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宋代婴戏题材的艺术特征

2020-11-02王佩蕊

参花(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宋代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摘要:“婴戏”是以婴童为主要题材,展示社会风俗面貌,展现婴童现实生活状态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艺术长河之中,婴童形象流传久远,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宋代婴戏题材的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内容异常丰富,展现形态各异,不论是绘画作品,还是器物造型,都是雅俗共赏、精雕细琢、精妙绝伦,广为世人所喜爱。不仅如此,婴戏题材作品普遍具有很高的文化生活趣味及艺术探索价值。本文通过解读众多婴戏题材的艺术作品来探讨其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宋代 婴戏题材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宋代在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思想开放时期,市民文化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丰富的市井生活,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灵感,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契合了当时市民的审美需求。文人墨客创作题材不再拘泥于展现上层社会和宗教信仰,而是侧重于将市井之美展现出来,充分迎合世俗审美。婴戏题材表现形式的兴起与当时统治者倡导的思想相呼应,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传宗接代作为一种情结牢记于百姓之心。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平民百姓,无不希望达成此心愿。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民俗理念都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婴童的期望,这也是婴戏图在宋代广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应用广泛、内容丰富的婴戏题材

婴童形象在中国传统艺术长河之中存在已久,宋代婴戏题材的艺术作品更是达到巅峰,形式风格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婴戏题材融阔范围之广,成为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欣然接受的艺术形式。

宋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绘画的“黄金时期”,世俗化风格作为婴戏画中独具一格的特点,广为流传,其内容生动活泼,展现婴童性格行为特征,同时也表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宋代人民清闲自在、富裕幸福的生活和当时画院制度的兴起使得绘画题材突破了先前思想的限制,一改唐代创作题材局限于贵族和宗教的限制,开始着眼于世人,提炼于百姓生活,表达平民的现世生活,主打世俗风格,开创宋代人物画作的独特领域。其中婴戏图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以表现婴童趣乐为主题,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苏汉臣,北宋宣和年间任画院待诏。画史记载其擅画释道人物,尤其擅绘画婴童。他的《秋庭婴戏图》画面描绘秋天的景色,画中一男一女两名婴童,敛声屏气钻研着玩偶,聚精会神,貌似已经忘却外界的喧嚣。这幅作品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国的驰念,从侧面表露出作者秉承的那種平安稳定的生活态度。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作为小品绘画的代表作,布局精妙繁复,将百余名婴童错落有致而合理地分配,富有美感的同时,也反映出他高超的绘画技艺。

毫不夸张地说,宋代婴童题材占据名人画士创作作品的半壁江山,不仅是苏汉臣,还有众多知名画家对于婴戏题材有相当深厚的研究,他们创作的作品生动传神,一些优秀作品至今流传于世。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会根据不同的角度来描绘孩童,细致地描绘出孩童生活中的细节,造就了当时婴戏题材的多姿多彩。

宋代经济繁荣,手工业应运而生,婴戏图的盛行使得婴戏装饰作品也广泛流行开来,在此期间,婴童形象不仅在绘画作品中频频出现,也大量出现在织绣、陶瓷、玉器等工艺美术中,创作形象生动有趣,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喜爱和推广。各式各样的艺术产品展示出一幅童趣盎然、富有生机的艺术画卷。

经济实力日益提升,使得制瓷业发达。受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童题材在瓷器上的应用也极为丰富。当时窑口较多并各具特色,北方的磁州窑是当时最大的民窑体系,分布区域广泛,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婴戏装饰题材相当盛行,尤其是以瓷枕上的白地黑花婴戏纹为最多,描写了婴童活动的种种画面,表达方式生动自然,展示出当时婴童日常玩耍的场景,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就可清晰表达出婴童那种顽皮活泼、天真可爱的特点。

能工巧匠们巧妙地把婴童形象和生活用品相结合,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如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就是典型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含义超出了本身,表达的多是当代民族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这些作品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进行精神层面的追求,从侧面也看出民间祈求生活幸福、儿女多子多福的心理需求。

婴童形象作为当时流行装饰题材自然少不了在金银细软等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呈现。宋代玉石成为市井信仰吉祥之物,玉雕婴童数量众多,市民对玉情有独钟。温润细腻的玉石和婴童晶莹剔透的肌肤完美结合,造型栩栩如生。整体风格倾向于世俗化,表现写实,充分展现了对市井生活的观察及热爱,例如持荷童子、戏耍童子,他们个个神态不一、惹人喜爱。在浙江衢州出土的《金娃娃》,为黄金材质铸造而成的裸体小孩,造型独特,双膝扑地呈匍匐状,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面露可爱的笑容,头部前额有“桃形”发型,左手持莲枝负于背,右手握环。颈部带有项圈,双脚带有脚环,可爱活泼。

