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汉维翻译策略

2020-11-02王姗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翻译

内容摘要:被动句是人类各种语言的基本句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被动句的表达也相应有些差别。维汉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上有着显着的差异。根据被动句的分析归纳,翻译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原文,并且同时要符合维吾尔语的表达习惯,被动句的翻译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处理。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对维语的翻译有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汉维对比分析,促进汉维语学习以及汉维翻译工作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三国演义 被动句 翻译 汉维

一.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而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差距。汉语的被动关系通过某些特定的字或词,甚至通过语义或语境来体现的,在维吾尔语中,它的被动关系是通过动词的被动语态来体现的。维吾尔语的动词态有很多种,而维吾尔语动词的被动态是其中的一种。维吾尔语中的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维吾尔语中的被动态是通过动词加某些成分来表达原动作的受事是语法主语。被动语态是维吾尔语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维吾尔语中句子可以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主要区别在于句子的谓语和主语的表达方式上。维吾尔语中动词谓语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是主动句的主语,而在被动句中,主语则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对象。维语与汉语不同,它的被动句又总是形态标记的,即:若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按动词的被动语态发生形态变化的, 则这种句子叫做被动句。实际上,维语使用被动句的机会一般是多于汉语的,因此 “被动句的翻译”指的是一个句子是否译成译语的被动句的问题。具体有如下几条需要注意:

1.汉语中文学作品和接近口语的文学作品中的含有施事的被动句译成谓语使应译成主动句。

2.汉语中不带被动介词不带施动者的意念被动句中的及物动词,即受事性主谓句中表示被动的及物动词,如果主语是非生命名词,一般译成谓语的被动态,如果主语是生命名词,可以译成主动态。

3.汉语中用“挨、遭、遭受、由、得、可以、可”表示被動关系的被动句,因受语体因素的影响,有时译为被动句,有时译为主动句但是如果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时,译成主动句的情况较多,如果动词所带宾语是动词时,多译为被动句。

4.汉语政论文、应用文、科学论文或新闻报导中带有介词的被动句,如介词带有宾语(即出现施事)时,可以译成维语的被动句,当然有时看上下文的需要也可以译成主动句。

5.汉语里带有介词的被动句,如介词不带宾语(即不出现施事)时,仅表示动作的被动性,一般要译成维语的被动句。在不产生歧义的条件下,也可以译成主动句。

关于复杂被动句的翻译

1.复杂被动句的动词带补语的,一般是带程度补语或结果补语。翻译时要分析语义关系。

2.一般情况下,汉语复杂被动句动词若带宾语,一定是从属主语的名词或是主语的一部分。所以翻译的时候,把主语和后面的动词宾语译成一个领有格的定中短语。若“被”后有施动者可以译成主动句,若没有,可译成被动句。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发现,汉语被动句的翻译的难点不在于某个词的翻译,而是是否翻译成被动句的问题,即何种情况下汉语被动句要翻译成被动句,何种情况下汉语被动句要翻译成主动句。从形式上来说,维语和汉语中的句子一般来说都可以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转换,但主动句和被动句不仅仅反映的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还有意象的不同和认知的不同。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因为认知、语法、语用、文体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句式。

二.《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分析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该著作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它通过艺术加工,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性格鲜明,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等方面使用了不少被动句,在很大程度上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在阅读《三国演义》小说的过程中收集并整理了所出现的有标记的被动句。下面对有标记的被动句进行分析。《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有很多,“被”字出现了581次,“受”字表示被动意义的出现36次,“为”字表示被动意义的出现18次,“为…所…”出现70次,说明《三国演义》中被动句使用频繁。

