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2020-10-29李晓施

速读·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李晓施

摘要:随着时代的革新,目前新时期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的成长,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健康地、正确的发展,幼儿学前教育教师必须要以更专业的素质,去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更好地去应对幼儿成长过程当中心理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以和谐地语言、多元的内容去引导幼儿,让幼儿能够在和谐的情境当中实现情绪发泄的正确、心理健康状态正常。基于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为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服务的是幼儿,由此,其专业性必须要得到保证,从而使其能够实时地为幼儿提供服务,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的以后发展奠定基础,才不会存在误人子弟,才不会使学习兴趣和行为培养受到阻碍。不仅如此,幼儿教师作为启蒙阶段的教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够以身作则,更好地去引领幼儿正确的思考问题,采取正确的行为,所以要求学前教育的学生要明确新形势下《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开展的新探究,进而提高其水平,以此能够更好地为幼儿呈现服务。

一、依托班级氛围,发挥情境效应

学前教育教师在引导幼儿以正确的心理展开行为,与人交流之时。必须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教师在《幼儿心理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与幼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学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从幼儿的状态了解幼儿的思想,帮助幼儿抒发情绪,解决幼儿的困难。了解幼儿的需求,把幼儿的需求和班级建设目标融合起来,让幼儿学会将班集体的命运和自己自身的命运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在班集体当中拥有归属感、温暖感,也能够引领幼儿爱学习、爱同学、爱教师,愿意为班集体作出贡献。其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幼儿通常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的现状。如此,教师就可以有效地抓住幼儿的这些突发事故,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这样能够让幼儿在自己真切的实际的体验之上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不适宜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差异性,教师应该要注重因材施教,并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特长和潜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能够有展示和实践的平台。例如,对于班集体上不愿意帮助他人的幼儿,教师就可抓住行为的不合时宜,从而创设平台引领着部分幼儿为其他同学做小事情,以此让幼儿体会到乐于助人的良好心理状态。随后就可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爱每个幼儿的生活状况。教师也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关爱每个幼儿的心理状态,确保能够及时为幼儿做到排难解优,确保每个幼儿能够通过沟通以及交往进而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样幼儿会更愿意团结在班级之中,更愿意向着班级行动。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关注到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幼儿,并与他进行积极的交流,让他打开心扉,了解到他的一些实际的状况,同时,在帮幼儿进行疏导的过程当中,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力量和长处,同时也看到其他同学的力量和长处,从而培养幼儿更爱班集体的意识,让幼儿身处于这样温暖的氛围当中更愿意與其他同学并成一股劲为班集体努力奋斗。

二、借助多元教学,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对于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学时,可以以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站在教师的课堂上去感受和体会自己心理状态,以了解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首先,为了切实地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出现喜欢说他人坏话,不喜欢与他人和谐交流的状况,此时教师就可以“大嘴巴故事”作为案例分析的切入点,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喜爱讲他人坏话,不能较好地发现他人的优点、优势带来的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如此让幼儿通过故事体验,发现自己行为出现的问题,进而帮助幼儿改变行为现状。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涉及一些晦涩难懂的心理知识,教师切勿将这些知识直接呈现给幼儿,而是应该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用更加显形象生动的活动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并且结合活动的开展去体会别人的心情,以此帮助幼儿找到行为的方向。

三、利用家校共育,促进幼儿心理成长

对于学前幼儿教师而言,要想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幼儿学前教师就必须在教育过程当中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幼儿成长发展中来,让家长改变以往只在意孩子成绩的现状。第一,要让家长感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家校教育是孩子发展的有力支撑。其次,教师在与家长探讨的过程当中,要重点谈论孩子的表现以及成长状况,让家长感受“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要实时地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深入家庭内部,了解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化的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例如,教师可以抽自己空余的时间进行家访,家访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之中,要让家长感觉到幼儿教师是切实为幼儿服务,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实际状态。教师除了要做好幼儿状况的沟通工作,还应该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长能够带领孩子学习,使得孩子的学习习惯能在家里学校同时养成。可以定期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让不同的家长交流教育心得,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指点和帮助,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孩子年龄较小,而且懂的东西也十分少,但是他们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正是由于孩子不懂,他们不知道怎么预防心理疾病,也不知道心理疾病是什么,但他们的心理又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做好《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此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2]杨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25):129-130.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色彩创设与幼儿心理引导探究
动画“情结”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由半朵小红花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