校的历史、文化及传统的影响而各具一定的特色或学术背景。与此同时,亦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即本专业的特色或特性不强的问题。关于此问题课题组已在系列论文中多次谈及,这里就不再展开,但基本上都集中到了一个问题上,即美教专业不能与美术学专业或美术造型专业混为一谈,因而其培养不能是“二美院”的模式。其实,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文件,并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应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要求高师美教专业要打破因循守旧、“重技轻理”“重技轻艺”的旧传统,撕下“二美院”的符号标签,开设更多人文学科、交叉学科和职业类的课程,以“师范性”为教育目标,取专业融合之势,走学科综合之路,形成优化的课程结构和具有活力的教学机制,从而提升高师美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催生出更多高素质、多能一专的“通识”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这也就是说,只要高师美教专业对现有的招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就能招录到有从教意愿的“苗子”,其优化后的生源,就能减轻该专业学生的“压力”,从而实质性地丰富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类别,让高师美教专业真正走出一条“师范性”的路子。

其三,能有效推进有中国特色又具国际水准的专业体系优化及建设

目前我国社会正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高师美教专业新的发展需求,新的发展需求又必将促进该专业再创新的辉煌与新的成就。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针对师范专业指出要“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我们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等。也正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又从中小学教师“输入”的源头上,对师范专业的办学、培养及质量所做的三个等级的具体评价与要求等,并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就高师美教专业来说,对现行招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优化生源,定能有效推进有中国特色又具国际水准的专业体系的优化及建设。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高师美教专业只有对招录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才能达到优化生源的目的,也只有从“源头”招录有从教意愿的“苗子”,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高师美教专业体系的构建,最终实现为中小学教育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美术教师队伍的目的。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考试研究专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招生考试与录取的创新改革研究”的成果之一,编号:XJK018JKB017)

注释:

①我们这里的高师美教专业泛指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内,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院校、艺术院校中开设有美术师范的本、专科专业,又称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

②⑤即长沙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的调查。

③陈卫和.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对美术学院专业发展说长论短[J].美术学报,2009(04):57-60。

④参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与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06):288-289。

⑥参见谢雱、黄珊珊. 美术志愿者的社会服务初探——以湖南师大对口扶贫点插柳村的"社会大课堂"为例[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08):135-137。

⑦参见2018年7月13日湖南教育新闻网,原文链接:http://news.hnjy.com.cn/gxlm/176367.jhtml。

⑧參见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8):265。

猜你喜欢

师范类高师生源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