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共产党人的“心学”实践路径

2020-11-03任忠艳

文存阅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学党性教育党性修养

摘要: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为理论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阳明心学为文化依托,涵盖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科学理论命题。践行共产党人的“心学”亦可以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进行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修习。

关键词:共产党人的“心学”;建构主义;党性修养;党性教育

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科学理论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中有关于党性修养与党性教育的又一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1]。这一理论命题的提出,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各家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命题提出的理论渊源、深刻内涵、理论特征、实践路径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论述探讨,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为这一命题的学术理论框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

一、何为共产党人的“心学”?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的这一重要论述,多数学者认为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党性教育。但也有学者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后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党性教育这一方面,同时也涵盖党性修养的内容。笔者认为,虽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只提及了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但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之所以能够担得起“学”字一说,其内涵就不应该是单一维度的,并且论及共产党党员的党性问题,也不应仅仅从党性教育这一外在维度出发,对于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提升也应该是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内容所在。所以本文采取共产党人的“心学”包含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这两方面内容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理论命题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党性这一基本问题之上的。党性,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2],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也是该政党的每一名党员身上所承载的政党品格与精神特性。因此,探析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实践路径,应从组织与个体、客观环境与主观思想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共产党人的“心学”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心学”这一概念的借意使用,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阳明心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吸取与发扬。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底蕴根基,同时也得益于一代代领导人集体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不辍实践与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阳明心学是传统心学理论发展的高峰,阳明心学所讲求的是“心即理”、“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对于其教义内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尽相同的见解与分析。部分学者认为,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背道而驰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对阳明心学的研究不应该狭隘的将其归结到唯心主义的阵营,对其思想中的有益部分应辩证的进行研究与继承。对于阳明心学的研究始终是要建立在其原始著作之上的,在王阳明所著的《传习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次王阳明与其弟子众人外出游玩,其弟子见到山岩中有一棵花开艳丽的树,便问王阳明说“师父你说心外无物,那您看这棵树,当我们没来这里看这棵大树的时候,它依然是独自在这山野中盛开着鲜艳花朵,并不是我们出现在这里才有了这些花的存在,这些花又与我们内心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答道,“你没看到这树上的花朵时,你的心和这些花都是同样的归于寂寞,当你看到这些花的时候,这些花的颜色才一时间明白鲜亮了起来,如此便可知道此花不在你心外。”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发现王阳明并不否认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他所强调“心”的作用是赋予事物以意义。因此,对待阳明心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批判性的吸收与借鉴、创造性地传承与发扬,才能更好的滋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同时,实践也反过来扩充理论。所以对于共产党人的“心学”实践路径的探析,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研究重点。各家学者着眼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与分析。部分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出发,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阳明心学的有益理论用以阐述共产党人的“心学”的深刻内涵、并以此为依托指导其实践路径的探索;部分学者从自身工作的领域出发,对共产党人的“心学”的路径问题加以梳理与探讨。笔者认为,从联系的观点出发,对于共产党人的“心学”实践路径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单一领域,还应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进行立体的多维度的探讨与研究。而建构主义就是众多视角的其中之一。用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科学理论命题的实践路径问题,不仅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解读共产党人的“心学”,同时对于探索研究如何以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全新理论成果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如何更好地使其理论更具有可操性,都是有益处的。

二、建构主义之于黨性教育

党性教育历来就是我们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力保障。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锤炼党员党性品格,做好党性教育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党性教育从集体的角度讲,是党组织为增强党员党性,凭借一定的方式与手段,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党性教育学习来提高党员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3]。而对于党员个体来说,党性教育是其提高自身党性而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中,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依据自身经验、通过他人的帮助、凭借一定的学习资料而主动进行的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建构过程。同时,学习者的自身经验是受到其生活的社会背景的影响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并且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应该处在一个合作、引导的地位之中。因此,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视角出发,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依靠科学理论,汲取知識力量,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实践基础

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理论命题自2015年底提出以来,学界对这一理论命题的研究从未间断,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体研究深度与广度来看,对于这一理论命题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有待开拓的空间。共产党心学的提出具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文化背景,其丰富内涵也是现有研究仍未深入触及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4]践行共产党人的“心学”,首先就要做到理论上的清醒认识,时刻抓住理论学习这一源头,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习自身党性的不竭力量,依靠理论、发展理论,不断完善共产党人的“心学”的理论体系。化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就是,党员应以自身现有理论背景为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依据积极主动地接受党性教育,不果断强化自身科学理论水平,不断提升自身党性。

