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0-10-30冯敏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血小板发作综合征

于 璇 冯敏霞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450000

卒中预警综合征(SWS)包含内囊预警综合征、脑桥预警综合征、胼胝体预警综合征等,在临床属于特殊的缺血性脑卒中综合征[1]。关于SWS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以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其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连用治疗SWS已得到临床认可,抗血小板凝集效果明显,但口服给药所产生的药效较慢,此期间易发生急性脑梗死。本文对SWS患者静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SWS患者83例,以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2~68(50.26±6.30)岁;高血压33例,糖尿病8例。研究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3~69(51.17±6.58)岁;高血压34例,糖尿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4h内症状发作次数≥3次,呈反复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90min以内;刻板样发作;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家属已对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急性脑梗死、颅内出血;颈内及颅内动脉狭窄;合并严重感染患者;妊娠期妇女;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降糖、降压、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药方法: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合肥久联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17)80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75mg/次,1次/d。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公司,国药准字:20041165)0.5mg,在1h内静脉推注,24h后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再次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样症状发作的患者,并记录末次症状持续时间;在治疗72h后采用头颅MRI检查两组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例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价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2];统计死亡情况。

2 结果

2.1 TIA样症状发作率、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 研究组的TIA样症状发作率及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IA样症状发作率、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对比[n(%)]

2.2 TIA样症状发作时间 对照组末次TIA样症状持续时间1~21h,平均时间(11.44±2.66)h,研究组症状持续时间1~13h,平均时间(7.51±1.46)h,研究组的末次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NIHSS评分、MRS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对比分)

2.4 死亡率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SWS是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特点为刻板样发作、发作为反复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但发作严重程度会逐渐递增,极易导致解剖区域出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3]。SWS包含三种类型,分别为反复刻板样发作的短暂性运动,内囊出现梗死,所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为内囊预警综合征;短暂的症状发作,最终显示为脑桥梗死为脑桥预警综合征;以胼胝体损害所导致的短暂性症状,由胼胝体缺血导致失连接,最终发展为胼胝体梗死,此症状为胼胝体预警综合征。目前临床对于SW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小血管的单一动脉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穿支动脉低灌注、梗死周边去极化、病灶周围代谢变化等与此病的进展有关[4]。对于SWS的治疗临床已有研究报道,抗血小板、抗凝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单纯用药达不到临床预期效果。有学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SWS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症状发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氯吡格雷是口服给药,药效约45min发挥作用,使平均血浆浓度达到高峰值,而在此期间易发生不可逆的急性脑梗死[5]。因此SWS病情呈短时间发作,治疗时应选取起效快的药物,避免因症状发作进展为疾病脑梗死。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为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本药的主要作用是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通过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过程阻断,避免血小板的聚集,进而防止脑卒中后血管内血栓因子的大量形成。替罗非班以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由于替罗非班可作用于血小板凝集的最后通路,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也将其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优点不仅在于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并且此药是通过静脉输注,本药在输注大约10min后即产生明显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起效较快。张立芳等人研究显示,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增加替罗非班,不仅能降低再闭塞率且出血风险并不增加[6]。本文中,研究组的TIA样症状发作率及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末次TIA样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提示替罗非班对SWS患者的症状发作具有抑制作用,并且给药效果显效快,避免SWS快速发展为急性脑梗死;另外发现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替罗非班对SWS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恢复作用,且远期效果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发生死亡现象,间接表明药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对SWS患者的TIA样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控制病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保护神经功能,提高远期预后效果,在临床具有较高的研究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小板发作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