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水平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联性分析

2020-10-30薛明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胆红素左心室原发性

薛明新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56400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慢性疾病,可引起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期[1]。且近年来,随经济发展,不良生活方式与竞争压力均促使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常见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细胞内多种因子释放等[2]。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靶器官损害,合并左心室肥厚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3]。近年研究发现,钙超载是高血压发病基础,也是引发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因素[4]。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作为钙库操纵性Ca2+内流通道激活的感受器,可能与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有关。本文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探究血清STIMl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联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左心室肥厚入选标准:左室质量指数(LVMI)≥115g/m2(男性)、LVMI≥95g/m2(女性)。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达NYHAⅡ级以上,或心肌病,瓣膜病;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60ml/min;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功能不全: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达正常上限2倍;恶性肿瘤病史;明确冠心病、糖尿病。观察组女39例,男47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39±7.25)岁,吸烟24例,体质量指数(BMI)17~28,平均BMI 23.51±1.82,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0.65±3.41)年,高血压分级:2级39例,3级28例,4级19例,左心室肥厚20例。对照组女20例,男28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7.24±8.03)岁,吸烟13例,BMI 17~28 ,平均BMI 23.80±2.04。两组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I以GE Vivid7超声仪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尿酸(UA)采用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3 000r/min,5min,离心半径5cm),取血清,STI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英国Abcam公司。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资料(TC、TG、ALT、AST、TB、UA、LVPWT、IVST、LVMI)对比。(2)两组血清STIM1水平。(3)观察组STIM1与TC、TG、ALT、AST、TB、UA、LVPWT、IVST、LVMI的相关性。(4)观察组伴及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STIM1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TG、ALT、AST、TB、UA、LVPWT、IVST、LVMI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2 两组血清STIM1水平 观察组血清STIM1水平(471.38±65.39)ug/ml,对照组血清STIM1水平(362.54±59.72)μg/ml。观察组血清STIM1水平高于对照组(t=9.524,P<0.001)。

2.3 STIM1与TC、TG、ALT、AST、TB、UA、LVPWT、IVST、LVM1的相关性 STIM1与LVMI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STIM1与TC、TG、ALT、AST、TB、UA、LVPWT、IVST、LVMI的相关性

2.4 观察组伴及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STIM1水平 观察组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STIM1水平(510.26±64.25)μg/ml,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STIM1水平(454.39±60.21)μg/ml。观察组伴左心室肥厚者血清STIM1水平高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t=3.580,P<0.001)。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指出,钙失衡是引起心肌肥大的重要因素[6]。STIM1是主要在内质网膜上表达的Ⅰ型跨膜蛋白,是钙池操纵性钙通道的钙离子感受器,主要机制为:内质网钙离子浓度降低,STIM1 EF臂与钙离子解离,转位于细胞膜,激活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引起Ca2+内流。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TI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STIM1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细胞内多种因子释放等,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发血管壁增厚、血管收缩。研究显示,STIM1参与血管壁增厚与血管收缩[7]。故STIM1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TG、ALT、AST、TB、UA、LVPWT、IVST、LVMI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患者TG高表达考虑与活动量少、高脂膳食、饮酒等有关,而本文中,两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本文排除冠心病有关。高血压患者ALT、AST升高,提示高血压可能与肝功异常有关,与相关研究一致[8]。尿酸盐沉积于血管,可引起内皮功能紊乱,故UA升高更易引发高血压。胆红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研究指出,检测TB对高血压患者诊断及疾病进展评估具有重要意义[9]。故胆红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TIM1与LVMI呈正相关(P<0.05),与TG、ALT、AST、TB、UA、LVPWT、IVST无相关性。左心室肥厚主要由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进而使心室腔内压力增加所致。研究发现,内质网内Ca2+降低时,膜上STIM1被激活,钙库操纵性Ca2+内流通道开放,Ca2+内流,激活PKC,上调心肌增殖相关原癌基因,导致心肌肥厚[10]。本文中,观察组伴左心室肥厚者血清STIM1水平高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P<0.05)。提示血清STIM1与左心室肥厚存在相关性。

综上可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TIM1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左心室肥厚有关,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猜你喜欢

胆红素左心室原发性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