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2018-03-30鲍锦山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6期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精准

鲍锦山

摘要

2015年11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要把握信息化步伐加快的大趋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数字鸿沟”,以“互联网+”推动新的扶贫变革。立足“信息化不仅仅是扶贫手段,更是脱贫内容”的全新意识,积极开展信息化扶贫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精准扶贫。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精准 扶贫 信息化

1 概述

扶贫开发牵涉面广,涉及的部门众多,任务长期而艰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早期政府在扶贫开发管理中,手段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实地检查或者从汇报材料中了解扶贫项目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还有多部门同时管理扶贫资金,缺乏沟通机制,缺少信息共享,缺少有力的统筹安排,资金和项目信息常常难以及时、快速、有效、准确的收集、传递,不利于资金的追踪问责。为了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效率,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力度,更好地开展就业扶贫、技术扶贫、教育和医疗等扶贫,建立信息化系统成为政府部门当前之急需。

2 扶贫工作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

2.1 运用信息化系统精准搬迁对象

强化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充分发挥和使用好信息平台的优势,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錄入工作,实现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有序。系统中还可以备注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致贫的原因、帮扶需求、帮扶措施等信息,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对贫困地区贫困状况的监测,能够让各级政府部门更加全面直接了解、掌握相关的贫困状况和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2 信息化系统中资金的基本信息

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改进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实现扶贫信息化管理,完善资金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信息系统记录资金的基本信息,主要管理包括资金来源、预算安排、指标分配、资金拨付、专户资金期初设置、报账等。资金来源包括地方政府扶贫债券、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贴息贷款资金。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根据全省扶贫资金的额度和使用情况,查看各县(市、区)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各级主管部门用户可以查看辖区内的相关指标的汇总统计,实现对扶贫资金流向的跟踪,让相关部门能够随时掌握资金的动向。

2.3 信息化系统中资金的分类管理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规划性、针对性,促进贫困地区资金管理与项目的衔接。信息系统的应用对象可分成三类:省级单位、市级单位、区(县)级单位。省级单位负责承接扶贫开发资金管理;向下级单位拨付扶贫资金。市级单位承接上级发放的扶贫资金的管理;负责市级扶贫项目编制信息的录入和上报;向下级单位拨付扶贫资金;承接上级注入的扶贫资金的管理;对上报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偿债计划的初审,以及向上级审核转报;监督检查项目资金运行、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区(县)级单位负责区(县)扶贫项目融资、偿债计划编制信息的录入和上报;承接上级注入的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检查项目资金运行、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

2.4 信息化系统中资金的管理

以福建省为例,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期限分为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各占10%、30%、30%、30%比例,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2.8%、2.99%、3.17%和3.17%,其中3年期、5年期、7年期利息按年支付,10年期按半年支付。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农发行和国开行有资金分配比例,并于第6年、第15年、第20年还款。专项贴息贷款中国开行和农发行各占50%的资金比例,第6年起逐年还本。如期限、利率、金额占比等规定很细,每月还要上报资金使用情况,季、半年资金使用报告,以及利息计息、付息情况,单靠手工,工作量极大且过程繁琐,运用信息化平台可以简化流程,简化手工,提高效率,实现扶贫资金报账制的现代化管理。

2.5 运用信息化扶持就业

信息化系统中收集的企业和贫困人员信息,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可以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及贫困对象的就业意愿进行相互匹配,实现精准对接,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推动脱贫,解决了贫困对象找工作难,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企业与贫困户的互惠共赢。

2.6 运用信息化实现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在当地建立田间学校,提供培训场所,运用信息化平台,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分析研究市场,立足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的优势产业,同时依托信息化优势,收集、了解各方面的技术人才,让各地的专家、教授定期进行远程授课,运用网络、电话、微信等现代化通讯,免费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电子商务进入贫困村,走进贫困人员的生活中去,从而培育电子商务市场,开发或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开辟低收入贫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径,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

2.7 运用信息化实施教育和健康扶贫

针对信息化系统数据库中的贫困人口,对他们的子女,有针对性实施教育扶贫,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尽可能从小学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到大学,免除学杂费,用社会的力量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不能让他们因为贫困而失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还可以引导企业和社会人士,跟他们结成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信息化系统中,同样还可以记录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他们,给他们增添更多的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尽可能缓解因病返贫问题。

3 结论

随着信息化技术特别是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化进行“精准扶贫”,让贫困的定位更准确,更具人性化。“精准扶贫”的推进依托于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建设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扶贫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实时了解扶贫工作进展,贫困人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了解脱贫的信息,改变观念,探索新的脱贫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晖.创新机制精准扶贫[RB/0LL新华网.

[2]赵国梁.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N].贵州日报,2014-04-15.

[3]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要有新思维[EB/0L].中国网,2015—12-31.

[4]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04):156.

[5]赵武.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170.

[6]王国勇.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区域经济.农村经济,2015(09):32.

[7]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09):118.

猜你喜欢

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
精准扶贫二首
证监会“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