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11-06洪明志何冶陈艳萍

关键词:腋臭皮下切口

洪明志,何冶,陈艳萍

(台州市立医院,浙江台州318000)

腋臭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多见,不可避免对患者社交、正常工作缠身一定负面影响[1]。此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其中手术疗效最佳[2]。目前切口皮下修剪已广泛应用于腋臭临床治疗,虽可确切去除腋下异味,但部分患者表示切口愈合效果不甚理想,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多伴随出现切口愈合延迟、皮下血肿等不良事件[3]。多孔引流能够实现手术区域的充分引流,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巩固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应用于腋臭临床治疗,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到本院就诊且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2例腋臭患者,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2例腋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 21~54岁,平均(36.85±11.23)岁;研究组31例,男8例,女23例,年龄22~53岁,平均(36.81±11.20)岁。2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正规检查证实双腋存在异常臭味,且全部患者均为初诊初治;②意识清楚,均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已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得到批准。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或存在精神疾患者;②明确存在器质性病变;③既往接受过腋臭治疗;④腋窝部位皮肤出现破溃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切口皮下修剪治疗,具体实施:术前安排医护人员负责协助患者一一进行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在保证机体未存在明显异常情况下,向患者详细说明切口皮下修剪治疗流程。体位选择:平卧位,而后提示患者调整双上肢姿势,使之保持外展、屈肘抱头之态,确保双侧腋窝均能够充分暴露,依据每位患者腋毛分布情况,定位其边界外0.5 cm处,并于此处进行椭圆形标记,之后需要清楚标识切口线,切口线主要是沿着腋窝皱襞线进行标识,其长度控制在3~4 cm,接下来需要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同时取利多卡因(浓度:2%)进行麻醉处理,消毒与麻醉处理结束后,需要根据已经清晰标识的切口线,逐层将皮肤、皮下脂肪层予以良好切开,取小直剪进行分离操作,目的在于分离皮下脂肪浅层,直至标记处,分离结束后需要对皮瓣进行游离操作,在直视状态下准确将皮瓣下多种组织予以清除,包括大汗腺组织、汗腺导管、毛乳头、脂肪在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清除过程中需要将真皮血管网皮瓣予以良好保留。上述操作完成后取干净纱布,对残余组织逐一进行清理,取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进行切口缝合操作即可。如患者为女性,则切口皮下修剪治疗应避开月经期。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孔引流,具体实施:准确定位手术切口内皮瓣上1 cm位置,接下来取11号尖刀片,留置引流孔(大小建议控制在3~5 mm为最佳,数量依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而定),顺着皮肤纹理进行引流孔留置,而后留置引流管,取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术后注意事项:①双上肢制动:8 d;②抗感染治疗:依据每位患者实际给予适宜剂量的抗生素,此项治疗时间3~5 d;③切口换药:术后48 h需要加强对患者切口的观察,3 d需要进行1次换药,研究组需要在进行加压包扎处理5~7 d拆线。

1.3 观察指标

1.3.1 近期疗效对比 治愈:双腋并不存在异常臭味;显效:患者在进行体力劳动后能够察觉到轻微气味,或者在距离双腋较近方能察觉到轻微气味;无效:在距离双腋1 m之外仍可察觉到异常臭味。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3.2 切口愈合效果对比 甲级:观察切口,其表皮对合情况十分良好,同时并不存在红肿情况;乙级:观察切口,其表皮对合情况较好,存在红肿情况,但程度较为轻微;丙级:观察切口,其表皮对合情况不佳,同时存在红肿情况。

1.3.3 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对比 ①记录2组切口愈合时间;②疼痛情况主要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VAS 评定分值范围 0~10 分,评定分值越接近10分则疼痛感愈加强烈。

1.3.4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①不良反应:记录2组疼痛剧烈、红肿、感染等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并发症:记录2组皮下血肿、瘢痕、皮肤坏死等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1.3.5 复发情况对比 安排专门医护人员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统计2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年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性别、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效果、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均采用百分数表示,同时对相关结果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近期疗效对比 例(%)

2.2 切口愈合效果对比 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切口愈合效果对比 例(%)

2.3 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对比 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对比 (±s)

表3 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对比 (±s)

组别 n 切口愈合时间(d) 疼痛情况(分)对照组 31 7.29±1.84 3.89±1.23研究组 31 5.42±1.37 2.72±0.89 t 4.539 4.291 P 0.000 0.000

2.4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2.5 复发情况对比 为期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4例复发情况,研究组并未出现复发情况,研究组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腋臭发病群体中女性多于男性,此疾病虽不会危及生命,但疾病存在会造成机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进而影响到患者人际交往、正常工作等,甚至会带给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引发抑郁症在内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故而,临床对此疾病予以极大重视,旨在寻求可靠的治疗方法[6-7]。临床对此疾病治疗往往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主要通过将顶泌汗腺予以准确清除来达到治疗目的[8-9]。

伴随微创技术的良好发展,切口皮下修剪疗法应运而生,因其有“有效性、微创性”之突出优势而逐渐取代传统术式,是现阶段腋臭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10-11]。其通过减小手术切口来最小化机体手术创伤,同时还能够将真皮血管网皮瓣予以保留,促使腋下皮瓣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微循环,为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12-13]。考虑到皮下创面位置,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多伴随出现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皮下血肿、瘢痕等并发症,极大影响手术效果[14]。为更好维持切口皮下修剪治疗效果,弥补其不足之处,临床提出辅以多孔引流,能收获可靠效果[15-16]。多孔引流优势在于切口小,其充分利用尖刀戳孔,并且引流孔多分布在机体腋毛区域顶端下缘处,因其分布呈现出“隐蔽性”之特点,在手术结束后并不需要进行拆线处理,同时也不需要另外放置引流条,最小化对机体的二次损伤[17]。括而言之,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治疗腋臭,其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切口小,且切口位置相对隐蔽,一般多选择腋毛区顶端下缘处;②在可视条件下将顶泌汗腺予以准确剪除,效果可靠;③辅以多孔引流,能够将手术过程中肉眼不易察觉的渗血、渗液等经由微孔排出体外,进而促使皮片与皮下组织二者之间实现有效贴服,既能减少死腔情况的发生,又能对血肿形成、皮下积液形成等不良事件起到一定预防效果,在此过程中并不需要放置引流条,极大减少二次损伤发生概率;④适宜数量的引流孔还有助于延展术区皮片面积,而且还可将腋下皮片的张力予以合理分担,在之后愈合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出现瘢痕形成[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腋臭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可行性、有效性更为可靠。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腋臭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切口愈合大有裨益。考虑可能是由于切口皮下修剪能够准确将顶泌汗腺予以良好剪除,而辅以多孔引流,则能实现充分引流,避免出现引流死角。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腋臭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切口愈合更为迅速,疼痛更为轻微。考虑可能是由于此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在准确剪除顶泌汗腺的前提下更好保护真皮血管网,为切口愈合、良好预后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腋臭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考虑可能与手术范围足够、引流充分等相关。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提示在腋臭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复发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处于青春期,则在接受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之后会随着残存汗腺的发育而导致腋臭复发。

表4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例(%)

综上所述,腋臭临床治疗施以切口皮下修剪与多孔引流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增进总有效率,提高切口愈合效果,切口愈合时间更短,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而后需要累积更加充足的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腋臭皮下切口
难闻的腋臭能祛除吗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腋臭,少年不要做汗腺切除术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