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诊断标准下北京社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

2020-11-06刘陪沛王惠周明朱亚琼曹梦宇刘金炜刘加强彭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步速肌少症握力

刘陪沛,王惠,周明,朱亚琼,曹梦宇,刘金炜,刘加强,彭楠

1.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53;2.解放军医学院,北京100853;3.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服务局保健室,北京100034;4.联合参谋部警卫局卫生保健处,北京100017

肌少症与增龄密切相关,是一种以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肌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征,导致患者衰弱、跌倒、功能减退,感染和死亡风险增高的老年综合征[1]。肌少症还会导致住院率、住院时间、护理成本和住院费用增加[2]。2016年肌少症被确认为是一种骨骼肌疾病,其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为ICD-10-MC[3]。

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在不断更新。2010年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发表第一版肌少症共识(EWGSOP1 标准),2018年修订后发布第二版诊断共识(EWGSOP2标准)[4-5]。此外,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AWGS)提出的AWGS标准[6],以及2013年Malmstrom 等[7]发表的SARCF 问卷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研究人群、测量方法以及采用的诊断方法等不同,导致文献报道的肌少症患病率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使用上述3 种不同标准对北京地区老年男性进行肌少症的诊断,为建立适用于我国老年人群的肌少症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9年7月—2019年12月,通过招募志愿者对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的社区老年男性人群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男性,年龄≥60岁;(2)能够完成问卷调查;(3)能够完成所有测试项目。排除标准:(1)交流障碍者;(2)因任何原因无法完成测试者;(3)安装起搏器等电子器械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527 例,年龄60~94 岁,中位年龄为70.00(64.00, 77.00)岁。其中60~69 岁261 例,70~79 岁172 例,≥80 岁94 例。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第S2019-140-01 号),所有受试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情况及SARC-F 问卷调查 由经统一培训的2名医护人员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记录研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SARC-F 问卷评分,测量受试者的身高(m)和体重(kg)。其中,SARC-F 问卷根据研究对象对5 个问题(肌力、步行能力、座椅起立、爬楼梯试验及跌倒史)的回答进行评分,总分0~10分[7]。

1.3 四肢骨骼肌肌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检测 受试者空腹,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赤足站于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InBody 770)足形电极上,双手握住手柄电极,双臂伸直外展30°,测试中勿说话或移动。测试人员记录ASM,以kg 为单位,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ASMI)=ASM/身高2,单位为kg/m2。

1.4 功能性测试

1.4.1 步速 采用AWGS 推荐的6 m 步速[6],在平地上沿直线用彩色胶带分别标记出起点、1 m 点、7 m 点和终点。要求受试者从起点走到终点,行至1 m 开始计时,行至7 m 计时结束。共测定2 次,记录耗时较短的1 次并计算步速,单位为m/s。

1.4.2 握力[4]使用JAMAR 电子握力计(美国,Sammons.Preston),受试者用优势手最大力握住仪器的握柄,维持5 s,测试3 次,记录最大值,单位为kg。

1.4.3 5 次起坐时间[4]要求受试者双手交叉于胸前不能分开,站起时膝关节完全伸直。听到测试开始命令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5 次起立和坐下动作,记录完成时间,单位为s。

1.5 诊断标准 EWGSOP2 标准(男性)[4]由EWGSOP于2018年依据欧洲肌少症最新临床和科研成果提出,诊断指标和界值为:(1)ASMI<7 kg/m2;(2)握力<27 kg;(3)5 次起坐时间>15 s。(1)+(2)、(1)+(3)、(1)+(2)+(3)时确诊。AWGS 标准(男性)[6]由AWGS 于2014年依据亚洲肌少症临床和科研成果提出,诊断指标和界值为:(1)ASMI <7 kg/m2;(2)步速≤0.8 m/s;(3)握力<26 kg。(1)+(2)、(1)+(3)、(1)+(2)+(3)时确诊。SARC-F 问卷[7]是由Malmstrom等提出的肌少症简易评分量表,总分≥4分提示肌少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1 录入数据,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Kappa 检验比较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Kappa 值0.00~0.20 表示一致性极低;Kappa 值 0.21~0.40 表示一致性偏低;Kappa 值0.41~0.60 表示一致性中等;Kappa 值0.61~0.80 表示高度一致性;Kappa 值0.81~1.00 表示几乎完全一致性。<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 种诊断标准共检出肌少症101 例(19.17%)。肌少症组的年龄、SARC-F 评分和5 次起坐时间高于非肌少症组;步速、握力和ASMI 低于非肌少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2 组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3种诊断标准下各年龄组的肌少症患病率 3 种诊断标准下,≥80 岁组的肌少症患病率高于60~69 岁组和70~79 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60~69岁组和70~79 岁组间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3种诊断标准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与一致性分析采用AWGS 标准与EWGSOP2 标准,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85.92,=0.69)。2 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86%,Kappa 值为0.96(<0.05),具有几乎完全一致性。见表3。

