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30冯海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0期
关键词:肌群盆底功能障碍

冯海花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妇科 211700

盆底肌为闭孔内肌、肛门括约肌、提肛肌等封闭骨盆底肌肉群的统称,具有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排尿、排便等功能。子宫全切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术中难免损伤、破坏盆腔某些神经、子宫韧带,造成盆底功能障碍,导致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近年来研究显示[1],特定穴位按摩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更有效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尿动力学状态,增强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我科2016年起尝试应用穴位按摩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改善全子宫切除患者盆底功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44~60岁,平均年龄(52.6±9.4)岁,子宫肌瘤23例,子宫腺肌症8例,子宫脱垂4例,子宫内膜异位4例,宫颈上皮中内瘤样病变及其他4例;观察组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3.1±8.9)岁,子宫肌瘤23例,子宫腺肌症7例,子宫脱垂4例,子宫内膜异位5例,宫颈上皮中内瘤样病变及其他4例。上述患者均经影像学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存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指征;排除生殖、泌尿道感染、膀胱手术史、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等不宜纳入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Kegel盆底肌锻炼,具体如下:锻炼前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大腿、背部、腹部肌群放松,深缓呼吸,将注意力集中于盆底肌群,在呼气时有意识地收缩肛门与尿道,每次收缩持续10s以上后放松10s,每天3次,每次20组以上,持续12周。在锻炼过程中产生盆底肌上提感,注意使肌肉收缩张力达最大,尽可能坚持肌肉收缩时间,锻炼后微感肌肉酸胀、疲劳。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穴位按摩:术后第1天开始行穴位按摩,穴位选择三阴交穴、会阴穴与长强穴。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会阴穴位于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与肛门连线中点处。按摩由患者自己实施或他人实施,按摩由轻至重,患者自感局部酸胀,每天3次,每次3min,共持续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盆底综合收缩力与压力性尿失禁程度的差异。盆底综合收缩力分为0~6级,其中0级为盆底无法收缩,5级为盆底完全收缩次,能够持续对抗,保持5s以上。压力性尿失禁分3级:1级为大笑、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出现漏尿:2级为患者在突然运动、跳跃等运动情况下出现漏尿;3级为患者在站立状态下出现漏尿。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盆底综合收缩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综合收缩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综合收缩力与压力性尿失禁程度比较(n)

3 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因术中切除子宫主韧带、骶韧带,下推膀胱与直肠,引起盆底正常解剖与整体结构发生改变,加之术中神经损伤,导致术后并发盆底功能障碍,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术后生活质量[2]。盆底肌功能锻炼是通过有意识的收缩舒张肛提肌等盆底肌肉,提高盆底肌肌力与对肌肉控制能力的方法。研究显示,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改善盆底血液循环,有效修复受损的代偿期肌纤维,促使盆底肌肉神经功能恢复与重塑,提高尿道、阴道等盆底肌肌力,提升盆底肌肉群协调性,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是产后、妇科手术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治疗、康复手段[3]。但盆底肌功能锻炼不能对某一特定肌群进行针对性锻炼,其效果受患者年龄、体质量、肛提肌强度等因素影响,患者不能在短期内直观感受锻炼效果,故目前盆底功能锻炼多联合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锻炼效果,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等[4-5]。

中医认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病机为气虚下陷、湿热下注、肾虚不固、肾气亏虚、开阖不利。本组研究依据盆底功能障碍病机选择三阴交、会阴、长强穴作为按摩穴位进行按摩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3个月后,患者盆底综合收缩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述穴位按摩配合盆底肌锻炼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1)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通过按摩三阴交,能够补肾健脾、益气通络、固肾气、血气运行之功效。如杨晗等[6]对75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三阴交按摩3个月后,患者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组患者(P<0.05);Oxford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尿失禁发生率与尿垫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会阴穴为任脉要穴,可用于治疗遗尿病症;长强穴属督脉,主治前后二阴与肾经相关病症,会阴、长强穴按摩具有调理气机、疏通经络功效。李丽[7]对产后纤维肌力异常患者采取盆底肌功能锻炼+会阴、长强穴按摩治疗后,患者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肌电压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现代研究显示,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电信号传导,促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从而改善盆底肌神经与肌群功能,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恢复。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较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更好地提高盆底肌功能,减轻尿失禁程度,且无须特殊设备,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群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