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教育如何矫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不良习惯

2020-11-02王静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5期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不良习惯

王静

摘要:在我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向城市搬迁,加速脱贫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的学生教育问题得到社会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原有的教育条件差,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有很多不良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并且在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采取可行措施,矫治学生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班级教育;易地扶贫搬迁;矫治策略;不良习惯

6-12岁的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性格养成、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及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于我校的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来说,他们过去家庭贫困,学校教育落后,周边社会环境较差,再加上自身知识面狭窄,道德意识欠佳,久而久之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自我约束力较差,上课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在学校动辄打架、骂人,经常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等。国家大力倡导脱贫致富,绝不只是物质层面的脱贫,更应是教育与思想层面的脱贫,矫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每一位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

一、强化训练,制定习惯养成计划

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具备科学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推进执行,才能由浅入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在班级教育中矫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应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表现出哪些不良习惯,心理认知有哪些偏差,对什么内容感兴趣等等,真正适合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案,才能被接受与认可,并且学生自觉遵守、同伴互相督促,提高效果。例如,针对我校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表现出的种种问题,课上容易精神溜号,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文明礼仪意识薄弱,不懂礼貌、不讲卫生;不团结同学、缺乏集体意识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强化训练,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明确细节,如每天上学出门之前要照镜子,穿戴整齐、仪表端庄、佩戴好红领巾、按照规定穿校服;主动与家长、老师打招呼;与同学和谐相处,不打架、不骂人,互帮互助;上课认真听讲,与老师互动交流,课后自主预习、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共同推进,这也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二、常抓不懈,监督习惯养成效果

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天養成的,所以矫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不良习惯也要长期坚持。这些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他们与爷爷奶奶等老辈一起生活,平时对他们过于宠溺,事事顺应他们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自私、任性,而且自制力比较差;面对种种不良习惯,我们要做到常抓不懈,严格规范、加强监督、持之以恒,以期达到最好的矫正效果。小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要先从强化外部监督做起,每天安排不同学生轮流在班级担任督导员,在监督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警醒;如督导员每天要提前10分钟到班级,检查并记录本班同学的仪表仪容,了解是否有迟到现象;每周汇总督导记录并在班级公开评比,形成竞争机制,引起学生的重视。每个人轮流监督,增强了责任意识,也在班级形成了良好氛围,先规范自我,再监督他人,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虽然有一些不良习惯,但是也有很大的可塑空间;抓好班级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花心思,为了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负责,为他们创造向善向上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小事做起,注重习惯养成细节

好习惯的养成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表现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矫治不良习惯,渗透正确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个性修养,这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落脚点。班级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最主要形式,应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注重习惯养成的细节。比如在与学生接触时我发现他们习惯说脏话,不经意间就会出现“不太美丽的音符”;还有的学生脾气暴躁,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也不是新鲜事;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能一味地“判官司”,或者责骂学生、请家长,而是抓住机会,矫正不良习惯。例如,每天开展“今天我很棒”总结活动,反思今天有哪些不好的行为,应扣1分;还有哪些好的表现,应加1分,到了期末比一比谁的得分最高,那么都有哪些行为“很棒”呢?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助同学,回家帮助父母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从每一件小事中积累,学生体验到“好习惯给我带来了快乐”,自然而然地摒弃了不良习惯,成为好习惯的“追随者”。

四、以身作则,树立习惯养成榜样

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导致他们产生很多不良行为,进入新的学校、接触新的环境,班级教育应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而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一面“镜子”。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比如老师博览群书,经常与学生侃侃而谈,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也会逐渐爱上阅读,拓宽知识视野;读到不懂的地方,还能主动与老师交流,并且在教室设置读书角,定期更换图书,老师与同学互相传阅,打造书香班级;再如,老师每天上课不迟到、不拖堂,每节课讲得绘声绘色,学生每天都对上课充满了期待,想要看看今天又能学到哪些有趣又有用的新知识。在老师的带动与感染下,不知不觉中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的不良习惯矫治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坚持,有恒心、有毅力、有决心,既要抓细,也要抓实;既要反复抓,也要抓反复。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关爱学生的一举一动,严宽并济,用爱心感化学生,用制度约束学生,点滴渗透,深入实处,必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矫治不良习惯,让他们接受公平、平等、优质的教育,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范辉玲.教师班级管理方式促进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J].中华传奇,2020,(12):75.

[2]韦韬.关于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14):331.

[3]何瑞流.高效管理,师生共赢 ——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76,84.

猜你喜欢

易地扶贫搬迁不良习惯
浅谈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
播州区易地扶贫搬迁“七个一”新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河北省涞源县易地扶贫搬迁路径研究
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
探讨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听妈妈讲故事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