宋代的婴童题材作品盛行,已经逐渐转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各种艺术形式的展示,也将这种独特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内容极为丰富,题材和表达内容也和现实生活紧紧相连,表达出活泼、欢庆的生活情调,影响范围广,不仅在市井广为流传,在上流社会也受到赞赏。

二、主题写实、造型生动的婴戏题材

宋代婴戏题材创作思路广泛,民俗化色彩不断加强,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逐渐贴近真实生活。宋代画家的作品经常根据婴童玩耍的实际情况来实地取材,婴童玩耍的游戏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他们娱乐方式的一大特点是随着一年四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春天来临,大地春回,生机勃勃,儿童在室外玩耍。《百子嬉春图》就展示了儿童正在欢快地放着纸鸢。春天不仅可以放纸鸢,还可以赏花、抓蝴蝶等。到了炎热的夏季,儿童为了降温,会把水边当作嬉戏玩耍的好去处,他们钓鱼捉虾、采莲蓬、游泳,玩得不亦乐乎。宋代的《长春百子图》便画出了夏季的特点,描述儿童在夏季嬉戏玩耍的场景。秋季,硕果累累,打大枣成了儿童娱乐的方式,丰收的农家吸引儿童前来玩耍。在《宋人扑枣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宋代儿童扑枣的情景。儿童互相搀扶着踩着凳子,或手上抓着一扁竹筐举高,或用衣服接着散落的大枣,分工明确,有很强的团队协作意识。不光有打大枣活动,在秋季,踢毽子和斗蟋蟀也是儿童娱乐的特有方式。《婴孩斗蜇图》中描绘了三个儿童在庭院中拨弄秋虫的场景,三个儿童姿态各异。到了冬季,寒风刺骨,儿童会选择一些活动量比较大的运动进行娱乐,例如《长春百子图》中的场景,儿童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在室外蹴鞠。大运动量使得儿童身体快速暖和起来,如遇到阴雨天气,室内捉迷藏或追逐打闹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市担戏婴》是李蒿的作品,展示的兒童形象充满了淳厚的乡野气息,描写了乡野间货郎兜售百货的热闹景象。他们的身上没有精美装饰品,身着粗布衣衫,也没有花纹,画中儿童有的赤裸上身,身上只留一件小肚兜,脚下有的穿着布鞋,有的直接赤脚踏地,衣不遮体。整幅作品表达出平民质朴淳厚的特点,也表现了当时的真实生活。

三、文化内涵丰富的婴戏题材

婴戏题材在宋代的盛行不仅归功于其写实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其本身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心理文化等重要因素。

“麒麟送子”民俗文化和儒家孝道在宋代婴戏题材作品中出现较为频繁,这也和当时整体的社会环境相关。早在先秦时期,贵族阶层就有祈求天上神兽保佑家族人丁兴旺,祥瑞贵子之记载。麒麟送子这一风俗于先秦时期传入中国,可以说是纯粹的本土文化思想观念,其后在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封建社会中,“麒麟送子”逐渐流传,成为一种祈子习俗的象征,亦有麒麟吐玉书之寓意,寄希望于后代能够成才。

在婴戏题材中,儿童作为主题,凸显其纯真朴实、无思无邪等特点,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论“婴戏图”的传统理念与现代审视》中提到,老庄哲学中提到“载营魂魄一,能无离乎”就是“婴戏图”衍生的理论依据,把婴儿与德行、道德相比,寓意各种至高境界的最高标准,是人与自然最能和谐统一的象征,是以静制动、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代表。

宋代婴戏图不仅体现对孝道、儒家哲学、道家思想的思考,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寓意弘扬佛法。例如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描绘大骸的手里拿着悬丝小骸木偶,正在引逗一名小儿,其母在后欲止小儿上前。大骸身后的抱婴妇女或是他的妻子,眼睛朝着大骸的方向望着,似乎在回忆或思考。此画深意与佛家“以木人寓虚空”的法理相结合。再回望作者,李嵩本人画艺精湛,并能工花鸟、人物,尤善道释。其应通晓佛道思想,可见对画作《骷髅幻戏图》“齐生死”和佛理的释义并非望文生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宋代婴戏题材的深入探究和详细解读,了解到当时社会与孩童相关的文化背景,还原了婴戏题材应用广泛,主题写实,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思想脉络,这也是深度研究宋代婴童真实生活面貌的依据,对重新认识“婴戏题材文化”并继承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代婴戏题材所带来的艺术成就,尤其是背后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现代艺术探索起到了指向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炳.历代名公画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懿勋.中国古代人物画女性与儿童图像谱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

(作者简介:王佩蕊,女,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宋代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