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路径探索

2020-11-02汪俞辰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高校

摘 要:进入新时代,随着政党合作的不断巩固发展和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政治诉求日益增强,找准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切入点、方向和路径,进而更好发挥政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和实践效能,总结凝练出黨外青年教师工作的开展路径,才能实现党外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促进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5-0128-02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认为统一战线工作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要把这一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其中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更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环节。

二、新时期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新特点和新问题

高校党外青年教师主要体现出数量多、层次高、社交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客观形势的变化、政治诉求意识增强等情况,党外青年教师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和新问题。

1.家国意识强但政治关注度低。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意识,立志通过自身的专业本领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但其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研究上,朋友圈的话题基本也是围绕专业,加之中青年党外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导致其政治关注度较低,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学习不够,理解不深。

2.事业发展意识强但单位忠诚度低。较高的学历和优秀的专业人脉,使党外青年教师对学科、产业、行业发展观察得更加深刻,思想更加开阔和敏锐,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事业责任感。高校作为知识、科技、信息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党外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意识较强。但由于年龄特点和成长经历等原因,他们往往缺失了集体责任感,小到不能长效地与团队融合发展,大到不能对学校“绝对忠诚”,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平台,而忘记了单位给予的培养和寄予的厚望。

3.崇尚自由精神但束缚约束性低。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学术无国界的思想认同,使得党外青年教师经常是“空中飞人”来往于国内外,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组织合作交流频繁,节奏很快,观念很新。但其容易将学术思想简单运用到工作和管理中,把学术自由过度地放大到工作中,把时差节奏影响、学术合作需要过于转接到工作中,把自由理解为自己的理由,集体主义的观念淡薄,过多考虑自我,不喜欢约束和束缚。

4.专业学历高但本土社会阅历少。党外青年教师的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不仅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具备创新思想和广阔视野。但其学习和工作基本是对照国外或在国外,对国内的情况、发展的实际等了解不足,在本土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思路和良好的方法,容易在工作中眼高手低、水土不服。

三、坚持:“三加强”“三深化”,做好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高校的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要重点围绕新特点和新问题,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共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1.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是系统性工程、事关全局性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此项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一齐来做。一要进一步推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二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委在做好党外青年教师工作上的主体责任,成立并完善学校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有效形成学校党委领导、党委统战部牵头、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与党外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定期深入广大党外青年教师群体中开展定期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四要进一步完善党外青年教师民主协商制度,建立“善策直通车”机制,不断规范高校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强调尊重包容,积极营造相互尊重的良好政治氛围。只有更加适应大统战工作格局,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才能更好地把党外青年教师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全党共同来做统战工作的合力。

2.加强思想教育,增进思想政治共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一要高度重视党外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理论的学习,既要教育人、引导人,也要尊重人、理解人;既要承认其地位和作用,也要尊重差异和需求;既要听取建议意见,又要主动加强联系。二要深化多党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宣传,积极宣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和成效,讲好多党合作的中国故事。三要积极支持党外青年教师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举办党外青年教师学习班、研讨班、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3.加强交流沟通,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统一战线工作是党联谊交友的重要途径,要学会多交朋友,交挚友、诤友。一要高度重视、关心关注党外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感情上知心。同时,同党外青年教师相处,要相互尊重,充分尊重,做到求同存异。二要以诚待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工作中,对党外青年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热忱欢迎、认真听取、及早实践;遇到分歧,要诚恳听取党外朋友的批评意见,从自身服务意识和本领上找原因,实现由相敬到相知。三要增强自身本领,强化对党外青年教师工作的服务意识,提升与他们打交道的本领,从而赢得信任、增进感情。要学会运用真挚的情感和合理的方式,真心实意为党外朋友排忧解难,从而实现坚持原则和保持友谊的有效统一。

4.深化人才培养,促进骨干引领。党外青年教师拥有学历高、专业广、数量多的优势,要更加注重党外青年的人才蓄水池作用,健全制度,充实队伍,大力培养使用党外干部。一要不断加强党外青年代表人士的挖掘、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积极为党外青年教师在安排使用、校内外岗位等方面创造条件,统筹做好政治安排、实职岗位安排、群团组织安排,扩大组织吸纳基数,为党外青年教师有序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提供更多渠道,保障有职且有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要建立人才后备库,积极组织推荐其参加高层次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党外青年教师的理论武装。学校要建立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党外青年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其参政议政能力、组织能力、履职尽责能力等。三要持续开展党外青年教师在校内外的岗位挂职锻炼,积极组织推荐其到各级人大、政协以及欧美同学会等组织中实岗锻炼,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

5.深化项目推动,打造工作抓手。党外青年教师群体性功能的有效发挥要以项目化方式落地,通过统战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相结合,立足公益性、科技性的专业项目,统筹资源的共联、共建、共享,使统战工作覆盖面呈现“滚雪球”效应。一要不断发挥党外青年教师群体的专业优势、智力优势,结合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特点,引导他们在产学研合作、专业领域咨询、科技项目创新等方面开展重点调研、建言献策。二要深化党外青年教师调研和咨询项目,组织考察服务团到基层一线,发挥学科的优势,建诤言、出实招,帮助解决当地所需的技术短板、所急的发展难题。三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团和调研团,围绕重点课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加强与地方的党政部门的联系,为进一步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6.深化平台建设,加强作用发挥。要把党外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参与渠道建设作为统战工作的焦点,加强“组织起来”,努力搭建制度化参与渠道,推动有序、有效整治参与。一要加强以党外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联谊性组织建设。建好知联会,促进其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发展,锻造骨干队伍、强化工作阵地、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工作品牌,通过提升开展活动的吸引力和内聚力,增强和保持对党外青年教师的黏度。二要建设更多更好的共享共建平台,促进交流合作、成长提升,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协同校内校外平台,聚集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深化团队合作模式,形成“科研+教学”“基础+应用”的一体化团队建设机制。三要紧跟学校学科和科学研究建设要求,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抓住有利契机,积极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为党外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团结党外青年教师奋力拼搏,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善于同党外青年教师打交道,要和青年教师做朋友,成挚友、诤友。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要求我们思考再深入、工作再创新,切实拿出管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好党外青年教师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工作,最終提升新时代党外青年教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的重要讲话[Z].2018.

[2]  魏彬.新形势下高校党委加强党外青年教师工作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29-34.

[3]  张东升,祁丽.中国梦视阈下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思想引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65-66.

[4]  张杰,张浩淼.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研究综述[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10-16.

收稿日期:2020-03-06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基于网络影响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2018SJSZ037);南京工业大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型政党制度背景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路径探索”(SZ20200347);南京工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191083)

作者简介:汪俞辰(1990-),男,江苏淮安人,秘书,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高校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进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