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评价的当代价值取向表达与追求

2020-10-27冯文凯陈碧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教育公平价值取向

冯文凯 陈碧君

摘要:当代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促成了当下教育在实然层面的各种表达,同时也衍生了关于基本价值取向的应然追求。结合当前教育评价的实践操作,其基本价值取向落实还需要在科学定位教育评价、合理化评价方案、完善评价组织实践等方面继续努力。

关键词:教育评价,价值取向,教育公平,主体性

一、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基本内蕴和演变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决定了评价活动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各种评价要素的选择,对于教育评价的展开有深远影响。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相关改革的推进关键在于在教育价值观念基础上明确评价价值取向,从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正确把握教育评价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价作用充分而正确发挥的首要问题,要推动教育评价的改革首先要端正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从基本意识层面为教育评价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教育价值是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基点。学校的基本功能定位包括两层含义:推进个人发展,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包括社会和教育两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前者意味着教育评价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后者意味着必须尽可能地推动学校发挥潜能,推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的,教育评价的最终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在面向社会价值需求的同时彰显主体性,促进个体追求自身的合理发展和实现自我。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目标、行为控制人的发展,主要是设定目标,以目标的实现情况来判断教育开展情况,目标取向的教育评价符合管理利益,符合评价者的利益,体现评价主体的意志,易于操作和评价,因此这样的价值取向一直存活于国内教育评价活动中。第二阶段:通过过程、方法推动人的发展,基于目标导向下的评价弊端,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走向了通过过程评价推动人的发展阶段,开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模式,对于人的主体价值有一定认识,但是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的自我发展需要。第三阶段:通过尊重、参与服务人的发展,在之前的评价中,从结果到过程都有了关注,但是对于评价对象缺乏关注,教育评价只有满足被评价对象的需要时才能得到评价者的配合,在之前教育评价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于评价对象的需要越来越关注,在评价过程中給予评价对象的权限也在扩展,因此便出现了评价对象对于评价过程更多的参与,如自我评价等。第四阶段,通过协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忽视评价对象会导致评价对象的不配合,难以实现评价对象的价值,但是过于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也会导致评价活动失衡,因此就形成了当前在评价活动中要求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来实现双方共同成长的局面,访谈式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开始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形式。

二、教育评价当代价值取向表达

1.   教育评价要促进教育规律被遵循

教育有一定规律,各种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符合教育本质,真正达成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是融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运行机制,教育评价实质上是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和学校教育自身逻辑力量的平衡产物。虽然在很多时候,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要超越学校自身的逻辑力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愈发清晰,教育目标信念愈发强烈,学校教育的逻辑力量影响就会超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影响,即教育评价中更加注重教育规律的遵循,并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这种重视在实践中表现为教育评价不再是单方面的评价,而是把评价对象、评价过程等各种评价相关的要素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也更加宽泛。如把结果性评价和形成评价相结合起来便是在全面考虑主体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把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统筹评价的结果等等[1]。

2.   教育评价要促进教育公平被关注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统一,而在当下社会环境,教育对象由于地理位置、家庭状况、民族等因素影响,所具备的教育条件并不一致,就出现了有的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能够享受各种优质资源,而有的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连最基本的教育条件都难以保障,如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便是如此。显然这和教育评价对社会价值的重视是不一致的,为了符合教育评价价值取向中的社会价值,当下的教育评价把追求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取向,具体表现就是把不同条件的教育对象规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差异化评价标准弥补起步线上的不公平。在教育评价强调教育公平时,自然会带动各方面更多地关注教育公平。

3.   教育评价要引导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彰显

教育评价一方面要面对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彰显主体性,特别是在当下民众思想意识观念解放、关注生命感受的时代,教育对象更加注重个体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性彰显。在此情况下,教育评价就在实践过程中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有了更多重视,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谅学生的情感等。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评价有了更多参与,相较于之前完全由教师及上级单位所组成的评价主体,在当下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自我评价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第二,评价指标更加全面,主要是指在当前评价体系中有关学生的评价不再集中于分数,其中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在评价指标中有所体现,这实际上是对教育对象作为差异化生命主体的尊重。第三,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关注,考虑到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以及对于评价目的的认知转移,原本总是以鲜明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分数方式在学校评价中出现得越来越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第四,采用更加能够体现平等地位的评价方式,如访谈式评价。也就是说,教育评价通过各种方法或措施让评价对象能够最大限度地、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判,在教育评价彰显评价对象的主体性时,其导向作用的发挥必然会使各方面在教育活动中重视这种主体性。

4.   教育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被关注

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中有关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通过外在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方式使学生在知识素质等某些方面被动发展,在原来的评价机制中,学生的身体发展是体育评价达成需要驱使,学生的知识增长是由于评价目标达成需要,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处于一种被动不自在的发展状态。而在当下教育评价中,同样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是对于学生发展的追求主要是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自主、全面发展。如在教育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协商,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2]。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导向棒,在教育评价把促成学生发展作为最终旨归时,各方面必然会更多地把注意力转移至学生的发展上。

