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后感染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0-10-3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普外科常规腹腔镜

潘 莉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 434001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普外科患者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已得到了普及应用。虽然腹腔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及恢复快的优势得到了患者的好评[1],但是仍然存在有较多并发症,例如术后感染、出血、恶心呕吐及休克等,均会为患者身体恢复带来影响,因此制定有效护理管理是加速患者康复的必要手段。目标管理是一种将目标作为方向,并以个人为中心开展自我管理,工作结果是评断的标准,促使个体建立机体责任心,进而让个体和组织均能获得理想绩效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各行各业均有应用[2],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对其中一组常规护理中开展目标管理,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术后感染及护理质量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我院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0)和实验组(n=40)。经相关检查后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普外科疾病标准,且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急诊手术患者,以及病情危重不能翻身、移动的患者。其中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22±7.34)岁;包括胆管手术者15例,腹股沟疝手术者13例,胃肠手术者12例。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8.60±6.58)岁;包括胆管手术者14例,腹股沟疝手术者14例,胃肠手术者12例。经核实,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术前准备、临床监测、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等普外科基本手术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开展目标管理,详情如下。

1.2.1 目标管理理论学习:在开展目标管理前先组织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系统性进行目标管理理论的学习,由护士长作为组长和监督者,确保每名护理人员均能熟知目标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科室中施行该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让护理人员主动参与。

1.2.2 设定目标:本院护理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与护理事业的十三五发展观相结合,将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理安全及提高护理质量作为目标,组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选定目标管理目标。护理人员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安全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95分(总分100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严格落实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卫生、导管护理、病情掌握及安全护理均达到院内标准。

1.2.3 目标落实:细化设定目标到每名责任护士身上,制定具体目标实施计划,明确个人职责,即该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获得什么样的效果,并和小组成员签订责任书。做到每周、每月对各个阶段目标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分析。尽力培养并提高小组成员的归属感、价值观,也可组织参加护理技术竞赛。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每个月可由组长了解目标实施情况,总结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协调解决。若目标实施效果不佳,可对该成员进行及时的指导、监督,保障目标管理能够圆满。

1.2.4 目标考核:组长除了每个月要对科室成员进行目标考核,还需要将其考核的成绩、问题及建议进行整理并公布。然后按照责任书签订目标管理计划对达标者予以奖励,对未达标者予以处罚或再培训。

1.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安全管理这5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该项护理质量越好;统计两组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安全管理这5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因此和传统普外科手术相比,其术后感染率极低[3]。但如果腹腔镜在使用或保存中未能得到充分的消毒处理,就会提高患者医源性感染率。除此以外,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健康宣教,患者术后伤口清理、护理不重视,也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另外,近些年来医院广泛应用抗生素,使得病原耐药性显著提高,医源性感染率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4],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理症状,但由于常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术后感染的预防意识,加之相关指南、流程制定的并不合理,因此术后感染率始终居高不下。

目标管理是几年来发展的新型管理方法,它通过有效配置目标实施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并在护理过程中对潜在问题加以调节和控制。凭借共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强化控制措施的有效制定,使医护人员重视术后感染[5],强化管理细节,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本次观察中,通过选取我院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以及目标管理,经研究结果评价,施以目标管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达到管理目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目标管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助于预防患者术后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普外科常规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别受限于常规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