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冠疫情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

2020-10-28吴海鹏

潍坊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山东省差异疫情

吴海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由于地域特点、要素禀赋、历史人文、生态环境、发展历程等众多因素影响,区域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现象。当前中央提出的各地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并不要求各地发展趋同,而是在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将资源和力量配置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进而形成区域均衡发展的态势。可持续性、抗风险性是高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在应对如去年底以来爆发的新冠疫情这样的外部冲击时,区域经济差异如何发生变化,应当如何进行应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归纳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作为分析角度,探究山东省各地市在疫情影响下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而提出如何在外部冲击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简要评述相关文献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较为认可威廉姆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呈现倒U型曲线的理论,相关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研究成果众多,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变异系数、灰色关联度、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空间计量分析、时空迁跃等,研究的维度包括政府治理、财政金融、自然区位、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市场投资、基础设施等众多方面。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及面临的疫情情况,将主要参考近三年的研究文献。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

张存刚等(2018)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以秦岭淮河划分的南北区域在生产总值、增速、预算收入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且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金融和科研要素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并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赵放等(2019)通过直接观察以2012年为分界点分阶段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教育程度、通讯水平、交通水平、民营经济发展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各省份面板数据进行OLS分析,分别指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从人才、技术、外资引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黄顺春等(2020)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性,采用变异系数赋权原始数据指标,用主成分法做无量纲处理,选取经济效率、企业发展、社会人文、开放创新、绿色生态、民生共享六个研究维度及46个具体指数分别对省域和地级市进行评价,将各省、四个区域(东、中、西、东北)及三个城市群按照引领、潜力、落后三种类型进行划分。叶森(2020)针对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相关研究,分别从区域经济差异概念、差异水平测算、差异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袁东亮(2020)认为政府治理能力、财政金融政策、交通地理区位影响了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水平。

(二)省级区域内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

缪羽晨等(2019)对华中地区(河南、湖南、湖北)从GDP增速、总量、结构、城镇化水平、外向经济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四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玄泽源(2019)则从自然禀赋、地域区位、人才差异、产业比例、发展战略等方面对山东省中、东、西北、南四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邹环宇等(2019)对黑龙江12个地市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发展、政府服务、对外开放等角度进行了评分,认为自然地域环境、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投资布局、劳动力数量及质量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高长春等(2019)通过研究全局及局部莫兰指数对湖南省各地市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迁跃分析,提出市州经济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关联结构稳定,发展重点有移动趋势。

(三)新冠疫情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

孙久文(2020)对2020年2月10日之前的疫情进行了空间梯队刻画,认为中国各地的经济韧性较好,下一步应当从国土空间规划模块化、城市产业布局小集中、城市规模适度化、多中心化以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角度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赵红军(2020)认为新冠疫情如非典一般是自然冲击,将在商务办公虚拟化、企业服务社会化、人口居住社区化、生产方式人流化、工作生活自助化、公共服务自动化、区域模式均衡化等七个方面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使经济差异化局面明朗,各地可借此转危机为机遇调整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黄剑辉等(2020)预测了新冠疫情对各地经济增速的影响(预测结果较为乐观,各省份除湖北外GDP增速仍将保持在2%以上),并与非典时期情况进行了对比,认为疫情暴露了地方治理结构性矛盾,可借此进行相应领域的改革。迟福林(2020)指出受疫情影响,区域经济出现加快推进产业、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需导向趋势。

通过研究学术文献,本文认为区域经济间适度的差异化难以避免或可言之必然存在,但对于“适度”的判断须各地政府认真分析和研究。自2019年底以来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各地经济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一突发的外部冲击下,各地经济对其产生了看作是区域经济韧性或可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反映。本文将从较多文献提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财政收支、居民生活等五个角度对疫情下山东省16个地市2020年1季度的经济反映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来探讨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并据此进一步分析存在的脆弱点及不可持续环节,为其调整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合理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

二、新冠疫情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山东省2020年1季度疫情

从全国范围来看,山东省疫情在东部7省中位于中等程度,累计确诊774例,略高于平均值的716例。如图1所示,在省内各地市中,除济宁病例数明显较高外,其他地市确诊病例数较为平均(东营为0例)。依此看来,新冠疫情的影响对于各地市的冲击力度差别不大,可视为较为均匀的突发外部冲击。

图1 山东省各地市2020年1季度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情况(单位:例)

