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阅读维度,突破解读困境

2020-11-02徐岩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叙事学小说

徐岩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展开,在小说阅读教学和考查过程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题型已经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初露锋芒了。如: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小说阅读的选文来自鲁迅的经典小说《理水》,第三道主观题的题目为:“《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2018年全国高考一卷小说阅读的选文来自阿城的小说《赵一曼女士》,第三道主观题的题目是:“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高考二卷小说阅读的选文来自老舍的小说《有声电影》,第三道主观题的题目是:“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考生如果想在考场上顺利地思考、组织和回答上述问题,仅仅依靠我们高中教学中旧有的小说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和备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维度,力求突破目前的解读困境。

旧有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围绕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再配合小说的主旨分析来解答题目。这种小说分析的手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小说创作的实际情况,更无法帮助学生解答近年来的高考小说阅读题。我们需要在小说备考和复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维度,引入更高端也更有指导意义的小说解读方法,那就是用叙事学手法来分析高考小说阅读理解题。

经典叙事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的学科,为小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模式和方法”(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知识的引入,可让小说阅读鉴赏顺应从单纯重视内容到重视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偏于科学性的叙事学鉴赏可以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而达到余党绪所说的“引导学生超越感性与惯性的阅读状态,唤醒处在自在的、沉睡的思维,将思维置于主体的理性支配之中,并为思维的推进创造条件——让阅读从惯性走向反思,从混沌走向思辨,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余党绪《以“三个转化”推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把注重叙事学知识的形式分析与传统小说教学的内容分析结合起来,两者互相补充,可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笔者从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专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获得了很多的启发和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的高考教学经验,从中梳理出分析高考小说阅读理解题时,我们需要掌握的一些叙事学知识。

叙事学是来自西方的文艺理论,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热拉尔·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列出五种叙述分析的重要门类:次序、延续、频率、心境与语态;兹韦坦·托多罗夫在《叙事作为话语》中把话语手段分为三部分: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语式。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根据西方叙事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小说创作的实际情况,把中国小说的叙事学研究放在三个方面展开,即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三个层面。

首先,在中国小说发展上,这三个层面的问题是逐渐加深、逐渐丰富的。一般表现为叙事时间上采用连贯叙述,叙事角度上首选全知视角,叙事结构上倾向于以情节为中心。而在现当代的小说创作中,这三个方面表现得更为丰富多彩、摇曳生姿。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从小说的叙事时间上看,可分为:连贯叙述、倒装叙述、交错叙述(包括蒙太奇手法、错乱手法、夸张、虚幻、淡化、意识流等)。在小说的叙事角度上,可分为: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事)、内视角和外视角(也叫纯客观叙事)。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上,可以分为:以情节为中心、以性格为中心、以背景为中心。

在具体的小说文本分析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以上叙事学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如下的知识点。

一、关于小说的叙事时间的把握和分析

连贯叙述。连贯叙述是中国传统小说常用的叙事方式,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这样的叙事基本都与现实时间一致,呈线性,头绪简单,线索单纯,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倒装叙述。倒装叙述的运用并不是着眼于故事,而是着眼于情绪。重点不在于故事自身的因果联系,而在于人物的情绪与作家所要创造的氛围——借助于过去的故事与现实的故事之间的张力获得某种特殊的美学效果,比如鲁迅《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倒叙描写。

错乱的叙事时间。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随着叙事主人公的主观感受来组织和描述故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和《狂人日记》,用这种错乱的叙事时间来表现人物心理,符合人物心态,不断给人以新鲜感。

夸张的叙事时间。小说中的叙事时间不与物理时间等长,而是一种感觉到的时间,可以是慢镜头,也可以一句话就越过数十年的时光。

虚幻的叙事时间。是神魔小说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叙事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天上一日,世上三年”的虚幻时间,这在中国传统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南柯太守》中经常看到。

淡化的叙事时间。现代小說经常有淡化背景的倾向,时间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比如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传统小说《红楼梦》的开篇,作者也有意识地模糊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关于小说叙事角度的把握和分析

1.古代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特点

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习惯使用“余”“予”的口吻叙述。

②继承史传笔法,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纪其行状,摹其心理,外界的其他事务,除非与传主发生关系,否则一概不述。

③作家为突出渲染异人的神秘,有意不去直接描写其所作所为,而是用一个凡人的眼睛去观察、叙述,以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如《大铁椎传》。

④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是,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剖析众多人物心理。

2.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①容易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②便于抒发情感,并进行较为详细的心理描写。

③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更加曲折,更有波澜,更加生动形象。

④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⑤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使情感更加动人。

3.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

①增加亲切感,好像作者面对读者侃侃而谈,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

②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的表达效果。

③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且融合到文章中去。

4.第三人称叙述的好处

①比第一人称更加客观,是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②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叙述也更显客观和有序。

③可以更加凸顯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三、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知识点

1.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小说

①注意欣赏其布局的精巧、情节的曲折离奇,以及布局的严密和设计的变化莫测。

②学会理解悬念、发现、突转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③把握小说的线索,掌握单线结构、双线结构,了解复调小说和多角度叙事小说的特点。

2.以心理(人物性格)为结构中心的小说

注意小说中内心独白的解读,把握其中的潜意识手法的渗透,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主观抒情魅力。

3.以背景为结构中心的小说

①注重主观抒情,使作家摆脱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的诱惑。

②注重氛围渲染和背景描写。

③注重语言表现功能,保证作家于小说中突出“诗趣”的艺术追求。

以上是笔者认为备考高考的高三学生应该具备的叙事学知识点。在此知识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有可能会出现在高考命题中的小说体例。

四、高考命题中可能出现的小说体例

1.日记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如《狂人日记》《莎菲女士日记》等经典现代小说。

①真实与虚构的交织,把日记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虚构性”熔铸一炉,更加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带有浓重的自我剖析成分。日记体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自然也可视为对自我意识的分析,大胆地进行自我解剖。

③激发和满足读者的窥探欲望,引发读者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甚至是反思,能深入到生命的本质层面,通晓人性的深度与内涵。

④内容具有明显的片段性:记录主人公的一些生活片段和内心感想,而非展现主人公的一生。

⑤非常强烈的独语性和主观性,通篇都是主人公自说自话,充满矛盾和挣扎。

2.书信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茶花女》等经典的外国小说。

①真实性:容易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将自我代入文本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仿佛成为作者虚拟的倾述对象,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②自传性:人物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他们是作者自我与个性的张扬。

③追忆性:书信往往是追忆过去的载体,作者通过使用书信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叙述。

3.“故事新编”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如鲁迅的《故事新编》。

①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

②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的元素;既讽刺和揭露现实,同时也能表达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

③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框架,但融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的内容。

4.复调小说或称多角度叙事小说的特点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这类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展现故事情节或者人物的性格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拥有各自世界、有着等同价值、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的独立意识。复调小说的艺术世界就是多样性的精神之间以艺术手法加以组织的共存共在和交流互动。“复调思维”是矛盾性、对话性、开放性和未完成性的,这恰恰切合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个世界的多元、暧昧和边界模糊的状态,写出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和人性深处的矛盾。

5.冰心体散文化、诗意化小说的叙事特点

这类小说既有白话文的流畅,又有文言文洗练、华美的语言,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说出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表现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等主题,情感真诚温柔,情绪雅致婉约,文字清丽畅达。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364000)

猜你喜欢

叙事学小说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明代围棋与小说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