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早期立位促通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

2020-10-30李苗苗焦晓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立位肌群脑瘫

李苗苗 苗 晔 焦晓波

河南省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 471000

脑瘫是一种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姿势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其运动障碍多伴有知觉、感觉、认知和行为障碍,及癫痫、继发性骨骼与肌肉问题[1]。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生长迅速,大脑可塑性强,正确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使损伤功能在不断分化成熟过程中受到有效代偿[2]。本文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内科101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应用早期立位促通训练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旨在提高其平衡、步行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内科101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掷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0±0.24)岁;痉挛型偏瘫15例,共济失调型16例,不随意运动型19例。观察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2±0.19)岁;痉挛型偏瘫16例,共济失调型16例,不随意运动型19例。纳入标准:经我院确诊为脑瘫[3];具有行走、扶站能力;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疾病诊断不明者;严重肌肉、关节等病变者;进行性疾病导致运动障碍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早期立位促通训练,嘱患儿正面立于改良后立位促通板上,背曲踝关节5°~10°于斜板底座,对两踝间距离进行调整,与胯同宽,膝关节保持伸展位紧贴于挡板,并放置保护具,保护膝关节,以免膝过伸,将患儿胸部、膝部、踝部用长绑带适当固定,保持躯体处于直立位。若患儿存在内外旋、内外翻情况,可使用楔形小木板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1)核心大肌群训练:患儿核心区臀中肌、臀大肌、腰大肌、外斜肌、腹内、竖脊肌、背阔肌行肌力训练。具体措施如下:立位,弯腰取物。坐位,体轴回旋。侧卧位及俯卧位,抬腿练习。仰卧位,搭桥训练或仰卧起坐。(2)深层小肌肉训练:①利用bobath球进行训练,患儿仰卧,球置于其双足下,充分伸展双侧髋关节,臀部于床面抬离,并保持两膝关节于伸直位,躯干与下肢呈直线,双肩不离开床面,保持球稳定性,双上肢分别离开床面,双腿向两侧旋转直两腿相压。患儿端坐,躯干直立位,并保持其稳定,治疗师两手扶患儿盆骨两侧,并于左右、前后方向移动球。②利用平衡板训练患儿站位、坐位、膝立位及四肢爬行位。此方案应用过程中,治疗师可据患儿运动能力,循序渐进,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若患儿难以独立完成,则由治疗师辅助维持姿势,加以言语指令及方向性支持提供帮助,随着患儿动作的独立完成可逐渐减少对其的辅助。

1.3 观察指标 (1)采用Berg平衡量表[4](BBS)对患儿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其平衡能力越好。(2)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5](GMFM)对患儿步行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步行能力越好。

2 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BBS评分、GMFM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BBS、GMFM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脑瘫病因学多为以下几方面[6]:(1)遗传因素:与先天畸形密切相关,可引起脑部组织代谢障碍与发育异常,导致脑瘫发生。(2)早产:早产儿体重较轻,脑部发育不成熟,易受到各类因素导致患儿脑损伤,患儿神经系统留下后遗症,引发脑瘫发生。(3)炎症与感染:异常的细胞因子增加或炎症反应增强,可能会攻击幼儿正常发育的神经细胞;宫内感染后各类炎症因子过量及血栓形成,诱发早产、窒息或胎盘不全,可致胎儿脑部损伤,是导致先天性残疾、缺陷的重要原因。总之,其病因复杂,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尚未明确脑瘫单一的致病因素。目前,对于此疾病暂无有效快速治疗方案,主要通过长期对患儿运动、智力、心理的训练进行康复治疗。

本文探讨了早期立位促通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步行能力的影响,数据如下,对照组干预后BBS、GMFM评分低于观察组,结果与刘智妹等[7]研究一致。人体于各种运动中,躯体始终位于平衡—失平衡动态转换中,此过程调控中需依据核心肌群完成,调整姿态和维持平衡,只有改善核心肌群稳定性,其运动功能方可协调高效。脑瘫患儿步行能力与核心稳定性有重要联系:首先,躯体直立、脊柱稳定、髋关节伸展的维持是平衡建立的前提,核心肌群的不稳定性可直接影响平衡的建立;其次,若平衡力差直接表现为步行的步宽增加,运动幅度增加,失去自身重心的控制。核心肌群训练可提高人体非稳定状态的控制能力,有效锻炼躯体深部的小肌肉群,增加肌群间协调性,以达到运动相关协调力与平衡力改善的目的。早期立位促通板使脑瘫患儿膝、髋关节保持伸展位,抑制踝关节外翻与屈膝屈髋异常模式,降低下肢肌张力。同时,背曲踝关节,牵拉小腿肌肉,维持肌纤维正常生理长度,抑制尖足发生,增加双足控制能力与稳定性。通过刺激的不断强化,与大脑反复建立正确的运动感知觉,增强大脑中枢运动控制功能,使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现阶段,脑瘫康复面临诸多挑战,仍需进一步规范康复行为,提高康复质量。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于早期立位促通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可有效提高其平衡、步行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立位肌群脑瘫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两种立位体前屈所测腰部柔韧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立位体前屈,刚柔相济韧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