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2020-10-26吴限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干预

吴限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与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6月在我科住院的15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其实施传统皮肤护理干预;以2018年7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167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首先对患者新生儿科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发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新生儿共有20例,观察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有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的基础上,实施对应的皮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80-02

引言

医源性皮肤损伤与原发病无直接关系,其主要由医疗过程中的治疗手段出现纰漏,以及仪器设备出现某些故障这两点原因所导致的。新生儿的皮肤十分脆弱,角质层极薄,一旦因为外界的不良刺激便会使新生儿的皮肤遭到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至6月在我科住院的15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胎龄为28周-41周;以2018年7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167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中男性99例,女性68例,胎龄为27周-40周。两组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皮肤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首先对患者新生儿科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发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原因分析

(1)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

新生儿换患上医源性皮肤损伤很大程度上与药物离不开关系,其中包括酸碱度、渗透压、以及药物的浓度大小和本身的毒性状况。以高渗透溶液为例,脂肪乳、浓度为50%的葡萄糖以及浓度为20%的甘露醇等等在进行快速输注的过程中,会使得血管的通透性不断提升,甚至会超过其本身所具备的应激能力,不仅如此,还有可能在受到损伤的地方发生堆积,进而让血管内膜受到强烈的外部刺激,最终使局部组织受到伤害,并出现液体渗漏的状况。

(2)粘贴伤

撕下纸胶的时候,新生儿的皮肤很有可能会受到损伤,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使用,再加上辐射台和暖箱内的高温更加使得纸胶的粘性大大提升,一旦撕掉胶布的行为较为粗暴,那么对于皮肤细嫩的新生儿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3)割伤

新生儿皮肤损伤还有可能是因为在进行头皮输液前的剃发过程中,皮肤未处于紧绷状态、新生儿的活动剧烈、甚至不小心碰到骨缝等等原因引起,毕竟新生儿的角质层薄,势必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伤害。

(4)压疮

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局部部位的受压情况较为严重,如果长时间使用仰卧姿势,那么极有可能造成枕部压疮,另外对于鼻塞式CPAP的使用者来说,因为管道的压迫还会让新生儿出现双侧颞部压床的情况。

1.2.2干预措施

(1)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指护士在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的时候,进行有目的性,并且率先做出一切预防措施的科学护理工作,排在第一的是预防,其次才是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并且对质量严格把关,这本身就是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一种提升,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主观因素而造成新生儿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

(2)输液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

①增强预防意识。护理人员应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尽可能保证成功穿刺。选用较为明显且有丰富血管的静脉穿刺并输入刺激性较强,渗透性较强的药物。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可能会选择额部皮肤或者颞部皮肤,比较容易引起该区域毛囊坏死。因此,應尽可能不在该处皮肤进行穿刺,注射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在注射多巴酚丁胺等类型的药物时,应注意预留两条输液管道,选用适合的留置针。在注射之前首先要确认是否产生回血情况,穿刺区域的皮肤是否产生红肿等情况,在确保无异常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穿刺注射。

②处理输液外渗的方式。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存在液体外渗的问题,应及时终止输液进程。如果渗液情况较轻,可以在渗液区域涂抹浓度分数为2%的安尔碘,紧接着取一定剂量的如意金黄散和蜂蜜,将其按照一定比例调整后敷在患处,使药剂完全覆盖肿胀区域并保证一定厚度,外部在添加一层保鲜膜防止药性挥发以及保证湿度适当。

(3)粘贴伤

在进行心电电极片更换工作过程中,应首先利用湿纱布对粘贴部位进行清洁,在清洁工作完成后进行极片粘贴。如果部位出现红肿甚至溃烂情况,可以按照每天三至五次的频率,用浓度分数为0.5%到1%的碘酊溶液进行涂抹。

(4)割伤

为保证剃发过程顺利完成,应首先对穿刺处头发进行湿润,最大程度上减小刀具同头发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产生损害患者头皮的风险。在剃发过程中应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固定,以适当的力度进行剃发。如果出现失误性割伤,在损伤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在受伤区域进行浓度分数为1%的碘酊溶液涂抹,如果伤口损害程度较大,可以将浓度分数分别为0.5%,0.9%和3%的碘酊溶液,氯化钠溶液以及双氧水溶液进行混合,将混合溶液涂抹在受伤区域,在消毒进程完成后涂抹一层湿润烧伤膏,增强恢复效果。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共有20例,观察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有7例,观察组发生医源性损伤的例数明显较对照组要低(P<0.05)。

3 讨论

新生儿本身表皮角质层厚度较小,容易产生皮肤损伤,感染甚至糜烂的情况,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身体安全。皮肤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是由于皮下脂肪以及结缔组织的存在,二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受到的机械压力。但是新生儿二者含量较低,因此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的威胁。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排查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隐患,通过加大巡视力度,加强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节化,降低皮肤损伤风险并增强皮肤损伤的恢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新生儿共有20例,观察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有7例,这说明在分析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的基础上,实施对应的皮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晓燕,王凤,金慧玉.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8,33(7):633-634.

[2] 武静.预见性护理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6):227-228.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干预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