(二)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全省情况来看,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1季度GDP总量为14919亿元,较2019年的20177亿元减少5258亿元,同比下降26%(以可比价计算下降5.8%,少于全国的6.8%)。据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程度,三大产业中农业仍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32%,但由于其贡献率仅有4.2%,对整体经济带动力不强;第二、三产业分别同比下降34.8%、20.7%。可以看到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业比例已超过工业,但在应对疫情方面,按照可比价格来看,较全国下降幅度多0.2个百分点(工业下降幅度小于全国2.5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山东均好于全国2.8个百分点,但在物价水平上要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如图2所示各地市情况,1季度GDP及二三产业增速均为负值,病例最高的济宁增速接近全省水平,而疫情并不特别显著的淄博、枣庄和聊城三地市GDP增速却下降非常突出,低于-40%。在进出口方面,淄博、济宁、潍坊、临沂、济南5个城市同比均有3%以上的增长,特别是淄博扭转了2019年-18.6%的下降趋势。通过查阅山东省海关资料,其转降为升的主要原因为疫情期间医药物资(这5个城市均为生物医药产业大市)及快速消费品进出口大量增加。

图2 2020年1季度各地市经济增速情况(单位:%)

三、各地市近5年1季度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通过计算各地市近5年1季度短面板数据中GDP、公共预算收入(可近似视为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额的人均程度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值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区域间差异越大),本文发现在疫情影响下,经济差异在2020年出现了复杂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各经济指标变异系数

其中,GDP差异在2017-2019三年间基本稳定,在2020年却发生了与2016-2017年相似的较大幅度缩小。财政预算及三二产业比值的差异也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态势,背后反映出山东省各地市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在疫情下并没有发生变化。进出口额变异系数接近于1,说明各地市的对外经济有较强差异性;且山东省作为外贸大省,受全球疫情影响明显;各地市优势对外产业也都受到了相应冲击,导致差异略有缩小。而消费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突然增加则反映了各地市居民生活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当然这些变化及其发生的原因,需要我们逐项剖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

2020年1季度,山东省各地市中GDP总量排名第1的是青岛2504.9亿元,占全省的16.8%(自1999年始一直保持第1位);增速第1的是菏泽,为-3.5%;人均GDP第1的是东营2.87万元/人,比全省人均1.48万元高出94%(东营多年保持人均GDP全省第1位)。由于区位、历史、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山东各区域经济总量一直差异较大,第1的青岛与最后1名的枣庄GDP相差7倍。因而本文认为从人均GDP角度来审视疫情以来的变化情况较为妥当。

图3 2017-2020年1季度各地市人均GDP(单位:万元/人)

从图3可清楚看出最近5年来各地市有分为三个档次的趋势,但在今年1季度各地之间的差异突然明显收窄。考虑到此次疫情影响的全面性,每位居民均受波及,反向弹簧效应凸显——基数高的地市受到的影响更大,基数低的地市反而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二)产业结构

如图4所示,2017年以来,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各地市工业受环保及去产能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2017年的济宁(煤炭产业)、2018年的滨州(铝业)、2019年的枣庄(煤炭产业)、2020年日照(港口产业)的大幅下降或增速放缓使其二三产业发展差距较为明显(这几个地市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时点不一)。从总体上来看,今年各地市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显著扩大(图4所示尾端发散),一方面表明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行业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应对外部冲击时,这些行业具有不同的抗风险性;另一方面,二三产业之间比例相近(增速差接近0)的一些地市,其服务业仍围绕工业或与工业关联度较大,因而在外部冲击下受影响程度与工业基本同步。

图4 2017-2020年1季度各地市第二三产业增速差值(单位:%)

从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在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新旧产业之间必然会存在关联,但这应只是阶段性表现,最终将出现新型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形式。

(三)消费市场

从此次疫情爆发的全球性、高传染、长时间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来看,中小企业(特别是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受冲击最为严重,相关的消费市场反应也最为强烈。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下降15.5%,各地市下降幅度基本都在10%以上。基于山东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促进会等组织截止于2月中旬的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企业预计营业收入将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超过50%的达四分之一。在新劳动法制约下,中小企业疫情期间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占经营成本50%以上的达22.2%。

经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带来物价的连锁反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远超历年,其中最高的潍坊上涨幅度达5.8%。此外,虽然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失业率为5.7%,山东省为2.9%,并不高,但中小企业职工在职但停发工资的这种实质性失业情况较多(有小范围调查数据显示75%以上的受访者延发或停发工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如果参照表1所列的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销售差异变大趋势,则要格外重视下降程度较大的地市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做好调研工作,制定相应的精准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对外贸易

