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2020-11-02杨丹姚丽红张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米特多肽类风湿

杨丹 姚丽红 张冰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 漯河462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患者关节功能受损较重,致残率较高,我国发病率为0.32%~0.36%[1]。临床上治疗主张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保护关节、肌肉的功能为主[2]。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挟湿气下注于关节,致经脉不通、经络瘀阻,遂发病。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免疫性炎症反应,可有效防治骨破坏,但其治疗复发率较高[3]。近年来,临床应用鹿瓜多肽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本研究将探讨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36 例,平均年龄(50.14±4.89)岁;观察组男40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50.82±4.65)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4];类风湿因子阳性;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风湿性疾病;伴精神类疾病;合并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来氟米特口服、温针灸治疗。来氟米特(国药准字H20080047),治疗前3 天给予初始剂量50 mg/d,随后维持剂量20 mg/d。温针灸痛点循经取穴为主穴,辅以关元、足三里、脾俞、气海、阳陵泉、肾俞、肝俞等穴。消毒施针部位皮肤,毫针进针后点燃艾条插在针柄上进行温灸,每个穴位3柱艾条,患者体感局部温热为佳,1 次/d,5 次/周。7 d 为一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鹿瓜多肽阿是穴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国药准字H23020002)2 ml/次,每周5 次。7 d 为一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患者的晨僵、关节肿胀以及疼痛进行评分。晨僵情况:无(0 分),<30 min(2 分),30~60 min(4 分),>60 min(6 分)。关节肿胀和疼痛均依据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评分0、2、4、6 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2)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4)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 体征积分减少≥95%,关节活动正常,关节肿胀、疼痛消失,为痊愈;体征积分减少≥70%,关节活动不受限,疼痛、肿胀减轻,为显效;体征积分减少≥30%,肿胀、疼痛缓解,为有效;体征积分减少<30%,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未改善,为无效[6]。将有效、显效、痊愈计入治疗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晨僵、关节肿胀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关节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晨僵治疗前 治疗后关节肿胀治疗前 治疗后74 74 4.58±0.74 4.62±0.70 2.25±0.49#1.36±0.35#*4.82±0.81 4.75±0.86 2.61±0.43#1.74±0.32#*4.95±0.66 5.00±0.41 2.58±0.35#1.60±0.40#*

2.2 两组ESR、CRP 以及RF 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ESR、CRP 以及RF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R、CRP 以及RF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ESR、CRP 以及RF 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ESR、CRP 以及RF 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RF(U/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74 74 26.97±4.88 27.00±4.97 12.90±2.51#8.75±1.62#*3.48±2.65 3.61±2.60 2.62±0.76#2.01±0.82#*332.00±178.55 331.25±176.28 296.53±181.47#229.44±182.00#*

2.3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M-CSF、IL-6 以及IL-8 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IL-8(p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M-CSF(mg/L)治疗前 治疗后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74 74 18.52±3.37 18.69±3.26 14.25±2.58#10.20±2.49#*6.82±1.31 6.75±1.48 4.68±0.97#2.15±0.47#*146.52±24.73 147.00±25.17 72.44±22.36#55.89±16.48#*

2.4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64/74),对照组为72.97%(54/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181,P=0.041)。

3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为主。在西药治疗中,来氟米特为具有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异唑类抗风湿性药物,但其治疗后疾病复发率较高。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机为风、湿、痰、瘀等侵犯机体,并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内,阻塞经络使其不通,故患者常感疼痛,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主[7]。

本研究将来氟米特口服联合温针灸、鹿瓜多肽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晨僵、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疼痛等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温针灸以痛点循经,将病变疼痛部位作为主穴,又加以各个相关穴位为辅,借助针刺疏通经络,另以艾灸来疏风散寒,宣痹止痛,有效运行气血、通经活络,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以缓解。鹿瓜多肽注射液是一种具有多肽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可刺激骨细胞增殖,具有促进新骨形成、镇痛抗炎的功效,可更好地保护关节功能和结构[8]。穴位注射疗法是按照穴位主治功能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应用穴位注射,药物停留于腧穴的时间延长,从而刺激腧穴的时间延长,可达到增强腧穴以及经络的治疗作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可通过针刺调节阴阳和免疫功能[9]。研究发现[10],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ESR、CRP 以及RF 等指标会明显升高,故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进展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ESR、CRP 以及R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降低,病情处于缓解期,临床疗效较为明显。来氟米特毒副作用较小,通过口服,药物能够短时间内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使得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增生减少,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得以抑制,阻断炎症细胞信号传导,阻滞抗体产生和分泌,有效避免细胞黏附现象,改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

综上所述,将鹿瓜多肽穴位注射、来氟米特、温针灸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炎症水平,促进预后。

猜你喜欢

米特多肽类风湿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生根提苗就用碧邦有机多肽氮水溶肥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米特与地图精灵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土耳其地下城保卫战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