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0-10-30吴晓明杨小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外科肺癌康复

吴晓明 杨小艳

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431899

目前,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仍是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肺组织损伤,直接影响肺功能[1]。加之患者受疾病影响,免疫功能低下,恢复较慢,预后较差,故对于围术期相关护理干预,促进肺功能恢复十分重要。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是对患者实施循证医学依据的围术期系列处理,凭借发展迅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诸多科学中已被成功证实为有效的护理方式,可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2-3]。本文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了理想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33例,女16例;病程0.3~1年,平均病程(0.64±0.18)年;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6±5.41)岁;小细胞肺癌9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腺鳞癌7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3例。观察组男35例,女14例;病程0.2~1年,平均病程(0.60±0.21)年;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08±5.81)岁;小细胞肺癌11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腺鳞癌7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1例。两组上述基础资料相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4]中肺癌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证;预计存活期>3个月;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肿瘤;有先天性疾病;合并患有呼吸道、肺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与免疫力系统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精神认知异常。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d进行访视,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与对疾病和治疗方式的认知程度后,对患者普及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主要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告知手术方法、术后恢复过程和后期养护等情况。手术前1晚可遵医嘱给予患者催眠镇静类药物,保障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手术。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心理疏导、饮食、用药、运动指导及排痰工作。

1.3.2 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联合量化式目标训练,措施如下:(1)入院第1~2天:宣教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知识;心理疏导护理;早期预约术前检查;指导吹气球、爬楼梯等肺功能测评,加强呼吸功能训练。(2)术前1d准备:①术前1d晚上8:00前给予500ml 10%葡萄糖溶液口服,术日早晨6点前给予250ml 10%葡萄糖溶液口服,术前6h禁食、术前3h需禁水;②宣教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方法;③根据患者的教育水平及可接受能力,以多媒体、口头宣教、展板等多形式为患者讲解术前、中、后等手术注意事项;④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及时给予安抚,患者知晓围术期的治疗计划,了解自己之后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应激反应。(3)手术当天及术中处理:①给予全麻,手术开始后行单肺通气,尽可能减少潮气量,增加有效通气量,提高呼吸频率;②补液量维持在500~2 000ml;③手术室温度调至22~25℃,为患者提供38℃水毯铺在手术床上,对于手术外部位盖上可调节温度式保温毯,术中置入胃管与镇痛泵;(4)①术后2h后可少量饮水,6h后可进食流食;麻醉清醒后6h内,进行20次床上双腿活动(如伸屈双腿、负重上举),2次/d;咳嗽咳痰取半卧位,并进行20次深呼吸训练,2次/d;②术后1d,进行20次床上双腿活动,6次/d;咳嗽咳痰取坐位,并进行20次深呼吸训练,6次/d;床边站立或床下简单活动(如病区内走动),6次/d;给予半流质食物,并进行有效排痰,补液量控制在1 500~2 000ml,继续镇痛。(5)术后2d直至出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向正常饮食、1 000ml补液量、下床活动过渡,并停止镇痛,其间进行40次床上双腿活动,6次/d;咳嗽咳痰取坐位,并进行40次深呼吸训练,6次/d;床下活动,6次/d。并根据患者病情与耐受性可逐情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训练期间在病区走廊上用数字标记距离,根据之前患者信息评估告知每位患者活动量,并由家属协助每天记录活动量。护理人员将其绘制成表格贴于床头,并每日进行签字。

1.4 观察指标 (1)使用日本捷斯特高级CHEST AC-8800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水平。(2)于术前、术后1周取患者4ml静脉周血,离心取血清,冷藏待检;借助贝克曼IAMMGE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

2 结果

2.1 肺功能 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2 应激反应 两组患者术前应激因子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COR、ACTH)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中,家属参与性较低,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低、生活行为不健康等问题。且对患者术后活动并没有做出具体规范,使患者没有康复目标,活动性较低,从而影响康复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制定目标功能锻炼,用准确的数字来规划患者的训练目标,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耐受力制定相关活动标准,如进行20次床上双腿活动(如伸屈双腿、负重上举),2次/d,这样使训练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相比常规护理中盲目下床活动行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参考,从而加速术后康复[5]。

快速康复通过在围术期将相关科室配置资源最优化、干预措施集成化,从而降低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应激反应,加速康复进程[6]。本文通过在围术期对患者“术前访视—营养支持—术中保温—术后早活动”的流程而制定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加速康复管理标准化路径[7]。根据临床经验,完善护理细节,对常规护理进行优化与整合,以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应激反应较小,术后肺功能改善较优,说明快速康复外科联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肺功能康复。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让患者对围术期的工作有具体的了解,可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让个性与环境相互配合,对特殊、复杂的环境做心理适应[8]。术前合理禁食,有利于术后胃排空,避免麻醉过程中误吸情况发生。手术创伤刺激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后会发生异常反应,做好营养支持,可使患者有充分的体能进行手术,从而减少术中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在人体系统功能运作及正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术中患者出现低温,机体免疫功能会减弱,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及蛋白质的消耗,使组织缺乏供氧。长期卧床会容易导致无肌肉运动,免疫力功能降低,还容易引起血栓或褥疮,而适当活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预防血栓和褥疮,促进术后恢复。因此进行床上、床下被动或主动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深呼吸训练,可通过调动膈肌的力量,扩张胸廓,来改善患者可能存在的肺组织塌陷与低氧血症。每日记录患者活动量,在直观性通过数据看出患者运动目标是否达成的同时,还可促进患者目标达成的积极性,起到监督作用。小目标的达成才是对实现大目标最强有力的支持,当目标明确具体、易被接受、切合实际,并设置时间限制,使训练更有弹性,便会更好地推动患者的训练实施,因此将量化式目标锻炼渗透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益,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联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患者肺功能康复及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外科肺癌康复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