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55岁以上人群衰弱现状及其与共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06崔月张艳黄一沁王姣锋余嘉铭陈洁保志军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病退行性中重度

崔月,张艳,,黄一沁,王姣锋,余嘉铭,陈洁,保志军,

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全科,上海20004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科,上海200040;3.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40;4.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流行病学研究室,上海200040

衰弱指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引起临床负性事件的发生[1]。可分为躯体衰弱、认知衰弱和社会心理衰弱[2-3]。研究表明,衰弱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2.8%[4],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患病率高达18%~40%[5]。共病是指2 种或2 种以上的慢病共存[6]。据统计,我国近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 种以上疾病[7],平均每位老人患慢病数男性6.3 种、女性6.6 种[8]。然而目前,基于我国社区老年人群衰弱与共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社区人群的衰弱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衰弱与共病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9月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55 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 68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1 671份,有效率为99.46%。年龄56~95 岁,平均(72.3±7.1)岁,其中男性587 例、女性1 084 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K019。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55 岁,性别不限;(2)具备基本的沟通和理解能力;(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2)急性消化道出血者;(3)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感染性疾病者;(4)近3 个月内发生骨折或关节置换术后。

1.3 调查工具

1.3.1 一般情况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及慢病情况。教育程度分为未受教育(文盲)、初等教育(小学或初中)、中等教育(技校、中专或高中)、高等教育(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吸烟史分为从不吸烟、目前吸烟(每天吸烟≥1 支,持续半年以上)和已戒烟。饮酒史分为从不饮酒、目前饮酒(每周饮酒≥1 次,持续半年以上)和已戒酒。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中重度肾脏疾病、中重度肝脏疾病、骨质疏松症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均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 版《内科学》[9],肿瘤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10],过敏参照《中国综合临床》中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1],痴呆参照2018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12]、抑郁症参照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第5 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3]。

1.3.2 衰弱评估 根据Fried 衰弱表型量表[14]进行衰弱评估,包括体重下降、15 m 行走速度下降、握力下降、体力活动下降和疲乏共5 条。具备3 条及以上可诊断为躯体衰弱;1~2 条为躯体衰弱前期;0 条为健康。根据评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衰弱或衰弱前期组(躯体衰弱+躯体衰弱前期)与非衰弱组。

1.3.3 共病严重程度评估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15]进行共病评估。(1)1 分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普通型1 分、伴随其他器官损害2 分);(2)2 分疾病:痴呆、抑郁症、过敏、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中重度肾脏疾病和5年内罹患任何肿瘤;(3)3 分疾病:中重度肝脏疾病;(4)4 分疾病:转移性实体肿瘤。累计总分分为0~1 分、2~3 分、4~5 分和≥6 分共4 个级别。

1.4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和调查标准,由调查人员完成调查表的填写。调查结束后,质控人员仔细核查问卷结果,对资料的验收标准为调查项目的完整率≥99%、错误率≤3%。收集的数据双人双份输入后核对。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无序分类变量采用检验,单向有序分类变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Logistic 回归法分析独立影响因素,<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衰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1.1 一般人口学特点对衰弱的影响 根据Fried 衰弱表型量表社区55 岁及以上人群躯体衰弱0.84%(14/1 671),躯体衰弱前期35.13%(587/1 671),合计衰弱35.97%(601/1 671)。衰弱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5%32.56%,<0.001)。见表1。

表1 一般人口学特点对衰弱的影响[例(%)]

2.1.2 衰弱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 组CCI、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重度肾脏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和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组充血性心力衰竭(=0.529)、糖尿病(=0.509)、痴呆(=0.216)、慢性肺部疾病(=0.167)、骨质疏松症(=0.119)、抑郁症(=0.546)、过敏(=0.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衰弱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后退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CCI 和高血压是衰弱的危险因素,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衰弱的保护因素。与56~65 岁组比较,76~85 岁组和86~95 岁组衰弱风险较高(均<0.001);与CCI 得分0~1 分组比较,4~5分组和≥6 分组衰弱风险较高(均<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弱比例显著增加,到2050年我国罹患衰弱的老年人将近1 亿[16]。同时,慢病的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7]。研究显示,65~75岁老人平均患病(2.80±1.05)种,75~85 岁老人平均患病(3.45±1.58)种,≥85 岁老人平均患病(4.29±1.45)种[18]。因此,年龄是共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直接影响共病患病率。

表2 衰弱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例(%)]

表3 老年衰弱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纳入1 671 例社区55 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 衰弱表型量表得分,筛查发现衰弱或衰弱前期组601 例(35.97%)、非衰弱组1 070 例(64.03%)。组间比较发现,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提示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衰弱,且衰弱与年龄有关。56~65 岁老人衰弱的发生率为24.79%,而76~85 岁和86~95 岁老人的衰弱发生率上升至57.35%和80.00%,可见高龄老人的衰弱问题更为突出。肌肉质量的持续损失和大脑功能的降低是老年衰弱的重要发生发展机制,而缺乏体力活动会加速衰弱[1]。除了年龄和性别以外,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越容易出现衰弱。考虑我国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既往多从事体力劳动,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有效锻炼,而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缺乏运动意识,因此更易出现衰弱。

根据此次研究,2 组CCI、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重度肾脏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和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与CCI 得分0~1 分组比较,4~5 分组和≥6 分组衰弱风险较高(均<0.05),提示老年人的共病严重程度与衰弱密切相关。Volpato 等[19~21]指出衰弱与体成分、炎症因子和共病相关。衰弱和共病虽是完全不同的2 个概念,但衰弱能预测共病,共病可加重衰弱又能加速衰弱进展[22]。而高血压病患者因其具有合并疾病多、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下降等生理特点,亦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壁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加速老化过程,促进衰弱的发生发展。中重度肾脏疾病和肿瘤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机体日渐衰弱。进一步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CCI 和高血压是衰弱的危险因素,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衰弱的保护因素(OR=0.26,=0.002),考虑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血液循环,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综上,55 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社区人群的衰弱筛查,关注共病。在制定慢病健康管理措施时,应高度重视共病防治。同时,加强社区衰弱及共病的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社区慢病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共病退行性中重度
以社会支持为中介的唐山市共病老年人衰弱与失能的关系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老年共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