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瓠楼艺谭·陈大羽的葫芦画

2020-10-29朱万章

艺术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焦墨浓墨大写意

文/朱万章

陈大羽 如此多样 45cm×45cm 纸本设色 1987年

画家陈大羽(1912—2001)公子陈显铭在《丹青不知老将至—父亲艺事追记》中写道:“1945年1月到1946年8月,父亲负笈北京,师从齐白石老人,深得老人的激赏和厚爱,艺事日进,传承白石老人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 从陈大羽的花鸟画中,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种传承关系,尤其是葫芦画,可说是对齐白石(1864—1957)的一脉相承。

陈大羽师从齐白石时,时年三十四岁,而齐白石年已八十有二。陈大羽跟随其学画仅一年多时间,其时齐白石已名满京城,而陈大羽初出茅庐,故这种师徒关系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潜移默化和心摹手追中。即便如此,却在陈大羽后来的写意花鸟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齐白石在最晚年所画的一幅葫芦画,一只硕大的黄色葫芦居于画幅上侧中央,一只小葫芦垂悬其下,浓厚的葫叶伴其后,数条葫藤飘逸在风中。无论就运笔,还是气韵,都体现出老辣而臻于化境的晚年笔意。看得出来,陈大羽对齐白石晚年的画风有过揣摩与研习,故在其葫芦画中,几乎都是对齐白石这类风格的传移模写与推陈出新。笔者所寓目的陈大羽四件葫芦画,其风格大抵如此。

陈大羽的四件葫芦画,除《如此多样》外,其他的《雅样》《三葫》和《绵绵瓜瓞》等三件均署有“丁卯”的年款,即1987年,故其葫芦画,多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雅样》所绘三只浅黄葫芦错落垂悬于竖式画幅的下侧,另有一只绿色葫芦悬于右上侧,四只葫芦由墨色浓淡不一的藤蔓相连接。藤以枯笔焦墨所绘,与齐白石笔意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赋色清淡雅致,墨韵明净,其题识曰:“雅样,丁卯深秋大羽漫兴。”钤白文方印“陈大羽”。正如作者所题,画中的“雅样”和齐白石葫芦画中常见的“依样”题识相近,其“样”都是特指葫芦的形。此画中的葫芦为纺锤葫芦,这也是齐白石画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三葫》所绘在浓厚的葫叶掩映下,三只深黄纺锤葫芦悬垂于纵横交织的藤蔓中。藤蔓缠绕,看似随意,实则有序,将随风飘曳的藤与金黄的葫融为一体,表现出秋天硕果累累却又不乏萧瑟的景象。作者题识曰:“丁卯夏月,大羽画。”钤白文方印“陈大羽”。《绵绵瓜瓞》描绘一株遒劲的古松旁,葫芦悬垂于松枝处。藤蔓与鳞次栉比的葫芦相互交织,与古松相映成趣。作者题识曰:“郁郁青松,历尽浩劫。不磨不灭,绵绵瓜瓞。盘根错节,子孙千亿。丁卯初冬于黄帝陵作,大羽。”钤白文方印“陈大羽”。将葫芦与古松并置于同一画面中,可谓陈大羽的独创。从题诗可知,陈大羽此画别具怀抱,既表达历经磨难之后不磨不灭、繁花似锦的景象,又传递了一种子孙万代、绵延不绝的美好期许。葫芦因为籽多,且藤蔓相连,故常常作为子孙繁衍昌盛的象征,陈大羽在画中取其吉祥内涵,以达其意。松树在中国画中有坚韧不拔之意,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陈大羽将其与葫芦同时入画,旨在表明渡尽劫波而依然故我的豪迈气概,故此画已然超越了画面本身,作者托物言志,以葫芦和松树比拟昌盛与顽强。画中,葫芦错落有致,构图繁密,体现出繁盛的寓意。《如此多样》绘数只长柄葫芦交错垂下,藤蔓与葫叶穿插其间。葫芦为浅黄,藤蔓为深浅不一的水墨,此画颇类齐白石晚年所绘之葫芦,或为对齐画的追摹,尤其在线条的刻画方面,二者有着明显的相似处。其题识曰:“如此多样,大羽画。”钤白文方印“陈大羽”。作者反复强调葫芦的“样”,这和齐白石画中常见的“万事莫若依样好”有相契之处。