三、教育评价当代价值取向的追求

1.   科学定位评价

科学定位评价是评价作用发挥的认识基础,也是评价价值取向的核心。教育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其对于课前预设、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等其他环节都有根本上的导向意义和牵制作用,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但是教育评价的最终实施是为了促成教学目标达成,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和方法,这是教育评价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教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可以基于教学评价导向、激励、反馈、甄别、选优、发展等多种功能,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观,科学定位教育评价。

首先,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外在动力,主要是指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的方式促成学校、教师各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教育创新和优化,最终促进教育发展,如教育评价可以设置教学创新目标或者设置更加全面的评价内容,使学校和教师关注创新及注意在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全面提升。其次,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即教育评价可以通过全方面的教育指标设置,反映一定时期内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使学校可以通过评价得到教育改革创新或优化等举措的成果信息。再次,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机制调整的牵引机制,即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评价使各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内容在教育评价中体现出来,以教育评价的导向棒作用,使各方面能够重视教育改革和课程变革等。最后,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目标导向的具体表现,即贯彻教学评价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思想,使教学评价尽可能真实、全面、深刻地体现教学目标,在各方面以教育评价为导向时,实际上也就是对教育目标的贯彻和落实。总体来说,教育评价的基本定位主要包括以上方面,必须坚持这些基本角色定位,才能使学校教育评价坚持正确的角色扮演,切实发挥对教育的推动作用[3]。

2.   完善評价方案

从当前教育评价来看,虽然教育公平的呼声很高,但教育评价并不能完全做到公平,不同起步线的学校仍然会放置于同一评价标准下。总体来看,现行教育评价基本上是把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科都假设在同质性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教育评价方案,这显然很难体现区域、学校、学科之间的差异。同时,在教育评价方式上,也未能真正就当前教育价值导向切实做到关注学生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突出主体性彰显等等。因此要使当前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真正落实在实践中,必须从根本上完善评价方案。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是教育评价内容的完善、教育评价方式的完善、教育评价标准的完善等。

教育评价当代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主体性彰显、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因此对于教育评价的方案完善实际上就是使以上价值取向真正融入到教育评价的各种要素路径中。首先从评价内容完善来说,就是指教育评价要考虑学校差异性和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设置不同的评价内容,同时还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其次,从评价方式上的完善来说,主要是采取体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另外,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要顾及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促使学生在教育评价中主动参与,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最后,从评价标准上来说,要依据教育公平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超越学生现有能力,但又是教师、学生能够触及的水平,促进教育对象发展,另外,关于教育标准的设置也需要评价对象参与其中协商制定。

3.   完善评价组织

教育评价的形成和实施都有多种多样的事务须处理,还有各种复杂的关系须协调,因此必须对相关事务进行有效组织才能使评价工作开展更加顺利。要使教育评价活动能够得到有序组织,就需要从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活动的实践层面同步进行完善。首先,明确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分工。

在当前的评价机制中,虽然关于评价主体的角色有基本分工,但是这种角色分工更多是在具体事务中的工作分配,评价机制中没有明确的事务,往往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如关于评价活动的监管由谁来指定,评价活动的真实性如何保障等。因此必须在具体事务上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基于评价活动的各种事物进行层面划分,使不同的评价主体都能够有清晰的角色范畴,在此情况下,即便是有些突发状况没有进行具体人员安排,各个层面对应的评价主体也能按照实际情况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建立评价活动衔接机制,在评价活动中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才能使评价活动一气呵成,形成一个流畅的评价机制,但是很容易出现各个环节有人具体负责,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从而使得各个环境不能无缝对接,因此还应建立评价活动的衔接机制,如开展环节之间的交接活动等。第三,清晰化评价活动的事务流程,即按照教育评价的基本定位,在各个评价环节之间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根据以上分析,教育评价有信息反馈、教育牵引等功能,因此就要基于其各种功能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如从信息反馈功能来说,先由指定的负责人搜集评价信息,并对各种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形成最终评价成果,然后在评价成果出来后,相关的责任主体要把相关信息分送至学校、班主任、学科教师等,然后各方面碰头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做出下一步工作调整,使评价成果通过反馈流程最终作用于实践教学中。第四,制定评价监管制度,教育评价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关系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学生的选优,利益驱使下,很容易导致评价作弊,因此一方面要使评价活动有序进行,另外,还要形成相应的评价监管制度,使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能公正、公平进行。

参考文献:

[1]  姜昕.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7(27).

[2]  时震宇.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生命关怀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5).

[3]  张文.新课程推进中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2).

[作者:冯文凯(1983-),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讲师,硕士;陈碧君(1985-),女,山东曲阜人,徐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教育公平价值取向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