山东各地市进出口之间的差异略有缩小。各地外贸优势行业区别较大,一些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升的行业如医疗、快速消费品等,所在地市进出口额实现了逆势增长,如济南、临沂、潍坊、济宁、淄博。另一些地市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东营、菏泽,因国际原油市场崩盘式下挫,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分别达22.4%和16.1%,且鉴于原油市场短期内难以恢复,预计其下滑趋势仍会持续。其他地市外贸则大多因短暂需求引起变化,其下降趋势可能随国内疫情发展而逐渐减弱,但受全球疫情发展影响,短期内很难恢复。

(五)财政收支

今年1季度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22.7亿元(税收占70.7%),同比减少10.1%;支出为2431.9亿元,同比下降6.4%。2019年以来山东省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疫情期间更是减免了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费。2019年全省减税降费150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3%,全国为12.4%),2020年1季度减免15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9.2%,全国为16.2%)。鉴于财政政策对企业具有马太效应,财政收入高的地市受疫情影响的下降幅度大于收入低的地市,特别在人均方面的差异收窄趋势明显(如图5所示)。

图5 2017-2020年1季度各地市人均公共预算收入(单位:元/人)

(六)居民生活

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季度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有0.6%和0.7%的小幅增长(高于按照各地市计算的平均值,见图6),支出方面则下降较大,分别为-7.7%和-5.6%。考虑到物价水平同比上涨了5.6%,这说明疫情期间城乡居民基本执行了居家隔离防疫方式,进而缩减各项消费支出。在目前全面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居民支出减少直接反映到消费市场的大幅下滑及相关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

根据各地市近5年1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数据计算的增速均值及标准差可以清晰地展示疫情对2020年1季度居民生活的重大影响。如图6所示,各地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接近于零增长,但支出均为负增长,均值为负4%。支出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居民防疫禁足家中,大幅减少了各项消费支出;另一方面由于零售、物流及配送等环节受到波及,商品流动性下降进而造成物价上涨,致使居民购物支出主动性减少。为了刺激居民消费,3月份以来,各地市陆续发放涉及餐饮、旅游、零售、文娱、体育、住宿等多个类别60多项政策上亿元的消费券。但规模与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的882亿元相比,略少。

图6 2016-2020年1季度全省居民人均收入、支出增速均值及标准差(单位:%)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疫情缓解经济差异,各地应加快均衡发展

从经济总量来看,各地市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但结合目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将考察点定于人均水平的比较上。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在此次疫情冲击下呈现收窄态势,本文认为区域间的差异得到了加速缓解。

经济差异的缩小也说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产业基础并不稳固,优势产业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政府和企业都须考虑应对类似冲击的合适对策。此外,差异收窄的趋势实际在2019年已经开始。随着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十强产业、新基建、双招双引等工作的不断提质加速,区域经济差异会进一步减小,各地市均衡发展、竞相发展的局面将成为常态。各地市应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科学重构优势产业链条,突出实体经济的主体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高效高质复工复产。

(二)疫情冲击经济发展,各地应适时调整战略

此次疫情的影响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全面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各地市的产业、财政、市场及民生都受到重大影响,虽然彼此间差异在减弱,但大都呈现下行态势,经济社会状况均不容乐观。同时,疫情冲击也让一些问题得以提前暴露。各地市应借此剖析自身优劣势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淘汰一批抗风险能力差、经济韧性弱的企业,扶持一批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抗压能力强的企业,打造好高质量发展的雄厚基石。

(三)疫情防控将常态化,各地须多措并举应对

虽然我国新冠疫情已经度过爆发期,但疫情将持续到何时,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之前尚无定论。世界卫生组织等研究机构大都认为至少持续12个月以上。因此疫情的防控工作不会放松,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常态化。为应对这一态势,各地市必须打出“组合拳”,综合运用基于“六稳”“六保”的政策措施。

首先,各地市要更大力度地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扩大政府有效投资,精准聚焦短板弱势领域,发挥对产业和市场的引导作用,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其次,山东作为全国第6位外贸大省,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疫情对全球贸易的严重冲击,要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出台稳外贸、外资的相关措施,鼓励企业挖掘优质、稳定的海外资源和渠道。各地市也应深挖营商环境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助力全球产业链中优势企业尽快恢复和创新升级。再者,各地市应积极促进消费市场向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推动线上消费以带动线下消费,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市场潜力,提振市场信心,以新增长点加快消费市场恢复和转型。最后,各地市要充分重视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特别在就业、脱贫方面,做好援企稳岗、救济补助等工作,以稳定民生来带动经济加速恢复。

猜你喜欢

山东省差异疫情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战疫情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