第二、创造清朗空间,净化组织环境,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外部保障

党员的党性教育一直是我们党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巨大的生命体,那么每一名党员就是其中的一个个细胞,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倘若该生命体的某一部分受损,那存在于其中的细胞也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促进党员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首先就要创造风清气正的组织空间。这就如同建构主义所关注的,学习不光是个人的事情,学习背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我们党的每一名党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接受党性教育的过程,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体学习过程,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整体组织氛围,对促进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原因所在,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变对于每一名党员的影响是深刻且长远的。

第三、转变组织角色,引导党员学习,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创新举措

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入了党就会有的,同时对于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组织的引导与帮助是党员进行党性修习的重要援引。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多次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也如火如荼,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会存在着理论学习不到位,实际党组织生活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可以转化运用到党组织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时应当发挥的作用中来。在党员接受党性教育的过程中,党组织应充当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而不是命令者、灌输者的角色。同时,党组织的集中学习也应当同党员的日常学习相结合,促进党员集中学习和日常学习的常态化发展,在持续的学习中强化党员自身党性,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三、建构主义之于党性修养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除了要从组织教育的维度进行,党员内在修为的提升亦是重中之重。共产党人的“心学”亦是党员的修养之学,而如何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助力党员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可以有所发现。党性修养的提高过程就是每一名党员同志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填灌,而是主动的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框架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身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不断构建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主体建构的主动性以及学习主体已有经验的重要性。在面对相同知识的时候,不同的学习主体因其已有经验的不同,其建构自身知识框架的过程就不尽相同,因此建构主义也强调学习过程中交流与协作的必要性。同时,在学习者主动建构其自身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自省性也参与其中,因此回顾与反思也是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牢记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根源所在。

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从往昔的峥嵘岁月,到现世的国泰民安,我们党始终都肩负着人民的嘱托与期盼,星夜兼程奋勇前进,使命越重则自身就要越强,党艰苦奋斗的初心没有丢、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与优良传统也没有丢。同样的,在每一名党员身上,自己为何加入党员队伍的初心不能忘,在党员队伍中的成长历程也不能忽视,唯有这样才能从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党员的入党初心与其成长历程就是其建构自身党性修养的已有经验,而党组织的教育与实际工作学习中的成长与收获就是其时刻接受的新知识,唯有不忘初心,主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才能更好的让自身的新旧经验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过程中起到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更切实的从自身出发,从根源出发,担负起一名党员的职责与使命。

第二、主动团结协作,博采众家所长,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得力助益。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到如今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万众一心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千千万万党员一直都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才能使我们党在的风云际会的国际形势中成为最得民心的执政领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弘扬博采众长的优秀品质,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建立在封闭单一理论之上的,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想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断然是不可以闭门造车、封闭自己的。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现实的社会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作用以及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透过这样的观点来看如何修习共产党人的“心学”,不难发现,关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从中寻找有利助益、同身边的党员同志一道团结协作,吸收他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以丰富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从外部寻求滋养自身党性的养料,也是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的又一有益路径。

第三、勇于自我革命,积极审视自身,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不竭动力。

勇于自我革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我们党鲜明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武器。党和国家的一代代领导人,时时刻刻都把自我革命放在事关党的生存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省的重要性,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党员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修习共产党人的“心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要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进行自我革命便是要勇于剖析自己、审视自己,将革命归于自身,从内而外的做出理性思考与积极变革。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一个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如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待这一过程,那么建构主义所强调的自省性便是党员的自我革命。党员唯有切实有力地进行自我革命,跳出自身局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审视与检查,才能不断激发自身内在的源动力,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在修习共产党人的“心学”的路上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2]叶笃初,卢先福.党的建设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120-125.

[3]时玉柱.“党性”相关概念辨析[J].实事求是,2018(01):52-57.

[4]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1).

作者简介:

任忠艳(1994—),女,汉族,辽宁锦州人,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

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共产党人‘心学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1909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心学党性教育党性修养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