3 讨论

肌少症最初仅通过骨骼肌肌量减少作为诊断标准,应用较多的是Baumgartner 标准[8],ASMI 低于同性别健康年轻人均值的2个标准差即诊断为肌少症。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意识到仅以肌量减少定义肌少症不够准确,肌少症的不良结局与肌力和功能的下降更为相关[9-10]。2010年EWGSOP1 标准首次将肌少症定义为骨骼肌肌量和肌力(或功能)下降,筛查流程为首先测试步速,若步速减缓或步速正常但握力下降,再进一步检查发现骨骼肌肌量下降则最终确诊为肌少症[5]。不过由于人群种族、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亚洲人群的握力和肌量明显低于欧洲人群[11]。后来基于亚洲人群研究数据发布的AWGS标准,诊断流程与EWGSOP1 标准类似,但在握力和ASMI 的诊断界值上差异明显[6]。

表1 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3 种诊断标准下各年龄组的肌少症患病率[例(%)]

表3 AWGS 标准与EWGSOP2 标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

表4 3 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2018年,依据近10年来肌少症最新临床和科研成果发表的EWGSOP2 标准,在相应诊断界值上和AWGS 标准接近,诊断流程则不同。EWGSOP2 首先评估肌力(握力和5 次起坐时间),若异常怀疑肌少症,进一步检查出现骨骼肌肌量降低,即明确诊断肌少症,合并体能(如步速等)降低诊断严重肌少症[4]。本研究采用AWGS 标准,北京地区老年社区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7.08%,与张艳等[12]调查的上海社区老年男性的患病率接近。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EWGSOP2 标准和AWGS标准检测的肌少症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诊断符合率98.86%,Kappa 值为0.96(<0.05),2 者具有几乎完全的一致性。提示尽管EWGSOP2 标准和AWGS 标准诊断流程不同,2 者在中国老年人群肌少症诊断中可能具有同等的适用性及诊断价值。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肌少症组,肌少症组受试者年龄大,SARC-F 评分高,5 次起坐时间时间长,步速、握力、ASMI 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而2 组在身高、体重和BMI 方面无差异(>0.05)。提示年龄是肌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肌少症患病率在80 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显著升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肌少症筛查,以便早期进行干预。

SARC-F问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肌少症筛查量表。Cao 等[13]将SARC-F 问卷应用于中国老年人中,发现SARC-F≥4 分与握力和体能下降独立相关,有助于识别肌少症。研究显示SARC-F 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特异度,但灵敏度仅为21%[14-15]。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类似,SARC-F 问卷与AWGS 标准、EWGSOP2标准相比,灵敏度为28.89%、28.26%,特异度为98.17%、98.16%,其诊断肌少症的患病率较后2 者低了约2 倍。SARC-F 问卷特异度高,又简便易行,将其作为初筛工具是可行的,尤其在缺乏测试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

综上,SARC-F 问卷诊断肌少症灵敏度偏低,阴性结果患者并不能排除肌少症,临床实践中最好结合功能性测试结果进行判断。AWGS 标准和EWGSOP2标准在诊断指标的选取上存在差异,但有很好的诊断一致性,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易行的指标进行肌少症筛查,发现异常时再进一步检查确诊。作为仅针对社区老年男性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临床工作中,患者乃至医护人员对肌少症还不够了解和重视,关于肌少症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肌少症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步速肌少症握力
巧练握力益康寿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社区高龄老年人步速、握力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