总之,汉语和维吾尔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维吾尔语的动词有各种语态形式,它就是通过动词的被动语态形式来表现被动意义的,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语态形式,无法表示被动意义,而是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现的,这是汉语和维吾尔语这两种语言的差别之一。虽然这两种语言都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但是两者在语法意义上是相同的。汉语中把被动句分成了有标被动句和无标被动句,在本论文中通过所收集的有标记被动句,就以表示被动意义的字或句式的不同,来对该小说的被动句进行分析。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汉语中的被动标记如“被”字,“受”字,“为所”,“为…所…”等,通过这些类型的被动句的分析,我们发现从汉语的形式来分析被动句似乎没有规律可言,我们就以维语的翻译结果来分类,原文中有两个选项,即一译为被动句,二译为主动句,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译文译成被动句的情况和译成主动句的情况分别有什么特征,以求总结出规律,为翻译理论提供一些借鉴。

三.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结构翻译方法分析和总结

1.译为被动句

有些被动句是采用被动语态译法翻译成维吾尔语的,在这些被动句中,有的被动句只指出了受事,却没有指出施事,也就是说“被”、“受”、“为”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来表明动词的被动关系,“被”、“受”、“为”后边的施事名词不出现。这类句子在译成维吾尔语时受事主语仍译成了主语,而谓语动词采用了被动态方式翻译。

2.譯为主动句

有些被动句是采用从格、位格,将被动句翻译为主动句,谓语动词变成不及物动词的形式译法翻译成维吾尔语的。

有些被动句是采用使动语态译法翻译成维吾尔语的。在现代汉语中若受事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进行者,而是进行某动作行为的指使者,为了符合维吾尔语的表达特点,谓语动词译成动词的使动语态形式。

如果有些被动句的宾语表示的是受事主语,受动作支配而达到了某种结果,原文中的施事被译成维吾尔语时,一般都是将施事译成了句子的主语,受事译成了句子的宾语,让谓语动词变成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译为主动句。

我们发现被动句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成什么形式 我们要根据对原文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直接翻译。我们在翻译被动句的时候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意思来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结合语法分析。对于《三国演义》中例句的一一分析来看,有700多句被动句,只有200多句翻译成被动态,因此汉语被动句的翻译不是在于某个词的翻译,而是这句话是否翻译成被动句。被动句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不仅是被动语态译法和主动语态译法两种,还有使动态译法等多种不相同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把汉语中的被动句翻译的符合维吾尔语读者的说话习惯,又要不损害原文。这对于《三国演义》来说被动句的翻译也是一大难点,汉语中的大多数的被动句能从所使用的被动介词很容易地分辨出来,也容易理解;但是有一少部分被动句也就是无标记被动句不太好分辨,需要经过仔细地思考,再分析句子的结构;这时还需要依靠它们所在的具体语境来把握它们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进行准确的、无误的表达。

四.结论

出于汉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通常和维吾尔语的不一致,有些被动句在翻译过程中译为主动句,因此对原文被动句的理解是表达的关键,如果在翻译前没有正确的理解原文就无法选用恰当的语法形式表达了。在理解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施事和受事的关系以及是否同时出现等语法现象,这样才能判断话语的语法意义和真正含义。我们发现翻译的基础在于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你才能准确无误的表达。

由此可见,理解是对语法结构加内容的理解,表达是在理解基础上通过语法手段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汉维的句法结构等不是对等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被动句的维吾尔语表达,一定要灵活处理。不能拘泥于汉语被动句的字面含义,应该要根据原文的上下文对维吾尔语的表达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尽可能地体现出原文的真正含义。翻译的总的原则就是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如果译文的表达形式既符合原文的内容,又表达效果和原文基本一致的话,那这就说明译者已经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段贺磊.汉语被动句与维吾尔语的被动语态对比研究[J].民族翻译.2009,4.

[2]黄静.浅析汉语被动句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3]郑珊.三国演义“被”字句的句法结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36(1).

[4]杨阳.近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5]巩雪先.不同文类翻译汉语中“被”字句语义韵考察[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3.

[6]邱玉冰.汉语“被”字句的结构和语义变化及其英译[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4).

[7]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2.

(作者介绍:王姗姗,新疆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2019级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翻译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