当然,陈大羽所绘的葫芦并不止于此,但此四画大抵可代表其葫芦画的基本风貌。相比较而言,《雅样》和《绵绵瓜瓞》风格相近,而意趣不同,前者清雅而富逸趣,后者繁密而含深意;《三葫》赋色厚重,藤蔓的焦墨与葫芦的鹅黄相得益彰,视觉对比感强;《如此多样》则得齐白石晚年笔意,渐入佳境。四画均为大写意,可看出陈大羽驾驭笔墨、随意挥洒的花鸟画风格。

在传世作品中,还能见到陈大羽其他的蔬果题材,也都为大写意,但风格各异。如所绘葡萄,以紫色葡萄、淡花青叶子与浓墨的藤相交织;所绘寿桃以朱砂和花青写桃,浓墨绘枝与叶之轮廓,花青填色;所绘荔枝石榴以朱砂绘荔枝,焦墨写篮及石榴之轮廓,青绿填色;所绘南瓜以赭色与朱砂写南瓜,浓淡不一的水墨写藤蔓;所绘枇杷以鹅黄绘枇杷,浓墨写枝,淡墨及花青绘瓷盘;所绘佛手以焦墨勾勒轮廓,深黄填色;所写苦瓜以焦墨勾勒轮廓,花青填色;写柿子以浓墨绘蒂,朱砂写柿;以赭色写玉米,浓墨写马蒂……不难看出,无论哪种蔬果题材,陈大羽都在画面中使用焦墨,并辅之以厚重的其他色彩,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观感。值得一提的是,他常常在画中以枯笔写藤,给人老辣苍劲之感,这一点,尤能得齐白石写意花鸟之奥旨。他能将枯笔、焦墨与富有不同色彩的蔬果配搭起来,恣肆淋漓,无拘无束,尽情地释放胸中逸气。这是其师承齐派之后,独出新意,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

陈大羽以广东人而活跃于南京画坛。在题材上,他和其他很多岭南画家一样,经常选择具有谐音或内涵丰富的吉祥主题。这一画学传统在晚清以来的岭南画坛长盛不衰。这些题材,有葫芦(福禄)、荔枝(利)、柿子(事事如意)、鸡(吉)、佛手(福)、石榴(多子)、桃子(长寿)、鸡冠花(升官)、菊花(长寿)、鱼(年年有余)、万年红(长久)、杏(幸)等,都是普罗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在技法与意境上,其画中的岭南地域特色则微乎其微。他在画风主体上继承了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传统;另一方面,则又受到来自“海上画派”的吴昌硕(1844—1927)等人的影响,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得刘海粟(1896—1994)等中西合璧与改良中国画风的熏染。因而其画中既有泼墨大写意的一面,在水墨的运用中游刃有余,同时亦有泼彩和大胆的混合色彩的运用,使画面的形式感和可视感很强,这在其以《雅样》为代表的葫芦画中表现最为明显。所以,从葫芦而及其他蔬果,由蔬果而及其他花鸟画,大致可看出陈大羽写意花鸟的鲜明特色。

陈大羽 雅样 96cm×45cm 纸本设色 1987年

猜你喜欢

焦墨浓墨大写意
谢迪:青年才俊 其艺可期
黑白融理趣 焦墨写人生
浓浓墨香溢煤海
浓浓墨香溢煤海
我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
浓浓墨香溢煤海
焦墨的文脉传承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一拳打破古来今
焦墨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